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涛 《世界文化》2012,(9):31-32
威廉·德·库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纽约现代博物馆近期对他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进行了全面回顾,囊括了他1926年移居美国之前在荷兰创作的早期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少量的晚期抽象作品。其最著名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都在其中,如《粉红天使》《挖掘》及第三个女人系列。甚至很少见的17平方尺的戏剧舞台背景作品《迷宫》也出现在这次展览中。德库宁的作品主题可分为生物抽象画、黑白构图、人物形象画、行动抽象画、风景画及静物画。他将抽象和具象模式结合起来,创作出生物抽象画,即抽象的人物轮廓加上拼接起来的身体部位。20世纪40年代,德库宁开始尝试单纯运用黑白色彩作画。20世纪60年代早期,艺术家的调色板开始变幻成明快的洛可可式的粉、黄、蓝色调,以描绘他在长岛的所见所感。  相似文献   

2.
提起梵·高的《向日葵》,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世界名画,但对这位仅仅活了37岁的画家究竟画了多少画,除美术界这外,恐怕一般人知之甚少。这位被誉为伦勃朗以后荷兰最伟大的艺术家,一生坎坷、穷困,没有家庭、没有儿女、没有幸福和生活的保障,但他的激情使他短暂的一生不停的作画,直至患了精神病以后,还在不停的创作他那追求个性的不朽之作。他当过店员、小学教师,也做过福音道者,梵·高一直生活在劳动人民之中,他深知劳动者之苦,所以他的画多是歌颂劳动者和大自然。1866年,33岁的梵·高离开了荷兰,奔向巴黎,他结识了高更、卢俊等一批专业画家,在…  相似文献   

3.
毕加索将自己的绘画喻为期刊的页面,对于艺术评论家将其作品、性格与角色写在文章或书里感到不悦,因为他不想拘束于某种刻板的模式,也不愿被人定型。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3月6日,卡式录音带的发明人、CD的先驱卢·奥滕斯(Lou Ottens)在荷兰北布拉班特省杜伊泽尔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的亲朋好友由衷地赞誉他"是一个极善良、谦逊的人,给几代人带来了无限欢乐"。奥滕斯1926年6月出生于荷兰的贝灵沃尔登,自小就对工程技术和焊补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青年时代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2015,(2):33-36
<正>艺术之于我,是另外的一种生命形式而非职业。不管你是否认同,对我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艺术家(作者)在时光中的肖像。——马蒂·圣·詹姆斯英国视觉艺术家、行为艺术家、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教授马蒂·圣·詹姆斯(Marty St James)的作品采用自然的碎片或自然的序列作为元素,将行动转化成动态或静态的形式,以表达一种时间轨迹,反映到创作手段上即为行为艺术、视频、摄影、数码版画及手绘作品。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并被广泛收藏,包括英国国家肖像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法  相似文献   

6.
收藏·拍卖     
《比利时艺术展》现出世界最贵的桌子今年4月,在《比利时艺术展》上,杰恩·法布尔——比利时最著名艺术家之一站在其作品《绝望骑士之桌》旁。这张桌子及配套的8把椅子含650公斤重的彩绘玻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贵的桌子。桌上写着荷兰语的“忍耐”。  相似文献   

7.
八十一岁高龄的维克多·普列契特爵士从事短篇小说创作已近六十年之久。他还著有长篇小说,游记、传记以及至少六部文学评论集。他的两卷本的自传被普遍认为是一部杰作。他每一部作品都写得很生动,幽默,富有想象力。他具有一种天赋,即用词新颖,出人意料。他的作品既充满激情又不乏严肃气氛,其作品从来不描写仇恨与敌意。这种评价对当今的任何其他作家恐怕都是不合适的吧?普列契特认为短篇小说“是一种形式粗略的小说,这种形式似乎最适于揭示现  相似文献   

8.
我和建平君相识多年,他给我的印象是朴实,儒雅文静,一点也不像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他书法功底深,是一个篆刻家,青年时代就出版过篆刻集.在文学创作上,他也是个执着追求的人,我在报刊上断断续续地读到他的一些短篇作品,总能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使我想到文如其人.他不赶时髦,不落俗套,他有自己的生活领地,他的作品都是从他的阅历中提炼升华出来的,读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克莱斯奥登伯格是20世纪著名艺术家之一,他对日常事物的表现手法大胆而巧妙,作品内涵丰富。近期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回顾了他六七十年代的早期作品,包括《街道》和《商店》系列及《老鼠博物馆》和《射线枪翼》装置作品。前两者可以说是奥登伯格艺术生涯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0.
于涛 《世界文化》2015,(3):19-20
<正>雷·约翰逊(1927—1995)是位多产的美国艺术家,一生中制作了大量的拼贴画、图画和印刷品。他通常将这些作品寄给朋友和同事,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多萝西·米勒,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次展览。展览聚焦于约翰逊早期的印刷作品,特别是他作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相似文献   

