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德鲁·米德尔顿曾这样谈到自己的新闻生涯:“到现在,我已经当了25年的驻外记者,它毕竟比其他任何工作更有乐趣,因此我无怨无悔。”1914年10月14日,德鲁·米德尔顿出生在纽约。1935年自锡拉丘兹大学毕业后,他进纽约州波基普西的《鹰新闻》报任体育编辑。1939年,当他刚刚当上美联社体育记者时,希特勒就向波兰开战了。米德尔顿怀着一腔豪情奔向战地,跟随英军开往法国和比利时。  相似文献   

2.
在《堪萨斯城星报》和《堪萨斯城时报》举办的体育记者为期两天的专题讨论会上,《堪萨斯城星报》的主编迈克·沃勒强调,写体育消息必须访问运动员本人,不能单凭发布的新闻稿写报道。在那个讨论会上,《费城问询报》体育版执行编辑杰伊·塞西和《纽约时报》的体育副编辑肯·芬克尔也谈到了改进报道和编辑体育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卖稿谋生的美国自由撰搞人李希光一我从北京飞抵华盛顿的当天晚上就给我10年前的老师泰德·葛普打电话。今年46岁的泰德·葛普是个美国记者,10多年前当他在《华盛顿邮报》当记者刚开始走红的时候,突然鬼使神差,竟自己申请了一笔基金,从《华盛顿邮报》请了一年的...  相似文献   

4.
古代有一格言说:“伟人背后,必有默默无闻、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用这句话来描述埃德加·斯诺的前妻、美国记者和作家海伦·福斯特·斯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即使在他们离异多年之后,埃德加·斯诺依然坦率地写道:“在亚洲生活的八年间,她是我忠诚的合作者、伴侣和评论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他在1936年夏天访问陕北苏区后所写的震动世界的名著,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作者拥有包括一批珍贵照片在内的丰富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西行的极力鼓动者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闻界的前辈,在《生活》杂志工作二十余年(从四十年代早期至六十年代早期)的爱德华·K·汤普森对卡尔·麦丹斯做过这样的评价:“我知道的摄影记者有成百个,如果让我从中选择一位战地记者,我将选中卡尔。从他的作品中能选出一组杰出的反映战争题材的照片。”卡尔·麦丹斯作为《生活》杂志的记者从二次  相似文献   

6.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文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一、什么叫新闻故事化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故事化的写法。而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  相似文献   

7.
海湾战争期间,巴格达城外某地,为英国《经济学家》、美国《村庄之声》周刊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从事战地报道的自由撰稿记者弗兰克·史密斯被蒙上双眼,带进一间黑屋。一名审讯者问史密斯,他的“真正职业”是什么,他回答:记者。审讯者说他撒谎,“把你同中央情报局的关系说出来。”  相似文献   

8.
从体育报道看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  冯莉 《新闻知识》2003,(4):8-10
2002年9月,“9·11恐怖事件”一周年祭日期间,美国一些主流媒体体育版纷纷推出了相关的重点报道: 9月11日《今日美国报》体育版头条标题是《体育的延续可以缓解悲痛》,“9·11”专版有《对体育比赛中“战斗性”词汇不必敏感》和《安保措施增加开支》的评论。 同日,《华盛顿邮报》体育版发表评论题为《体育:躲避忧郁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9.
美国广播公司(ABC)《今晚国际新闻》主持人彼得·詹宁斯,一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一年挣90万美元呢? 《达拉斯时代先驱报》记者史蒂文·雷迪克利夫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詹宁斯. 每晚半小时,每周五天,詹宁斯对着摄像机报告新闻。当然,这并不是他倣的全部工作,他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在纽约曼哈顿中心的那些摩天楼里,主持人并不止是梳梳头发、整理领带,然后拿着别人为他准备的新闻稿去读.一个不了解主持人工作的观众给詹宁斯写信说:“我知道,你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10.
哥伦比亚新闻研究院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部分,于1903年建立,地处纽约。该研究院院长,前(纽约)《新闻周刊》主编奥斯本·埃利奥特说:“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蒸气锅。喧哗,拥挤,还有权力集中。这是独一无二的,我很难想象对一位快当记者的人来说能有比这  相似文献   

