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凉山彝毋宾格代词,“go”主要起代替人、事和方位名词等作用;同时“go”在句子的结构中与谓语动词结合时有变调的现象,而且变调的现象比较复杂,主要是“go”与中平调动词、低降调动词等结合时要变调。但这种变调变音现象并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而是有其严格的规律。一般来说,“go”与高平调、低降调动词结合时声调不变;“go”与中平调动词结合时声调变为次高调;名词宾格代词“go”与低降调动词结合时不变调,但其后的低降调动词的声调变为次高调。  相似文献   

2.
连续变调是汉语方言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河北迁西方言两字组、三字组连续变调的基础上又考察了三字组连续变调、连锁变调、重叠形式的连续变调以及其他字组的特殊变调。  相似文献   

3.
许佳燕 《教师》2013,(15):61-61
小学语文的课程整合需要融入其他知识内容,苏州评弹《玉蜻蜓》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形式,而且重叠以后出现了音变现象,尤其是变调,有着它自己的规律。综观整个文本,笔者发现重叠形式主要由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组成,其数量可以说是三足鼎立。下面就依此来分析重叠式的变调规律。(一)双音节重叠形式的变调  相似文献   

4.
临沭方言可以用动词和动态助词结合在一起表示完成体、持续体、经验体,它们的语音往往会发生变化:动态助词读轻声使前面的动词发生轻声变调,如果进一步发展,动态助词会失去音节身份和所有音段,同时会使前面的动词发生屈折变调,我们把上述音变现象称为语法化音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文水话两字组的连读变调,主要讨论非重叠重重型、非重叠重轻型两字组的连调。  相似文献   

6.
一、一种值得注意的音变现象音变,是现代汉语一种重要的语音现象。某些音节在单独念的时候,读出来的是它的本音,而我们在进行具体的言语活动时,就不能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断开去念了,而是把一个个音节组合成一连串的语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音变现象。在一连串的自然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以致产生语音变化,这似乎是一种人们不屑一顾的司空见惯的语音现象。在诸多有关现代汉语的书籍中,几种重要的音变现象,诸如变调(含轻声、“一、七、八、不”变调、上声变调、重叠的动词和形容词有关音节的变调、去声的变调等)、儿化和“啊”的变读等都阐述得较为全面而具体。然而  相似文献   

7.
临沭方言可以用动词和动态助词结合在一起表示完成体、持续体、经验体,它们的语音往往会发生变化:动态助词读轻声使前面的动词发生轻声变调,如果进一步发展,动态助词会失去音节身份和所有音段,同时会使前面的动词发生屈折变调,我们把上述音变现象称为语法化音变。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23个动词(含26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连动结构动词表现复合行为,影响动词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动宾结构动词的部分重叠形式具有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2个动词(含17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的离合动词更易重叠使用;并列结构的动词因为表示的动作行为较为单纯而易于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口语词更易重叠使用;成词语素的主观尝试性的强弱影响着由它生出的新词的重叠状况;部分动词因为重叠后会具有形容词重叠后的效用而可以重叠。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学者都认为自主的持续性动词可以重叠,非自主动词一般不能重叠。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少非自主动词以重叠的形式出现。本文对非自主动词重叠的条件及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手语空间方向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手语中的空间方向动词包括多向动词和单向动词两类.多向动词具有多个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某种手形自由地向多个方向运动,或者以手指自由地指向多个方向,来表达动作的不同方向.多向动词往往同时,也是多平面的.单向动词从语义上来讲只有一个方向,与其语义一致,单向动词的手形运动方向也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2.
非宾格动词是一种特殊的不及物动词类别,是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首先就非宾格动词的语言特征作了简单的描述和刻画;接着以作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为参照对象,对非宾格动词具有不同于一般的不及物动词的各种语言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典型语例的分析,揭示了非宾格动词自身的非宾格属性和在语义表征与句法形态两个方面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英语短语动词结构比较复杂,同普通动词比较,短语动词有自已的许多特点,比如多义性,除了有不同的用法外,还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语是动词占优势的语言,英语是名词占优势的语言。汉英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个由动态向静态转换的过程,这一点在动词的翻译处理上反映得最明显。谊文獭取《红楼梦》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段落,研究了其中每个动词的英译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由此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观察结果一汉英翻译中一半的动词仍译为动词;接近五分之一的动词译为非谓语动词;略去不译的接近十分之一;译为名词的也接近十分之一;还有少量的动词译为英语介词、连词、形容词甚至副词。  相似文献   

15.
情态动词在现代汉语句子中经常连用,其连用顺序是: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的探讨应首先把情态动词与体态词联系起来,找到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的差异;其次根据根情态动词源于ASPP并与体态词成对比分布,同时选择VP作为其补语;认知情态动词源于COMP并不能发生在不确定语境中;同时选择口作为其补语的特点,分析得出认知类情态动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要高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从而确定了情态动词连用的顺序。  相似文献   

16.
日语以自他动词接辞形态转换的形式区分路径要素相同的自移事件和致移事件。这种接辞形态转换可以划分为他动化、非他动化及中立化三种类型。自移与致移的形态标记在语义上表现出自移动词具有较高的“意志性”;致移动词具有较高的“受影响性”。在路径要素的编码方式上自移动词既有完全融入型编码,也会有不完全融入型编码;而致移动词则较多呈现出完全融入型的编码方式。考察不同位移事件类型中同一路径要素编码方式的差异性,可以为我们以形态标记的有标性探讨位移事件的语言类型学特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完成式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本文从延续性动词 ,非延续性动词和状态动词三个方面叙述作者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心理动词由于内部复杂,统一界定难度很大。文章尝试分为正向和反向两类,并分别从形式上给出界定框架,然后对前者做了细分,将那些用法更接近于形容词的心理动词提取出来,且根据它们的特点设定一个框架。又在这3个框架的基础上,分别对《动词用法词典》和《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中的心理动词作出判断和归类。  相似文献   

19.
论文根据对大约六百个动词的考察,认为现代汉语中有44个狭义非名宾动词、五百多个广义非名宾动词。这些非名宾动词可以按照功能性质进行分类,其中狭义非名宾动词可以分成4类,广义非名宾动词可以分成9类。通过分类描写,证实了这类动词的存在,真实地反映了它们的全貌。  相似文献   

20.
日语动词"スル"和"ナル"作为他动词和自动词,意义特征明显。所以"スル型表现"和"ナル型表现"也被称为"他动词性表现"和"自动词性表现"。就"スル型表现"和"ナル型表现"具体的语用场合而言,分别对它们在说话人行为表现中的使用情况、惯用表现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敬语构造下的使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考察并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