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阅读教学,‘读’占鳌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观点正引领着语文教学。不难理解,这些观点都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可是,部分教师却片面地将"读"引入了课堂:大声读、小声读,女生读、男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通篇读、局部读;读的效果不问,只要课堂上有读,他们就认为这是规范的语文课。殊不知,读不是外在的表现,而是内在综合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当前,在新课程的感召下,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正日益受到重视。备课先备"读",讲读多练"读",时刻不忘"读",自始至终以"读"开路,以"读"取胜,读中探"宝",读中得"金"。那么,怎样加强读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3.
首先,带领朗读,让家里天天听听读书声.孩子上小学前,我给他读儿歌读童话读寓言;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给他读古诗读《三字经》;现在,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我给他读杂志读《爱的教育》读《三国演义(白话版)》读书的形式多样,有个读与共读,有抽段读与按序读,有配乐与清读,有家庭换角色读与定角色读,还可以背诵.  相似文献   

4.
韩风芹 《中国教师》2013,(Z1):114-114
学语文离不开读,读离不开评。离开了点评的读,课堂上起初朗朗的读书声渐渐消失,没有评价的读,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声音很快就低下来。评价能激发读,带动读,让学生读的抑扬顿挫,读的慷慨激昂,读的气吞山河,读的淋漓尽致……读是老师和学生课堂互动的桥梁。学生在读中才能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才能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毫无目的地读,而应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如何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呢?我认为,关键是在激发学  相似文献   

6.
教师主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言感受,在读中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的基本策略保证学生充分地读,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采取"联读"有着积极的作用,"联读"有组诗联读、诗文联读、诗书联读三种方式。组诗联读可以同诗人作品联读,同主题作品联读,同表现手法作品联读;诗文联读可以将古诗词与现代文和小古文联读;诗书联读可以将古诗词与绘本和文化类的整本书联读。"联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应该怎样"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位老师所提的问题,使我想起一位年轻教师说过的一件事: 她向一位名师请教如何进行阅读教学,那位名师说:一个字,--读!集体读个别读,默读诵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老师读学生读,睁眼读闭眼读.  相似文献   

9.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毫无目的地读,而应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如何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呢?  相似文献   

10.
<正>太多的中学生为写不出、写不顺、写不好而苦恼,治“病”之本在“读”。很多人为不想读、读不通、读不明、读了无用而放弃读,治“病”之本在于知道“读什么”。读什么呢?读经典,读范本,读一流作品。读这些作品是如何被称为经典的。更准确地说,它们是凭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才成为一流作品的。再准确一点说,读它们的言语形态,即它们用了怎样的语汇、语句,语汇、  相似文献   

11.
谁敢第一个发言?今天的课题是什么?(今天要学的课题是“太阳”。)打开书,读一遍,自由读。(学生有朗读的,有默读的,有小声读的。)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纷纷举手)请举手的同学都起立,读第一自然段。(生读)谁想读第二自然段请站起来读。(生读)读过的还可以再读。(生读)现在站着的坐下,坐着的站起来读。(生读)谁敢说自己是读课文最好的?请站起来读下一段。(两位同学读)现在比赛,谁来读?(生读)读得不相上下,并列第一。再请同学读。(有四位同学争着读)四位同学都是第一名。现在拿笔,默读,边默读边理解,做…  相似文献   

12.
吴丽蓉 《学子》2013,(6):63
一、以读为本,夯实"双基"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读通、读顺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我们常常把读分为以下几步:初读一读顺一熟读,品读—感悟,诵读—积累。读通课文,指的是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反复读,达到基本读通的要求,也就是读得不错、不漏、不添、不倒、不破(读破句),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比如,高年级可采用预习课文五步法,即:一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二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并查资料弄懂;  相似文献   

13.
读山     
我常常去读山。远远地读其苍茫,近近地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相似文献   

14.
读书迷     
冬冬是个读书迷,他用5天的时间读了一本200页的《趣味数学》书。他第一天读了12页。后来,他越读越爱读,一天比一天读的页数多。第三天读的是第一天、第二天读的页数之和;第四天读的是第二天,第三天读的页数之和;第五天读的是第三天,第四天读的页数之和。同学们,你们知道冬冬第五天读了多少页吗?  相似文献   

15.
    
校园的天空写满了“读”字,读屈原、读李白、读鲁迅、读历史、读化学、读生物,也读你——敬爱的老师,读你嘴角的线条,眼中的情愫,额上的皱纹。 你嘴角的线条,在绿茵场,是没有尽头的跑道,不断攀登的高度,胆怯读到了勇气,软弱读到了毅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感悟语言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陶冶情感。”以读为本 ,并不是进行机械地朗读背诵 ,为读而读 ,而是要教师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等方法 ,促进学生自主地读 ,从而达到“以读促思 ,以读激情 ,读中感悟 ,读中迁移”的目的。一、以境诱读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 ,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幻灯、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 ,营造读的情境 ,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 ,引起感…  相似文献   

17.
共读是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 ,教师要做好优化处理,在共读机制设置、共读运行程序、共读组织形式选择、共读效果评价等方面做出科学规划和探索,让童话教学充满张力,给学生阅读学习创造良好机会。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这是共读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共读教学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8.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好方法。要使预习扎实有效,同学必须做到“五读”,即读“提示”、读课文、读注释、读插图和读课后练习一、读提示。“提  相似文献   

1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我远航的帆。人要读书,要读一辈子的书。读古人,读现代人,读英雄,读小人,读世界,读自己,读生的欢乐,读死的安逸。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天空,在书中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和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20.
说“读”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而“读”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通读:从头至尾阅读全文。详读:仔仔细细地读。精读:反复阅读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略读:大体浏览一遍,掌握文章的梗概。选读:从大量篇章中选出若干章节来读。重读:又一次读已经读过的内容。误读:读时念错了字、词。诵读:出声念读诗文。听读:靠耳朵来听别人读。宣读:重要的文件向群众当面读。拜读:怀着敬意读别人送来的文章。朗读:有声有调,清晰地读文章。默读:不出声地读文章。齐读:一齐读文章。轮读:一部分人先读,另一部分人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