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工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时提出的,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对地市党报来说,以“三贴近”为契机,改进新闻报道,深化新闻改革,创新新闻事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既是中央的要求,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也是新闻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确保新闻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的重大举措。这对于我们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生命意识,对于加强新闻队伍思想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揭阳日报》是中共广东揭阳市委机关报,同时也是广大揭阳人民喜爱的报纸。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和基本方针。一张报纸读者愿不愿意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的内容是不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没有新鲜生动的、群众未知欲知的,或者来自群众身边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对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的各级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我们要面向人民群众办好党报。党报新闻宣传的源泉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党报新闻宣传的直接对象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方针和突破口。增强“三贴近”,对党报宣传来说,简言之,就是要树立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生活是新闻的唯一源泉的观点,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有偿新闻,是老生常谈了,无非是拿了人家的钱财,吃了人家的宴请,于是变为人家的吹鼓手,记者由党的喉舌、人民的喉舌沦为金钱的奴隶,贻害了党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台既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又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施的亲民政策,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电台在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铁岭人民广播电台从2003年4月以来开办的“行风热线”节目,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化的发展方向,对新闻工作来说,其核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什么样的新闻观决定什么样的新闻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去揭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去认知世界。采写反映时代特征的新闻作品,坚持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执政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关于新闻工作“三贴近”指导方针的提出,为党的新闻事业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指出了明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为群工记者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打碎了桎梏、拓宽了思路,同时创造了新的机遇——乘“三贴近”的东风,让群众工作特别是舆论监督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要“以人为本”,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这是针对当前我国宣传思想战线及新闻界存在的一些弊端而提出来的。它是我国新闻界和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它对于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其喉舌耳目的作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玉根 《视听纵横》2007,(1):110-1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深入发展,民生新闻以独有的内容和风格异军突起,并从电视媒体延伸到平面媒体,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大有遍地开花之势,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内容上,它关注平民生计,反映群众喜怒哀乐,进一步做到了"三贴近";在形式上,它借用了一些故事化表现手法,使新闻具有可听、可视和可读性,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2004,(2):1-1
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省委确定了当前重点开展的10项利民行动,办好33件实事。围绕这一惠及广大群众的“办实事”工程,许多媒  相似文献   

13.
丁竹 《新闻窗》2007,(5):75-76
贴近性是新闻价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们往往喜欢看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新闻宣传要能为受众喜闻乐见,就要考虑到人们的这种阅读心理倾向。贴近性的另一含义是新闻内容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即贴近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关注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和喜、怒、哀、乐。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为使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敦化市档案局现行件阅览服务中心进驻市政务大厅。并在网上公开现行件,此举标志着政策性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了。  相似文献   

15.
曾在原《东北日报》当过记者、编辑的范敬宜先生,经过十年动乱和多年的“右派”生涯,最后又先后担任《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从他丰富而又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新闻从业经历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责任和使命。中国新闻事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到底该贴近什么,怎么样贴近?范敬宜先生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那就是要用心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的新闻事业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高校校报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功能,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才能真正贴近师生,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7.
“三贴近”与电视新闻节目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当今电视节目生存与发展的灵魂。电视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群众中生动的新人新事以及生活中的新风尚、新风貌。只有这样,我们的节目才算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才能真正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任何脱离实际、脱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闻媒体针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行为.通过实施舆论监督.把一些假、恶、丑的事物公布于众.确实收到了弘扬正气、鞭挞邪恶的社会效果。在社会文明进步、抵制社会消极腐败现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舆论监督也遭受了来自不同渠道势力的干扰、压制和阻挠,引发了不少新闻官司。少数缺乏职业道德的新闻从业人员,借舆论监督之名、以曝光相要挟.或明或暗地向被监督单位或个人索要“好处费”、“灭火费”或“撤稿费”,巧取豪夺,敲诈勒索,严重损坏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玷污了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形象.降低了新闻记者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面对舆论监督所遇到的新问题.作为舆论监督者,  相似文献   

19.
宣传思想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事业中的运用和发展,也是新闻界前辈们艰苦实践的结晶。对于我们这些晚辈来说,则是自己从步履蹒跚到日渐成熟的必然选择。基于这种认识,围绕“贴近”二字,去年我在四个方面埋头努力,收获颇多,受到报社内外好评。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规定动作”通常指的是发挥党报的宣传功能,完成党委指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重要战略部署,一个时期的中心以及事关全局的重要会议、领导人的重要活动等宣传任务。与之相对应的“自选动作”,是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选择人民群众关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新闻,认真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采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发挥党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创造性地完成好宣传任务,让“规定动作”出彩,则是弘扬主旋律的一个重要课题。 开掘富矿 从读者的关注度中出新 党报宜传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