11.
我是“3·24”上海列车相撞事故中的幸存者。在列车相撞之后,我急着去抢头条新闻,结果新闻没有“抢”上,七个小时后,我却成了记者的采访对象,事故后的第二天,我带着伤赶写出了《“3·24”上海列车相撞目击记》,《钱江晚报》发表后,我这个有16年记者生涯的记者也成了新闻界的新闻人物。 3月24日这天,我乘坐由长沙开往上海的208次  相似文献   

12.
一、报纸消亡论和媒体融合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相似文献   

13.
6月5日,《纽约时报》发表声明说,该报执行总编辑豪威尔·瑞恩斯因受到其部下年轻记者剽窃他人作品丑闻的影响,而被迫宣布辞职。与此同时,《纽约时报》总编辑杰拉尔德·博伊德也宣布辞职。《纽约时报》是有152年历史的世界知名大报,执行总编和总编同时辞职,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纽约时报》编辑部这两位高级领导人的辞职是在时代广场《纽约时报》总部当着数十名记者、编辑和其他职员的面宣布的。《纽约时报》发言人乌斯尼克代表该报发行人、《纽约时报》集团主席亚瑟尔·苏兹贝格宣读了一份声明。声明称:“豪威尔和杰拉尔德递交了他们的辞呈。…  相似文献   

14.
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写出了《西行漫记》一书,成为第一个突破国民党封锁采访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外国记者。斯诺当时是怎样去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此,本文的译者曾写信向斯诺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了解。1983年6月,她寄来《斯诺是怎样去陕北的》一文,记叙了当时我地下党协助斯诺访问的一些情况。现将这篇译文刊登于后,文中所述史实,没有核对,个别地方作了删节,仅供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5.
1994年秋天:我的生命体验·从《求通》到《大梦未归》·重新发现史铁生·从罗斯托茨基到史铁生·写作的状态·一个神奇词儿频频敲打我的心扉·写作是什么·老太太不肯离去·好奇与热爱·女战士从天而降·休想圆满从《求通》到《大梦未归》1992年第3期《学报》发...  相似文献   

16.
《记者招待会——美国总统与新闻界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根据肯尼恩·W·汤姆森编辑的名为《总统与新闻界》一书编译而成的。原作主要材料来源于1979年弗吉尼亚大学怀特·伯克特·米勒中心组织召集采访过各位总统的记者,研究总统的专家、学者以及总统译员进行的一次有关总统与新闻界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饶有兴味的是,近现代西方哲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海洋中找到了知音。奥斯卡·王尔德的话就颇具代表性:“老实说,我在《庄子》一书中见到了一种我从未遇到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失去了沃尔特·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这国家。”——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当我要证明一个论点的时候,克朗凯特是我第一批要找的人物之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美国CBS节目主持人的身份,沃尔特·克朗凯特得到了美国政界要人的高度重视,博得了美国无数观众的依赖和亲近,并获得了本世纪7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决策人物”的称号。在现代中国,成为“克朗凯特”式的人物,仍然是众多新闻节目主持人心中的目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水均益,1995年接受《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记者采访时就说:  相似文献   

19.
二、晤见埃德加·斯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京招待所看到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诺在当时已经是中外知名的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我比较详细地晓得中国红军和我党中央许多领导人的革命事迹,就是从读斯诺的著作开始的。那是1937年的早春,我们刚到太原不久。有一天,我们得到一本西北人民出版社翻印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  相似文献   

20.
最近,俄罗斯《现代人》出版社出版了“世纪的沉思:孩子们谈父辈”丛书中的谢尔戈·贝利亚编著的《我的父亲拉夫连季·贝利亚》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