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系统地论述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后果,并指出这一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其主要的方式,英国在圈地运动中跨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此文首先指出英国早、晚时期圈地运动的历史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次,具体分析了不同时期圈地运动的不同特点,并介绍了近些年来英国史学界对圈地运动的一些新观点、新史料。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哥尔德斯密斯的《荒村》(和乔治·克莱布的《乡村》是18世纪英国乡村诗歌的代表之作,都描写圈地运动前后英国农村的沧桑巨变,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农村因圈地运动而衰落所产生的无限悲伤之情。本文从圈地运动与18世纪英国诗歌的关系入手,探讨圈地运动对英国农村、人性、道德观和价值观等的深刻影响以及在文学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圈地运动当属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当代圈地运动研究常从史学资料出发考证,在十七八世纪英国文学作品中起到了充实研究资源的作用。夏洛特·史密斯的浪漫主义诗歌和虚构文学创作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圈地运动下的时代心潮,小说中的主人公命运大多受到了土地改革的冲击,引发或悲或喜的故事脉络。另一方面,作者本身与当时社会经济变化交织而成的坎坷命运为文本研究提供了真实对照,使史密斯笔下的不同庄园蒙上了相近悲情。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圈地运动”始于12世纪,15世纪后半期规模扩大,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后期,历时700余年。“圈地”指地主强行圈占公有地,剥夺公簿持有农土地,或强买自由持有农土地办牧场和农场。“圈地”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了英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发展,并对英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正确认识“圈地运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评价它,对于弄清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规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1760~1830年英国议会圈地运动对小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英国小农阶层走向衰落,许多人把这一现象归于圈地运动。实际上,小农衰落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圈地仅仅是众多因素中的一种。圈地的确在小农衰落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被夸大了。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因发生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历史上通常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据此回答1~5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促使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三大杠杆是A.重商主义、圈地运动、海外殖民B.圈地运动、海外掠夺、手工工场C.殖民机构、海外贸易、手工工场D.中央集权、圈地运动、殖民战争  相似文献   

7.
16、17世纪英国流民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17世纪英国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出大量流民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流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圈地运动,价格革命,人口增长,解散修道院,解散封建家臣团,瘟疫和农业歉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圈地运动,16,17世纪英国的流民问题实质上是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变革造成的,“与封建制度瓦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都铎王朝一直持续到维多利亚时代,历经四百多年,其中都铎圈地是整个圈地运动的重要起始阶段。由于托马斯·莫尔的"羊吃人"突出了都铎圈地的暴力方面,使以往人们对都铎圈地的认识较为片面,对其基本上持负面评价。应当承认,任何一场经济变革都避免不了暴力的存在。然而,都铎圈地的暴力并不是不受约束的,暴力圈地不但受到社会道德和政府法令的双重制约,而且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受到法律保护。因此,都铎圈地的暴力规模有限,并非完全是以牺牲农民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著名人文主义者莫尔在《乌托邦》中说 :“羊是温驯的动物 ,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 ,羊能吃人。”材料二18世纪英国圈地情况表 :1.推动圈地运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A.封建地租贬值B.羊毛需求急增C.新贵族的出现D.资本积累需要2.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 ,分析英国牧羊业迅速发展的气候条件。3.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 ,简述形成“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背景并对圈地运动作一简要评价。4.大量圈地法令颁布的政治前提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经济变革?5.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政治学什么…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诗歌耽于幻想,是"黄金时代"文人们孤高性情的体现。18世纪英国田园诗主要反映传统的农耕生活以及长期的"圈地运动"对英国乡村造成的严重后果。浪漫主义诗人的田园诗重在表现传统的乡村生活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强烈碰撞及其对人的心理的影响。20世纪的田园诗歌有两个殊途同归的倾向:一是对传统的关注、守候和极力抢救,另一是对童年生活环境的强烈怀恋。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早期英国开启了一场从模糊的混合土地产权到明晰的私人土地产权的变革,这场以圈地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变革,对当时仍是以土地利益为核心的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基督教神学思想、共同体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16世纪英国涌现了一股反对圈地的社会舆论。随着17世纪个人自由和个人财产权利成为社会的核心理念,社会舆论逐渐转向支持圈地。17世纪中叶,英国废除了封建土地保有制,私人土地产权初步确立,关于圈地的舆论从此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2.
清末,南通的工业革命引动了在苏北的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至民初,大批仿照"泰西"的垦牧类公司已在苏北涌现,新兴资本集团在苏北圈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植棉以为棉纺业提供原料,其与为养羊以为毛纺业提供原料的英国式圈地的功用相同。因资方对原住民采取了较明智的体恤政策,使苏北避免了英国式圈地运动中大范围的血腥镇压。苏北的圈地运动也改造了广大的农村社会而加速了其近现代化的进程。作为形态较完整的英国式产业革命体系的阶段性成例,其对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的现代化命题的研究等等,都有很高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刍议都铎时代的圈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 ,英国社会处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阶段 ,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作为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 ,圈地运动在都铎时代第一次达到高潮 ,它是 14 - 15世纪英国社会大变动的产物。都铎时代的圈地狂潮具有直接暴力的典型特征 ,它包括掠夺公共土地、侵占农民份地、没收教会土地等等。圈地运动使耕地减少、牧场增加 ,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由圈地引起的新旧生产关系的消长 ,反映了英国农业社会中资本主义成长的实质。就都铎时代圈地运动对封建生产关系的扫荡作用而言 ,它的历史意义决不在 17世纪中叶的政治革命之下。  相似文献   

