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巍 《陕西教育》2000,(2):39-39
唐代诗人杜牧写了一首《江南春》的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针对杨慎的意见,清代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进行了驳斥:“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之《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  相似文献   

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的《江南春》,这首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深受赞扬。可是到了明朝,文学家杨慎却出来“纠错”:“千里”应为“十里”,因为“千里”太宽了,谁看得见?谁听得见?  相似文献   

3.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的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里,极状地域之广而不专指一处,紧扣题目“江南春”之意,幅员辽阔无比.“莺啼绿映红”则写快活的黄莺在绿叶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回答1-5题。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诗中的“红”字,与杜牧笔下“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红”字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清人王士祯评论此诗:“为诗结处总要健举,如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何等气概。”请你结合全诗说一说此诗结句的妙处。答:_______  相似文献   

6.
诗是有颜色的,我从未怀疑过。作诗是一件繁琐的工作,不但要符合音韵格律,还要有景、有情、有哲理。真正的诗人据说从不考虑这些,行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千古传诵。不论真假,这足以让我们五体投地了,学不成只有欣赏的份。直接表示颜色的词常在诗中出现。“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黄云白日曛”、“映阶碧草自春色”、“客舍青青柳色新”……乍看颜色只是对所叙事物的普通修饰,但若没有色彩,整首诗也会黯然失色。色彩不经意中承载着整首诗的意境,对融情入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些诗句也直接出现表示颜色的字样,而且它还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引起后人颇有争议的小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人运用概括化的手法。通过虚实、明暗、动静、层次的映衬抒写出广衰千里的江南春天的迷人景色。诗的章句、立意本不难理解,但后人却争执不休。先是对诗的前两句,明代杨升庵首先发难:“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干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相似文献   

8.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首七绝赠别诗。诗人以开阔的胸襟,豪壮的语言,激励离别的友人。诗中送别的董大(排行老大)即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送别的地点是在塞上。诗的开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  相似文献   

9.
诗歌,为什么要在“诗”的后面加上“歌”,是简单的重复吗?NO,司马迂在史记里写:“诗三百,孔子皆弦歌之。”看来孔子不但是个思想家,还会抚琴弹唱,唱的歌就是(诗经》三百篇。古词新唱 《万叶千声》词: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相似文献   

10.
谢春草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因其《登池上楼》一诗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被人称为“谢春草”。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在《鹧鸪诗》一诗中有“雨昏青草湖滨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句,被称为“警绝”,因而获“郑鹧鸪”的雅称。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写《和友人鸳鸯之什》别具一格,被誉为“崔鸳鸯”。碧桃学士唐代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句云:“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中句云:“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因而获得“碧桃学士”的雅号。杜紫薇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读书、看文章通常都是一眼便看到题目 ,好的题目能给人启示 ,引人深思 ,激发阅读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招牌” ,一篇好的文章 ,如果题目不好 ,就显得大为逊色 ,所以给书、文章拟一个好的题目也是很重要的 ,历代文人墨客对待拟题非常慎重 ,很注意锤炼拟题的功夫 ,对于怎样拟题 ,文学史上还留下了不少佳话。不解诗题 ,误解诗意 晚唐诗人杜牧写了一首绝句 ,题为《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被后人誉为写江南的名作 ,可是明代文人杨升庵读到这首诗时却认为 ,“千里”应改为“十里” ,理…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新编全日制高中教材《语文读本》第二册《赤壁之战》中有“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之句。《渎本》将其中“方数千里”注释为“方圆数千里”。与此相似,新编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本)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将“齐地方千里”注释为:“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而新编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本)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方千里者九”则注释为: “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方……里”究竟该怎样解释呢?  相似文献   

1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居成都草堂时的杰作。问世千余年来,凡读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究其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4.
越南汉诗是越南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涌现过无数有才华的汉诗作者,写作了数以万计的诗篇。清朝广西按察使劳崇光在答越官魏克循的诗中赞曰:“海濒仙矫郁楼台,蔼蔼人多翰墨才。”越南古称“交趾”、“交州”或“安南”。越南诗人黎崱《安南地图歌》云:“安南版图数千里,少是居民多山水;东邻合浦北宜邑,南抵古城西大理;古来岭外号蛮夷,肇自陶  相似文献   

15.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是他们千锤百炼、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真实写照。正是他们抱定“一诗千改心始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 ,为中国的诗歌殿堂里创造了众多诗意盎然的词语。这些词语除了本身原有的意义之外 ,还带着使之诗化的各种感情和韵味。这种种感情和韵味 ,是由于这些词语在诗中多次运用而附着上去的 ,它们难于用训诂的方法予以解释 ,也是一般词典中难以包括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几首古诗词里的“断”字就是个例子 :《短歌行》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孔雀东南飞》 :…  相似文献   

16.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李白这首诗千古流传,众人皆知。此诗写出了三峡两岸的壮美情景,你看,早晨白帝城的彩云,说明白帝城山高和雄伟的气势;千里江陵,说明长江的蜿蜒曲折;两岸不停地啼叫的猿声以及绝壁险峰,既恐怖又壮丽,让人想像到三峡两岸山深林密的情景,还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但就在这猿啼声中,轻舟已经过了万重山!此情此景,令人难忘。这首诗不但写出了诗人的艰苦历程,还写出了诗人在克服困难之后的喜悦心情。千里之外获赦,江陵“一日还”,写的就是诗人回家的感觉,写出诗人…  相似文献   

17.
自钟嵘在《诗品》里把曹丕的诗定为“中品”,《文心雕龙》斥之为“去植千里”以后,一千多年来,“雷同一响”,都说曹丕诗反映的生活面狭窄,不及曹操诗丰富。其实,曹操诗慷慨悲凉,收束汉音;曹植诗骨气奇高,震发魏响;而曹丕诗处于二者之间,承上启下,抒情叙事兼善,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建安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本文仅就曹丕诗歌在题材开拓和反映的社会内容的深广程度上谈谈看法,求教于专家学者们。曹丕生于乱,长于军,几乎在战乱中度过一生。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的  相似文献   

18.
上《咬文嚼字》课在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赏析之后,在贾岛“推敲”的故事尘埃落定之后,咬文嚼字再次进入高潮———师:唐代诗人齐己有一首诗《早梅》,其中有两句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大家想一想,觉得这里填一个什么字较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顿时炸开了———生1:千枝开。生2:万枝开。生3:三枝开。生4:数枝开。生5:几枝开。师:生1,你怎么想到“千枝开”呢?生1:因为唐人有诗为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嘛。(生笑)师:好,有道理。那生2,你也是这个理由?生2:是,不过这只是理由之一,我也有诗为证:“黄四…  相似文献   

19.
“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提起这首诗,人们自然想到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宰相张英,也算得上是我们的安庆老乡,他接到家人因吴姓邻居占用宅基地而求援的书信,便以此诗回复,结果家人让地三尺,吴姓也深受感动,同样礼让三尺,形成了闻名乡里的“六尺巷”。  相似文献   

20.
郑愁予的《错误》可以认为是一首闺怨诗,闺怨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有许多著名的篇章。如刘禹锡的“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温庭筠的“过往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从前人所创造的意境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这首诗的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