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品的法律定义是衡量人们的智力活动成果能否成为作品,能否成为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法律标准;弄清法律上的作品概念的含义,有利于维护作者和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从可以产生作品的领域或范围、作品的形式或种类及作品的本质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法律上的作品的概念,指出对法律上规定的产生作品的领域或范围、作品的形式或种类应作扩大解释。并对与作品概念有关的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品的载体及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作品的独创性判断是一个应结合具体实际加以考虑的现实问题,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方式来评价所有作品的独创性。在不同种类的作品中,独创性的体现方式不同,程度也不同。独创性的判断会因作品是原创作品还是二次作品,是汇编作品还是演绎作品,是文学、艺术作品、事实作品还是功能性作品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作品教学法是学生通过观看和研究教师提供的范例开阔思路,确定创作选题,并根据选题搜集创作素材,修正构思,创作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的教学方法.学生是作品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分为作品的终结性评价和作品创造的过程性评价.这里的作品特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工具的数字技术和艺术手段创作的作品,即通俗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作品,如电脑小报、电子刊物、电脑绘画、网页、动画、视频、艺术设计等.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国器乐作品中,胡琴、唢呐一般是由扬琴、笙伴奏,古筝、琵琶、扬琴、中阮等弹拨乐器独奏。现代中国器乐作品的伴奏乐器大多使用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法,演奏家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合作,都有了新的高度和难度。本文以二胡作品《雪山魂塑》,琵琶作品《花木兰》,中阮作品《云南回忆》,竹笛作品《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古筝作品《如是》为例就艺术指导角度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作品是指以实现某种特定功能而非表达个人思想观点为创作目的的作品。与一般文艺科技作品相比,功能性作品的功能性使其在创作空间、商业生命等方面有诸多不同。根据功能性作品自身的特点构建功能性作品的保护条件、权利内容、权利限制、侵权责任等制度规范,是功能性作品著作权制度的应有之义。文章从《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对于建筑作品、实用艺术作品、图形作品、立体作品的修订入手,对比分析《伯尔尼公约》及具有代表性的外国相关规定,介绍我国功能性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历程及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续写作品的特性及其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续写作品,是指续写他人作品,就是在他人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维、创作而成的作品。续写作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对未完成作品的续写,第二大类是对已完成作品的续写。尽管两大类续写作品的续写方式各异,但它们又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一、续写作品的特性(一)对原作的依附性。续作以原作的存在为基础,对原作品有一定的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三要素上对原作品的依附性。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由三要素构成,即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续写作品的三要素是由原作品的三要素发展和延拓而来的。其人物,尤其…  相似文献   

7.
二胡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弓弦乐器,二胡发展一百年来,出现了非常多动人心弦、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这些作品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种类,即传统及民间乐曲、原创性作品和移植作品。其中,二胡移植作品指将已创作成型的某一声乐或器乐作品,通过一定的手法,移植到二胡上进行演奏。这些作品以地域划分,可分为中国作品和西方作品;以移植本体划分,可分为声乐作品(包括戏曲唱段)和器乐作品。这些作品数量庞大,风格、种类繁多,在二胡曲目库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并在各大音乐赛事、演出中上演率极高,形成了特有的移植作品现象。移植作品从早期移植传统作品或古曲的《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到五六十年代移植其他个性较强的民族乐器或民族唱段的《江河水》、《洪湖人民的心愿》、再到八十年代至今的移植大量外国作品《流浪者之歌》、《引子与回旋》、《卡门主题幻想曲》等,对二胡的演奏技巧的开发、音乐内涵、风格、音色、律制、张力、审美定义的多元、以及对创作作品的技术、乐思、发展需要,教材建设需要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得二胡这一民族乐器向着深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阅读,我们不但要读古代、现代经典,还要读当代的作品——时文,最终是写出自己的作品。写出自己的作品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读古代、现代作品,是为了更好地读当代作品。阅读能力最终是体现为解读当代作品,对当代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说,阐明自己的创造性见解。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款题的构成与作用,结合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绘事后素”思想,阐述了传统书画鉴藏款印对原作品的影响,并从鉴藏款印对单方落款形式作品、短题作品、方题落款作品、长题落款作品、无题落款作品的影响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提出“作品所有权”这一概念及其界说,认为作者对作品有控制即占有的权利,作品所有权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对作品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概括为作品所有权有助于规范法律术语。并探讨了作品所有权与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联系,揭示了这两种所有权客体不同、存续时间不同、取得与消灭的原因及其方式有所不同、实现途径不同、限制和法律保护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绘画作品评价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比较幼儿、家长和教师这三种主体的评价特点,有利于优化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不同主体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包含作品内(画作)、作品外(儿童发展)两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各主体的作品内评价高于作品外评价。关于作品内评价,各主体对幼儿绘画作品的画面效果、造型、构图、主题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作品宛如一件瑰宝,其美轮美奂自不必说,但如果作为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作品,教师面对一幅优秀的作品,则往往从作品的构思、构图、造型、笔触、肌理、色调、色彩、创作背景、作品营造的意境,是否传神……诸多方面给学生去分析评价。作品的  相似文献   

