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宗对于悟道,认为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没有“不是山,不是水”的过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就不过是简单的、没有意义的回归,或者说“倒退”。当新课程已行进到第6个年头的时候,有些人却常常抑制不住“简单回归”的冲动。  相似文献   

2.
2006: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以语文教学实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对于悟道,认为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没有“不是山,不是水”的过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就不过是简单的、没有意义的回归,或者说“倒退”。当新课程已行进到第6个年头的时候,有些人却常常抑制不住“简单回归”的冲  相似文献   

3.
蒋祥明 《文教资料》2005,(19):98-100
一、对洋思经验的思考走进洋思,踏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有很多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那位于校园中央的人造风景,这倒不是我钟情于山水,爱赏鱼游莲动之胜景,只为景中小桥刻有“山不在高”字样而感叹。是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想,洋思人大概是在以此自况,而这又是何等的恰如其分。洋思中学,一个僻远的农村联办初中,把三流的师资队伍改造成为一流的师资队伍,把三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学生,专家肯定,慕名者纷至沓来。洋思人“仙”在何处?我想,这一切都源自洋思人的创新意识。洋思人在二十多年征程中就是依靠创新一步一…  相似文献   

4.
正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细细品味,我们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些教师仅满足于课本内容,课本讲什么就教什么;有些教师能在课本的基础上更上一层,直指问题本质;  相似文献   

5.
徐一龙 《大学生》2013,(13):133-133
四五年前的一个春节.我参加了一次初中同学聚会。那个聚会有点随性,我和绝大部分人已经很多年没联系了.见面后.虽然骨子里还是亲切.可还是有些陌生感。大部分同学都留在了我们那个不大的城市里.不是做公务员.就是在事业单位。很快.我就看出端倪:当年的化学课代表,是大家现在的领袖。他已经是电业局副处级干部了.电业局公认是个好单位.收入好.也有些实权。  相似文献   

6.
正禅宗有三重境界之说: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则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大致可理解为:最开始,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山是山,水是水,后来能看到深层了,发现山与水的内涵或寓意,再后来,万法归真,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笔者以为,这三重境界用来说明数学解题也是合适的.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问题时,会有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想的灵动精妙、数学方法的飘逸精巧、数学文化的丰富醇厚,为诗意的数学课堂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数列综合问题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一类问题,它能与函数、不等式、向量、三角函数、概率、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进行整合.诗意的数列综合问题之旅,要经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8.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知哪位哲人,总结出这几句富有禅机的话,道破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9.
雀斑蛋是魔法师家的孩子。魔法师的家里总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有趣好玩,但也有些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且是大麻烦。这一回,雀斑蛋碰到的那个东西,可就给他惹了大麻烦。这几天,爸爸不在家,雀斑蛋又钻进爸爸那个神秘而又宽大无比的书房,上上下下寻找好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人生有三重境界,可用充满禅机的一段语言来概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93):39-40
佛家的人生三重境界对应了常见数列公式a_n={S_1n=1S_n-S_(n-1)n≥≥2应用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实际上就是公式应用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即知道(表面)—懂(内部)—认的清清楚楚了(一切内外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这样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5.
自由精神是贾平凹散艺术魅力的根源,表现为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对社会历史的反思,对双重化身份的超越是贾平凹散自由精神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三境界     
池莉 《教师》2011,(1):124-124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8.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里所说的"山"和"水"代表了世界上所有的万事万物.人生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人生有三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笔者以为,古诗词教学也存在这样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20.
惠慧 《当代学生》2011,(Z3):108-109
有一些故事儿时就进入了我们的记忆,有些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有些让我们对世界充满了想象,有些则陪伴着我们一路成长。不知不觉中这些虚构的人物和形象好似我们的朋友,哪怕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天真的孩子,我们依然对它们充满了亲切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