14.
与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相比,英国农民极少出现暴力抗争,这一特征在18世纪反圈地运动中有明显体现。在合法抗争与暴力抗争之间,英国农民为什么优先选择合法抗争?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所以,本文拟从比较视角对18世纪英国独特的反圈地模式及成因予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72):26-27
关于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特征,如果将关注的焦点仅仅放在圈地的方法上,那么是远远不够的。区别于传统的小农业,圈地运动在土地经营方式、经济驱动力和生产经营方向上的变化,构成了其独特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英国以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只是有利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而给农民带来了灾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土地法既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又使农民得到土地。因此,英国的这种做法与法国相比,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其实,英国采取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符合当时英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的选择,并不存在保守性。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建立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是由英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14、15世纪以来,英国传统手工业制呢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场手工业中最X发达的部门…  相似文献   

17.
议会圈地运动是英国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通过议会颁布相关的法案,以合法形式大规模圈占土地的过程。本文首先将议会圈地与早期圈地相比较,从而引出议会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和影响五个方面,为进一步论证议会圈地是小农土地所有者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共用权利成为法国农业发展的桎梏。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改革的声浪蔓延到农业经济,并提出了消除共用权利的诉求。18世纪中后期,法国进行了圈地运动,并在大革命中分割共用地以求彻底消除共用权利,但终告失败。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共用权利才随着法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持续改革缓步退场。共用权利衰落的漫长历程,镌刻出法国传统农业和社会的艰难转型。  相似文献   

19.
英国圈地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运动的性质英国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运动从15世纪开始(也许更早些),一直继续到19世纪后半期,本文叙述到17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为止;它的发展地区大部是在英格兰中部和东部诸郡。在所说的时期中,英国封建社会起着剧烈的变化,封建制度正在瓦解,资本主义的关系正在旧社会的母胎里形成起来。所谓“原始积累”也正在进行着。依马克思的话,原始积累“……不是别的,而是使生产者脱离生产资料的历史过程”。圈地运动就是使农业生产者(农民)脱离生产资料(土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末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一种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20世纪各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入,世界各经济体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念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是同世界普遍交往以及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分不开的.倘若没有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没有世界的普遍交往,社会主义制度就难以确立并得到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