13.
杏坛风采     
正我们知道,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除了数学课上得好,还有许多其他优秀才艺,如摄影、绘画、文学创作,等等。为此,从下期开始,我们不定期在封三开辟"杏坛风采",展示老师们的才艺创作。特向老师们征集如下作品:1.摄影作品;2.绘画作品;3.书法作品;4.篆刻、雕塑作品;5.诗歌;6.其他便于展示的作品。作品要求:1.所有作品应为原创作品,主题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以声音为主要形式所展现的作品的整体风貌,去与曲作者(第一度创作者)、表演者(第二度创作者)给作品注入的思想求得共鸣,进而体验作品、理解作品、并经过再度创作而享受作品的过程。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具有主导意义的大环节,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析、视、听、记、忆的有机互动,使整个音乐欣赏过程在绘形、绘色、绘声的立体环境中进行。一、析分析作品,是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主动思考、积极透视作品的首要环节。作品分析,主要是指欣赏者对作品背景材料、主题思想、结构形式以及音乐…  相似文献   

15.
一、课题导言《雷雨》一文可讲的内容很多,这里仅从作品的地位及评价争议入手,以十七岁的周冲为接近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引入作品的阅读。二、学习任务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2、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3、提高自己:①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②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作品,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用自己的观点表述作品。③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辨析、筛选、整合信息。④关注人的生存需求与生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提出“作品所有权”这一概念及其界说,认为作者对作品有控制即占有的权利,作品所有权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对作品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概括为作品所有权有助于规范法律术语。并探讨了作品所有权与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联系,揭示了这两种所有权客体不同、存续时间不同、取得与消灭的原因及其方式有所不同、实现途径不同、限制和法律保护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了解作品,把握作品风格 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是弹好乐曲的关键.在学习一首作品之前,全面了解作品内容,并在弹奏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以此为依据,正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是音乐作品艺术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演奏者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并深入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一切相关资料,如,作曲家所处时代的政治历史背景、作曲家的风格及其个性特征、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以及表现手法、乐曲的整体布局、高潮处理等,演奏者均须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歌鉴赏的基础是阅读。首先必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弄清作品的思想内容 ,包括诗题、作者、作品的艺术形象、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目的、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作品的社会意义以及文后注释等 ;把握作品的起、承、转、合 ,把握古代诗歌先叙事、写景 ,后怀人、抒情、言志的特点 ,克服重视选项的分析推理 ,轻视作品的阅读理解 ,或者只重作品本身 ,不顾其他枝节的毛病。其次是必须明确作品的语言风格 ,如优美、生动的 ,含蓄、隽永的 ,语言形式上的节奏、韵律等。第三是透视作品的表达技巧 ,如比喻、象征、借代、夸张、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9.
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有这样的序言,并不是每一篇序言都有这样的故事。房龙在《宽容》这部大作品里安排了这样一个小作品,用这个小作品讲述的小故事来对全书所演绎的历史大故事,进行形象的诠释。小作品、小故事在与大作品、大故事的对话与交流过程中,就把大作品、大故事的内涵披露出来了,这便是《<宽容>序言》。  相似文献   

20.
作品制作课是把作品制作作为授课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旨在让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过程,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去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或者完成其规划、设计、制作等不同的阶段。作品制作课的基本模式是,学生从某一现实问题或主题出发,经历完整的作品规划、设计、制作和评价的过程,最终呈现出具有一定容量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