11.
陈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重要将领,可在他的青年时期,却对文艺有过一段热狂的追求。除去写作散文、诗歌、小说,他还对法国的两位重要诗人_缪塞、拉马丁,进行过一番介绍甚至翻译。这些内容,大都散佚在当年的报刊中间。因为偶尔的机缘,笔者在翻阅这些近百年前的发黄报纸时,陆续读到了这些介绍文章及翻译作品。这里试着记述出来,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12.
无论时间如何延伸,西方现代艺术史上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彷佛永远充满魔力,自其去世后,10年、20年、30年……国际各大艺术机构无不想从世界各美术馆的典藏库、私人藏家手中将其作品集中展示以供大众瞻仰;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所有作品集中,他散落世界的作品无以计数,拥有如此惊人创作热情与能量的,事实证明只有毕加索!  相似文献   

13.
揭开弗兰茨·卡夫卡的神秘面纱张静编译弗兰茨·卡夫卡与其他作家不同,他的作品对20世纪的生命意识有着恰当的描述,并充满绝望和对传统的无视。卡夫卡生于1883年7月3日,是布拉格一个缝纫用品商的儿子。他生前在文学界虽不是完全默默无闻,却也没有多大的声望和...  相似文献   

14.
<正>美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1967—)的作品不多,却包揽了雨果奖、星云奖等几乎所有的国际科幻文学大奖。他之所以如此受到科幻文学界的青睐,是因为其作品是科幻的,又是超越科幻的。特德·姜并非刘慈欣、弗诺·文奇那样的硬科幻作家,而是一个软科幻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核心命题很少是关于星际战争、赛博朋克、人类末日等传统科幻话题,而总是着力于对本体论、宿命论、自由意志、记忆、想象力、时间、语言等哲学命题进行探讨,并且他非常善于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精彩的小说情节中,成就了一部部出色的科幻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15.
追寻房龙     
生于19世纪的荷兰人房龙,一生漂泊,阅历丰富,为了历练人生,几乎走遍西欧各国,当过教师、编辑、记者。他后来定居美国,成为美国国民。虽然他曾留学德、法、美,获得博士学位,但他并没有关进书斋,进行纯学术的研究。他的一生都在探索写作与传播知识,研究学问与启蒙民众的结合途径。正如房龙作品集主编蔡先生所说,他的文笔是为青年和少年的,但作品中的深邃思想和文明观念却是为全人类的。他的作品除了众多的人物传记外,主要集中在人类历史、文化、文明、科学发展历程的宏观阐述。我是通过《古代人──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的故…  相似文献   

16.
印度画家拉维·瓦尔马华隹编译拉贾·拉维·瓦尔马是印度无与伦比的绘画大师。他是第一位掌握透视法、使用人体模特儿来描绘男女诸神的印度画家,他的画作不仅打动了达官显贵,也吸引了平民百姓。他的作品的广泛流传,使他这个虔信神灵的贵族画家家喻户晓,而在他以前,印...  相似文献   

17.
著名畅销书作家房龙,虽说入籍美国,但却是地地道道的荷兰人,伟大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虽说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血管里却流淌着荷兰人的血。罗斯福的七世祖先克莱斯·梅尔滕森·范·罗斯福,于1620年与一百多名欧洲移民,乘“五月花号”帆船从荷兰移居北美大陆,1644年左右,在新尼德兰定居。所以,罗斯福是荷兰移民的后裔,他曾亲切地称房龙是他的“荷兰同胞”。这两个“荷兰同胞”同年同月出生,房龙于1882年1月14日降临人世,罗斯福于1882年1月30日来到人间。出生时房龙有9磅重,而罗斯福足足10磅。当他们相识于哈佛大学,成为同窗好友时,房…  相似文献   

18.
正曾几何时,作为绘画艺术家的他,却被艺术界同行视为异类,不归属于任何一个绘画流派。然而,他以科学理念创作了诸多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仿佛是用魔法创造的神奇魔幻世界,这让观赏者在震撼之余感受到视觉幻象艺术的无穷魅力,也让许多科学家看到他作品的科学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如今被称为"画坛魔术师"的荷兰著名画家莫里茨·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  相似文献   

19.
爱·三色     
张瑞 《世界文化》2010,(8):16-19
被誉为“电影哲学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影坛上最具影响力的波兰导演。他鼎盛时期的作品《蓝·白·红》三部曲,是其积淀着全部生命感悟与思想精髓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英国当代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位阿拉伯天才:“他在作为一个成年人的54年工作生涯中,用不到4年的‘隐居’就完成了一部著作,从而达到了毕生事业的顶峰。这部著作在视野广阔和深度方面,在聪明才智方面,都可以与修昔底德或马基亚维里的作品相媲美……他精心构思和明确表述了一种历史哲学,这无疑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任何心灵所曾经构想过的这类著作中最伟大的一部。”获得如此美誉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历代最卓越的历史学家、伊斯兰教最伟大的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