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进了辞书编纂工作的现代化,减轻了辞书作者和编辑加工者繁琐的工作量。然而作为辞书编纂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收词立目,仅仅在新词的收词立目计算机辅助方面得到大的发展。在语义理解的瓶颈下,有两大难题尚待解决:旧词新义的发现和高频词经典例证的精选。本文尝试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提出构建可以高效率解决两大难题的智慧系统的可能性和大致方法,以期推动辞书编纂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辞书编纂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历史时期、七个阶段。三大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辞书编纂时期,中国近现代辞书编纂时期和中国当代辞书编纂时期。七个阶段是:夏商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和当代。 (一) 中国古代辞书编纂的时间经历了二、三千年之久,比近代、现代和当代辞书编纂的时间都要长得多。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夏商周先秦——辞书编纂萌芽期;两汉魏晋南北朝——辞书编  相似文献   

3.
辞书编纂指导是联系辞书学理论研究和辞书编纂实践的重要纽带.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各个方面均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辞书编纂指导研究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本文首先尝试简要分析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影响,然后探讨数字化时代国外辞书编纂指导系统研究,继而剖析国外辞书编纂指导的数字化特征,以期促进我国的辞书编纂指导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于辞书编纂工作,编辑人员往往尽全力于条目的审核,务求内容正确,表述得当。然而这只是辞书的微观结构方面,要保证辞书质量,首先重要的是它的宏观结构,其内容涉及面很广。《辞书编纂过程中的宏观结构研究》,就属于宏观范畴的编纂方针、读者分析、规模、特色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刊物如林,木秀于林的《辞书研究》双月刊以其10多年来在辞书学和辞书编纂领域不断开拓、创造、深化的业绩,取得了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1979年,《辞海》、《辞源》修订出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也开始走上正途,加速了编纂进程,正在编纂或即将上马的中小型辞书更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版权理论和法律规范为视角,分析了辞书编纂中存在的“共识说”、“借鉴说”、“雷同说”等观点,探讨了辞书的独创性,提出了保护辞书版权的若干措施,包括:从思想上重视辞书版权保护问题、正确界定辞书编纂中的法律关系、及时发现和甄别抄袭等侵权行为、严厉查处打击侵害辞书版权的活动、深入开展辞书版权保护学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以后,辞书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辞书编纂欣欣向荣,方兴未艾。据有关部门统计1900—1949年的五十年中,出版辞书320部。1949~1989年的四十年间出辞书3971种,已进入编纂阶段和在制的辞书还有2700种。新中国四十年来的辞书编纂,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旧中国的五十年。 (一) 四十年来辞书编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初到“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后到现在。下面谈谈这三个阶段辞书编纂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性字表,对当代语言文字影响深远.本文以辞书编纂为切入点,从辞书字序安排、字形编纂、字头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辞书编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辞书编纂在璀璨的汉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汉代辞书编辑特色鲜明。对汉代辞书编辑特色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当下辞书编纂的发展研究。本文在对汉代辞书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出汉代辞书编辑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扎实的资料工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编辑意识"等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品创作,辞书编纂有其特殊性,这给辞书编纂中侵权行为的发现和判断造成了困难。介绍了界定侵犯辞书版权行为的若干方法,就辞书编纂中防范和遏制侵权行为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综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词典及其在各种场合中关于辞书的一些言论,可将其辞书编纂思想概括为“以读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他主张主编应时时考虑:想编的辞书准备面向什么样的读者,要为读者编纂什么样的辞书,怎样编纂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吕叔湘先生的辞书编纂思想对每一位辞书编纂者,甚至报刊主编的工作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乔永 《出版史料》2009,(1):121-124
《辞源》是借鉴国外辞书编纂工艺首创体例的第一部新型辞书,被誉为第一部中国百科全书。《辞源》编写体例奠定了现代汉语辞书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辞源》编撰与出版已有百年历史,回顾《辞源》百年编纂和修订的历程,对现代辞书编纂与修订和我们《辞源》新的修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辞书的总体设计是辞书编纂的开始。它应是在市场、作者及出版单位自身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已经确定要编纂出版的辞书的框架结构及具体内容的设想,是对辞书的性质、特色的确定和编辑指导思想的落实,可以说是辞书的设计蓝图。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工作历史悠久,成就突出,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我们需要总结以往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工作的历史成就与经验教训,加强对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才能在其现代启示下不断开拓创新,编纂出更多更好的俗语辞书,为汉语俗语资源的活态保护和科学利用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辞书出版空前繁荣,一批大、中型辞书正在编纂出版。这些辞书中,各类专科辞书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我国学者编纂的辞书和翻译的辞书比例越来越大,少数民族文字的辞书出版也越来越多。这自然是我国辞书出版工作发展的一个表现。但是,辞书出版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品种重复。翻阅1979年以来出版的辞书,仅成语类词典就达一百三十余种,今年各个出版社的计  相似文献   

16.
辞书作为文化的浓缩和体现,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创建辞书品牌是推动辞书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辞书品牌建设必须以现有品牌辞书为基础不断扩大其辐射力和影响力,以名社带动辞书的品牌建设,利用现代技术和网络手段更新编纂手段,提高编纂效率。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已成为辞书编纂的必要工具之一,其编纂系统的应用更给辞书编纂方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百科全书编纂系统的建立,可以简化许多纸质编纂方法固有的繁琐工作,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辞书,指的是用少数民族语言编写的各类辞书,也包括用其他民族语言、外语及少数民族语言互译的双语和多语词典.少数民族辞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谓篇籍浩繁,种类颇多.少数民族语言学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条件,编写了不少词典、字典和各种专用名词汇集等,创造了一整套编纂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本文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对少数民族辞书作一概括的介绍,并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古代少数民族辞书的编纂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的辞书编纂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应该肯定主流是好的,但也不能忽视有不小的阴暗面。为数不少的一批无知却有胆的人,以为编纂辞书有名有利可图,趋之若鹜,采取不可思议的手段,不断炮制出质量低劣、祸国殃民的辞书。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号称“辞书大王”、“超韦伯斯特”的王同亿接连推出号称“当代中国辞书之最”的《语言大典》以及号称“换代性产品”的《新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和《新编新华字典》等一批劣质辞书。  相似文献   

20.
辞书编纂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也是一项极为艰辛的工作,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将很难体会个中滋味。对辞书编纂之难、之严、之繁,国内外学者均有论述。辞书界老前辈陈原先生说过:“编词典的工作不是人干的,但它是圣人干的!” 编辞书真的这么难吗?回答是肯定的:编辞书真的这么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