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写作诗词,讲究炼字。常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闹”、“绿”便是炼字的佳话。那么,在鉴赏古诗词中的炼字时,该怎样人手作具体的分析,阐述其妙处,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古人写诗作词非常讲究炼字,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炼字的目的在于通过有限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在读  相似文献   

3.
一字牵神韵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苟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十分强调炼字,他们认为炼字与炼意、炼句一样重要.都是“锤炼文章”的重要环节,是使文章具有精练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于我国古代诗家词人在追求意境这一审美目标中注重“炼字”的问題,历来论述不少,且有很多高论。尽管如此,也还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古人常把“吟安一字”当作诗词“工拙”的关鍵。《苕溪渔隐丛话》说得很有趣:“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个点铁成金的灵丹,自然是指点睛之笔,也就是在意境之“眼”上炼字。《诗人玉屑》说:“古人炼字,只于眼上炼”,《诗法家数》也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正是此谓也。  相似文献   

5.
古人作诗,素有“炼字”一说。往往为了一字一词的取舍,而“意匠惨淡苦经营”。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都是熟为人知的典型。真可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相似文献   

6.
王建平 《阅读与鉴赏》2009,(5):28-28,27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多数体现在形容词的使用上。高中语文第三册节选了几首近体诗,其中几首诗很讲究炼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字——“空”,但境界各异,感情不同。  相似文献   

7.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时,如能从“诗眼”人手,一方面可以体味诗人创作时的艰辛与欢愉,另一方面也是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一把钥匙,读者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诗眼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8.
一、找“诗眼”,抓炼字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即诗歌中揭示主旨或艺术内蕴的警策或精练之语,是诗歌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词)。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的“诗眼”。如柳宗元《江雪》诗中  相似文献   

9.
历来的文章家都注重炼字。杜甫有“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壮语;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语;杜荀鹤有“典尽客农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的豪语。文字和思想情感密不可分,更改一个字,有时也就是改变了作者的情感内涵。但是,  相似文献   

10.
古人写诗作词非常讲究炼字,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炼字的目的在于通过有限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在读那些名诗词时,要逐字逐句地品味。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倚”与“凭”,从字面上看都是“靠着”的意思,但是在不同的诗词中,其韵味不尽相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可见炼字之苦。王安石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而推敲琢磨,几次更改而最终着一“绿”字,名传千古。凡大家都十分注重炼字,阅读欣赏作品时,要深入地去品味,只有在比较中方能品出真味来。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着一“见”字则托出淡泊闲逸的情致,达到融我于物,物我两忘的境界,用诗评家王国维的观点看是“无  相似文献   

12.
《教师》2009,(16)
古人写诗词,特别注重炼字锤词,力求出现一字传神的精妙境界,诗眼便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之处.这传神之笔的得来,有时是诗人在不经意中妙手偶得;但很多情况下是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中苦吟所得,从贾岛的"推敲"到王安石的吟"绿",如此字词皆饱含着诗人的良苦用心,是诗人殚精竭虑、反复斟酌而写成的.诗眼往往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  相似文献   

13.
古人作诗,注重炼字。所谓“诗眼”,往往就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王国维评张先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句:“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有了诗眼的明眸善睐,诗歌就会顾盼生辉;失去诗眼这一池秋水,诗歌便会干瘪枯萎。因而,对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炼字的理解与阐释就成为重头戏。2003年高考,王维诗《过香积寺》的整体鉴赏,就浓缩为对诗中一句诗眼的赏析。  相似文献   

14.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为一字或几字炼得好而境界全出。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相似文献   

15.
(一)要注意名句中关键词的意思。我们知道古人作诗做文很讲究造句的功夫,特别注重炼字炼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便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语言反复锤炼的明证。既然古人对语言有如此追求,那我们在背诵时对关键词句也要细心体会,反复玩味,不能误了古人的苦心。例如: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诗人杜甫有著名的两句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更替,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企盼达到的艺术高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要内涵即是“炼字与炼意”。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而“吟安一个字,燃断数茎须”(卢延让)、  相似文献   

17.
古人写作诗词,讲究锤炼字面。常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闹”、“绿”便是炼字的佳话。那么,在鉴赏古诗词中的炼字时,该怎样入手作具体的分析,阐述其妙处,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古诗词中,有些字词临时改变自身的词性,充作另一类字词用,这改变了性质的词语,往往更传情达意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蒋捷的《一剪梅》“流光容易把…  相似文献   

18.
古人习诗作文极其讲究用词的精练贴切,是谓“炼词”。在诗话词话中,曾流传下许多诗文圣手锤炼或彼此切磋最佳用词的趣话。一、以“苦吟”著称。贾岛为其代表人物,他们追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相似文献   

19.
诗歌教学中感悟诗情的做法很多,从抓关键字入手即其中之一.因为古人在创作时,特别看重"炼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都是古人苦吟的写照.所以抓关键字可以说是感悟诗歌感情的捷径.在许多诗歌中,通过用一个似乎什么也没有的"空"字,却能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妙境的例子很多.理解清楚这个"空"字,就可以理解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一、情形描述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非常凝炼,诗人非常讲究“炼字”,力求画龙点睛,一字传神,使全诗生色。于是便有了“推敲”的典故,“诗眼”的说法,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品味诗歌中形象和精练的“字眼”,对于鉴赏古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设计了“炼字”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