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认为指导引领与自读自悟相结合的“收放式阅读教学”不失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谢辉 《小学生》2011,(3):11-11
1阅读方式要有灵活性 在阅读课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加各项阅读实践,使阅读课变传统的“讲堂”为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舞台”。课上,虽然讲究以读为本,但听、说、写、悟、议,各有千秋;疑、演、画、评、赏,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能力的缺失,是当下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求到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对文学的“感”和“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6.
基于学情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通过由厌读到愿读、由浅读到悟读、由散读到整合、由“1”到“X”的“四阶”阅读活动,使得学生愿意亲近经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即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9.
冯文强 《小学生》2010,(7):21-21
1阅读方式要有灵活性在阅读课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加各项阅读实践,使阅读课变传统的“讲堂”为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舞台”。课上,虽然讲究以读为本,但听、说、写、悟、议,各有千秋;疑、演、画、评、赏,异彩纷呈。如在学了《庐山云雾》一文后,在“出境悟文”阶段,笔者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云雾之美,学生的实践形式多样,课堂显得生机盎然:有自主学习的——或坐着奋笔疾书,或站着深情吟诵;有合作学习的——或挥毫泼黑,你画“轻纱一般的薄雾”,我画“帷幕一般的浓雾”;或结伴同“游”,指指点点,余兴未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1.
薛国芳 《文教资料》2009,(35):52-53
学生对内容阅读领悟的多少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感悟的深度方面,在“读中悟情”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悟情”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地朗读课文。使其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说中悟理”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读中所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思中悟美”则是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伦理道德.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收获后.让学生经过辩论和思考,形成阅读理解中的共识,从而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创设文本情境,以。品读”悟情悟理;借助问题探究,以“辨读”欣赏评价;开展合作学习,以“创读”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13.
要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现代文的能力,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的引导,二是学生间的阅读交流。而学生的自我探究,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效果要好,正所谓教人自悟以“渔”,才能出现“胜于蓝”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张扬。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读”是亲近文本,“品”是走进文本,“悟”是深化文本,“展”是超越文本,在以“读—品一悟—展”营建的阅读教学强大的场里,“拓展延伸”是教师解读文本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纽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发展.阅读教学视野的大与小、精彩与败笔,往往取决于“拓展延伸”环节.拓展延伸的优化,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课堂要以“文本”为经,以“语言”为纬,编织阅读教学课堂的立体空间,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紧紧联系起来,使阅读教学课堂更精彩、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6.
陈静 《中学文科》2007,(11):9-9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已开展了近六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由于受电视文化、网络游戏的冲击,经典的文学、文化书籍受到冷落,自我阅读需求不高。“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所思、有所悟,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创造性阅读能力势必得到有效的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个性化的思考、选择、质疑、积累、表达,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发展和张扬。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  相似文献   

19.
阅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意义重大,尤其是听障生,他们主要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听障生有效阅读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必备条件。文章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依托,从四个方面探究提高特殊教育中聋生的有效阅读,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实践能力。策略即:阅读方式巧运用,走进文本悟情感;因材施教巧指导,调动潜能树信心;现代技术时辅助,营造情境促理解;阅读方法巧传授,反复训练提效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著名教学专家支玉恒老师更是将“读”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指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真正体现了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求悟”的精神和理念。笔者多次领略其语文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请看以下几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