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歌布森等人的研究证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的态度,通过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这一实验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期望效应,对于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森塔尔等人的研究证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入学习和研究罗森塔尔效应,对于帮助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效应,它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于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教师的期望效应,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英 《中学教育》2008,(3):62-64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是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心理趋势。本文介绍了罗森塔尔期望效应研究的具体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该效应,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该效应等相关内容,以期对当前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由"期望效应"引发的对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思考,20世纪70年代的罗森塔尔实验已证实,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与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正相关。相关研究还表明,小学生极易受到教师期望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可见,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对教育教学起着助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罗森塔尔效应与边际原理罗森塔尔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的,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即教师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人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传递积极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学生会更加自尊、自信、  相似文献   

7.
教师期望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形成的一种期待与关注,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干预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期望的形式多样,期望值有高有低,多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期望教育,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其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师教学效果。高校会计教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有效运用,要求会计教师要对影响教师期望效应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明确运用目标,把握好具体的运用操作方式,对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才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产生良好的期望效果。  相似文献   

9.
朱永湖 《班主任》2001,(8):11-12
"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我们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说已不是陌生的概念.它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通过实验说明一个教育原理:由实验者提供的某些学生有很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会引发教师对那些"平时受教师歧视和贫穷家庭儿童"的期望,而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期望和爱的关注中按教师的期望来塑造自己,从而发生中等生乃至后进生取得较大进步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地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寄以良好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在现代心理学中把皮格马利翁效应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合理运用期望效应呢?  相似文献   

11.
期望,即期待、激励,是一种心理现象。在教育实际中,有些教师认为,要想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期望值越高越好。由此引发了期望值高低度的争论。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期望效应的发挥,但对教师来说,不仅要对学生寄予期望,更要把握期望的“度”,“科学”期望。  相似文献   

12.
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革马力翁效应,或称暗含期待效应.罗森塔尔实验见于1986年他同雅各布森发表的一份著名的实验研究报告<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项研究的主旨在于纠正教师的偏见,证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期望”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和当前刺激而对学习未来事件的预料或预想。“期望效应”是指因期望作用于某一事件或活动,引起相应结果的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出于父母期望、获取教师的信任、和同伴的交往等在学习上会对自己产生期望,教师也会对学生产生期望,希望学生出现符合社会和自己要求的各种变化.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做的“皮格马利翁”实验,则有力地说明教师的期望通过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教师的期望能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这种期望作…  相似文献   

14.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如果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积极期望,那么他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得到鼓励后,就会激发对教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决心和信心,创造教学中的奇迹。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非凡的人,但能否成为天才,关键是教师能否像对待天才一样的爱他,期望他,教育他。积极的期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罗森塔尔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祥 《教育科学》2004,20(2):30-31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认知定向阶段是罗森塔尔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教师合理的期望带来的不仅仅是关心、帮助和激励,更多的是促使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自信心的提高、主动性和坚持性的增加,而这些都是提高运动技能练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强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期望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期望暗示给学生,学生则会按教师的期望去努力,以此作为回报。"由于学生愿意按教师的期望行动,因此,教师的期望容易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如果将"期望效应"运用于教育教学,将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发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红伟  高长江 《考试周刊》2009,(47):212-213
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的期望影响学生发展的心理趋向,其实质是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与积极的期望。本文通过对罗森塔尔效应与当今中职生身心、学习状况的比较分析,提出在中职生教育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保证该效应发挥高效作用应必须注意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期望效应表现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结果,这是由许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作为一名教师应使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富有弹性,永远要用发展的观点去期望学生并信任学生.教师期望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寄予高期望,使情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期望确实影响到教师在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效果。本文通过案例阐释了这一效应的作用,表明在高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实施这种饱含师生间的关心、热爱、赞美、激励、信任和期望等方面的情感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教师期望效应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效应”实验表明,教师期望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事实上,教师期望所产生的效应是有正负之分的。本文详细分析了教师期望负效应的表现及相关原因,并提出一些避免教师期望负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