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指针。《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的理论和对浪漫主义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 ,孕育出了赵树理、孙犁等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陈犁分别属于观察者型和预言者型作家。他们各从不同的侧面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 :一个揭示现在 ,一个预言未来。他们都是新的民族文学形式的优秀创造者 ,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身丰富多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是毛泽东同志依据中国社会国情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而形成的重要理论文献,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讲话》以其鲜活的生命力至今影响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讲话》改变了中国文学创作的观念,使文学创作内容与形式不断创新,从此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全新的文学创作方向与模式。另外,在新的形势下《讲话》为当下的文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点与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指针。《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的理论和对浪漫主义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孕育出了赵树理、孙犁等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陈犁分别属于观察者型和预言者型作家,他们各从不同的侧面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一个揭示现在,一个预言未来。他们都是新的民族文学形式的优秀创造者,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身丰富多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讲话》 ,对解放区作家提出了世界观改造、思想立场的根移、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之间的关系、阶级性与人性、歌颂与暴露等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讲话》发表以后 ,在解放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作家思想规范运动 ,广大作家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 ,彻底告别了“五四”人文主义的文学信仰 ,进而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全面转向无产阶级政治理想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讲话》,对解放区作家提出了世界观改造、思想立场的根移、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之间的关系、阶级性与人性、歌颂与暴露等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讲话》发表以后,在解放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作家思想规范运动,广大作家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彻底告别了“五四”人文主义的文学信仰,进而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全面转向无产阶级政治理想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讲话》的诞生,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时期、新纪元。《讲话》指引的方向和道路,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讲话》是活的马克思主义,贯彻《讲话》基本原则,坚持从变化的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文艺才会兴旺发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否则,我们的文艺将会有丧失社会主义性质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它是“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20年,特别是解放区群众文艺运动经验的理论总结,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它是在斗争中产生,又是为了斗争的需要而发表的。作为我国文艺运动的指导思想的价值,它的光辉永不可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过去是、现在和今后仍然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写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光辉文献,它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无论放在当年的延安文艺界,放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史上,还是放在建国后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实践上看,都是正确的。在《讲话》发表四十周年的今天,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文章已有不少,我想再谈两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表面上看,他的许多广泛流传的作品都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讲话》精神的直接指导下创作产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诸多著作都持此观点。事实上赵树理看到《讲话》之前,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已经创作完成了。赵树理文学现象与《讲话》精神的吻合是时代的必然、文学发展的必然。文学史著作应当对此进行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分析,探究赵树理文学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0.
比较文学是当今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显学,在我国也可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我自80年代初起先后开出《外国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概论》两门课程。前一门课程自1982年起为本系文艺学和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1990年起未再续开。后  相似文献   

11.
邹水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文学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学,并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给了中国现代文学新鲜血液、生命和灵魂,为中国现代文学指明了前进方向,开拓了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已经整整50年了。半个世纪,五十度春秋,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时变化。社会主义文苑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呈现出一派春光烂漫、繁花似锦的景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文献,它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有着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期,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系统传播期和发展成熟期,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继承革新"、"形象"、"典型"、"创作方法"、"文学语言"、"文学体裁"、"文学风格"等概念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范畴系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典型性成果: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学本质论、创作论、构成论、接受论,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蔡仪的《新艺术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重要创新,对20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教材可谓是琳琅满目。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是最早的现代文学教材,具有开拓意义,但是已经过时;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是别具一格的现代文学教材,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唐锼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只能是当时最好的教材;钱理群等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气势恢弘,学养深厚,观点独到、新潮,论述严谨深刻,是教师和考研学生最好的参考书。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是在全国电大学员使用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的基础上加工修改后的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掌握,最适用于作为成人教育教材使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央电大现代文学主讲教师黄修己为配合电大语文类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而写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一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由黄老师和中央电大责任教师方谦、李平编选),在海外引起了较大反响。这是电大成立以来,第一次受到海外重视的教材。为了搞好电大的教材建设,编者特将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二日香港《大公报》所载上尹的《几本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新书》一文给以转载,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从《文学评论》《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先后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论选》的评论,《文汇报》《文学报》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评论,尤其是当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李何林教授以《一本填补学术领域空白的开创性著作》为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第2辑发表评论以来,各兄弟院校的同行们以及不少读者陆续给我寄来了百余封热情洋溢的信件。有表示祝  相似文献   

17.
1942年 5月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开创了人民文艺的新时代。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学习《讲话》 ,就是要坚持《讲话》的正确观点 ,发展《讲话》的基本精神 ,使文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抗战以来"是指八年抗战和三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两个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二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故以之为界,抗战时期的文学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面对日寇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团结对外,一致抗日,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1935年8月1日于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建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涌现了许多兼擅创作和理论批评的多面手,李广田就是其中的一个。李广田是从诗歌创作走上文学道路的,一九三○年前后就开始发表诗歌。一九三六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和卞之琳、何其芳的新诗合集《汉园集》,后来长期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全国解放前,他先后出版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回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是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即使是巨星陨落伟人长逝以后,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思想、特别是他的《讲话》的基本精神,仍然衣被后世、光照文坛、厘定文心、砥柱中流,经受住了“反思”、“重估”、贬抑等种种考验,其基本的思想品位和精神蕴含,依然是我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价值圭臬和理论风范。当回首《讲话》精神走向文艺实践的五十年风雨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