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属于前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与西方后现代美学在符号学结构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它们都强调艺术和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因此它们可以结成联盟反对现代美学片面强调艺术和审美的自律性;但前现代的中国美学与后现代的西方美学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前者强调艺术服从现实原则,后者强调现实服从艺术原则,这种差异使得中国美学在弥补后现代美学片面强调虚拟性上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美学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当代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一股重要美学思潮,在很多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凯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小说对传统美学价值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显示了强烈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即黑色幽默和削平深层模式。  相似文献   

3.
韦尔施与柏林特分别提出"超越美学"与"介入美学"的美学重构,后现代多元化的原则是他们共同的起点。韦尔施的"超越美学"从形而上出发提出美学是认识论的基础,美学是能够横贯所有领域的跨学科,创造出美学与伦理学结合的"伦理/美学"。柏林特则是回归美学形而下的"感知经验",消解美学的认识论基础,反对传统美学的普遍性,提倡欣赏者与审美物体共同作用、身体介入审美的"介入美学"。两人是后现代的两极美学重构,分别代表了德国古典美学与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在新时期的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原理与后现代课程观相结合,为语文创造性阅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要使接受美学与后现代课程观理论在创造性阅读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就要把握二者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施行教育民主。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对生态美学的发生具有诱导作用,它促进了生态学和后现代哲学、伦理学思想的美学性融会.它以切近生态自然的"新感性"方式改变了传统美学的感知方式,使自然美有了阐释和实现价值的可能,使美学成为"自然的返魅"的有效途径,从而在生态圈境域上构建了差异化生态美学语境.  相似文献   

6.
荒诞美学是贯穿现代、后现代时期重要的美学形态.在主体性衰落的后现代主义时期,荒诞美学存在的合法性产生了危机.但是主体性的式微也意味着另类意义的解放,解构化的时代也彰显更自由的审美建构.荒诞在审美范畴上的否定性与客观性,审美表征上的“悖论”、“戏仿”与“不确定性”,美学形态上的平面化以及美学价值上的自由超越性产生了丰富的意义内涵.荒诞是对传统美学的反抗,更促使后现代美学历史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图景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文化形态并行不悖,其中,后现代文化因其对于人类自身的欲望与有限性的宽容以及坦然的态度,对青年学生们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积极的意义上,后现代文化的这种姿态是对个体的更精致的呵护,不过这种呵护往往是以放弃传统的价值、道德为代价。当代美学教育必须设法应对这种局面,使学生在肯定个体的创造性、价值的多元性的同时,认同并维护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视野。  相似文献   

8.
大众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后现代”的美学。在美学史的前现代及现代阶段,理论家们对“美学”学科的理解一直是片面、狭窄的,集中表现在将理性与感性、艺术与生活、内容与形式、作与读主观“放对”,人为地将之置入到几个“二元”结构系统中去。大众艺术则反对这样的“美学”,甚至反对任何一种企图借“规范”之名施“约束”之实的理论。但在对传统和现代主义“二元”理路的实践性反驳中,它依然表彰了一种“后现代”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9.
广告虽是以实用为目的和追求明确的功利价值的文化形式,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美学属性,并且这种美学属性也要与时俱进地受到新的历史语境的影响,比如后现代美学的影响,但在现行的广告文化研究中后现代美学对广告的影响的研究却比较薄弱。在后现代美学中,环境美学、媒介美学、文本美学对广告文化的影响更为直接,它们最大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互文美学"的广告应用,具体表现可概括为:与世界互文、与符号或意象互文、情节化叙事互文、与既有文艺作品互文、与字词谐音互文等。广告的"互文化"还涉及到更为复杂、广阔的意识形态批评等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以反对艺术的自律为契机,因三代知识分子的努力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空位处迅速发展,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淡泊、崇尚飘逸的人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从此显示了魏晋士人独到的人格审美理想魅力。至此,"初发芙蓉"之美得到崇尚,为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及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指出 :“魏晋滑稽 ,盛相驱扇”。可见 ,高雅飘逸的名士也有滑稽世俗的言行举止。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天下沉浊 ,不可与庄语 ;玄风的熏染。本文试图运用滑稽美学的理论来探讨“魏晋滑稽“的表现方式及其反映的名士心态 ,以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西比较美学观念认为中西美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与“天人对立”上面。通过反思几种流行的中西美学比较观念,认为中西比较美学应该走出中西对立的思维方式,而“和而不同”则是比较美学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总的说来是与世推移、自然延伸,虽不乏争辩、怀疑和否定,但似乎总缺少一种反躬自身的主体意识;近百年的中国美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更像是“西方美学在中国”。“道”这一传统美学的中心范畴,受到关注由来已久,但在其初始,如何从作为哲学意义上的“道”向作为美学层面上的“道”生成转化、以及转化的中介环节是什么,却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然而,20世纪以来的“百年美学”却是西方美学体系直接影响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学术资源,西方美学对建构20世纪中国美学确实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方式。一味地用西方美学的逻辑与体系来套用中国美学,而忽视中国古典美学自身的特点,必然会丧失其独特魁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必须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为学术基点,有选择地利用西方的学术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美学和古希腊美学都是和谐美的典型,但是二者又有很大不同.它们产生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美学理想和个体幸福观都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我们就更能清楚地认识中国美学的特点,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美学.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困惑,其经渗透传播到我国后对我国青年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准确把握后现代社会思潮,这对于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唱响社会主旋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践美学将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美的根源 ,强调实践对于美的唯一意义 ,这使它面临一个基本的难题 :如何解释人类对天然之美的喜好。这一难题是现实的———当今人类更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谐和 ,更是历史的———相较于西方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更加强调人作为自然之一部分的方面。其实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属自然的一面 ,并未被马克思所忽略。这一以人的自然性存在为基础的本然美学 ,对于消解美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 ,创建 2 1世纪新的美学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