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邓小平把握了“三个世界”格局向“东西南北”格局转化的规律,揭示了整个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从而作出了对当代世界的新的战略判断:“东西”问题是政治问题,“南北”问题是发展问题。邓小平形成时代主题判断的思维方式是他对政治与经济、战争与革命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调整。他观察和分析社会形势,实事求是地对世界范围的政治与经济、战争与革命的相互关系重新进行认识,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叶,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论。从他对90年代初国际格局转折期所作出的一系列阐述中也可以看出,其基本思 路仍然是立足于分析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的问题。90年代下半叶以 来,国际形势的发展有了新的特点,世界局势出现了新的动荡。但是,运用邓小平80年代中叶 的思维方式和90年代初的思维逻辑来看待当今动荡的世界,我们应该有把握认为,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季家修《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所收的119篇文章,都是近十年来写就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小平同志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一文里,把它概括为“东南西北”四个字。“和平问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  相似文献   

4.
据笔者所知,最早将“东西南北”这一固定结构短语用于诗中的是南朝宋·鲍照。其《拟行路难》之四开头四句云:“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自此以后,不少诗人先后在诗词中巧妙地运用“东西南北”这一短语,来表达各自不同的含义。归纳起来,古诗中的“东西南北”有以下几种含义。一、借代“天下各地”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曾作《吟剑诗》一首: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此诗直抒胸臆,充满豪情壮志。颈联“东…  相似文献   

5.
面对20世纪90年代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重温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思想具有深远意义。认为应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主要问题”的基本内涵来辩证理解和动态把握,并分析了这种辩证理解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和左右都是指方位的。东西南北的次序中外的提法不同。英国的次序先“北”后“南”,然后才“东”和“西”,中国是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尤其是南北,自古是先“南”后“北”。至于东与西的座位在古代却就是南北向也是很有讲究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指出:“当前世界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始终高度重视。毛泽东长期把战争与革命作为时代的主题,直到晚年才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邓小平根据70年代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新论断,并确立了外交战略的新思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时代观理论,为我们正视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新趋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是邓小平同志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通过对当时世界形势及国内形势的深入分析所作出的一个著名论断。它曾经为我党制定改革开放政策,把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起到积极巨大的作用。面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发展,虽然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但是,世界各国人民维护和平,争取发展的共同愿望一刻也没有停止,因而,它仍然是当前世界的两大问题。也是我党制定今后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时至今日,韩国所制定和推行的统一政策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一是以武力为主的“北进统一”;二是确立了和平基调的所谓“自主、和平和民族大团结”的统一;三是在和平基调的基础上,追求与朝鲜的直接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任何重大社会理论的产生都有其世界历史时代的基础。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由以提出的世界历史基础,是系统地考察这一重大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逻辑环节。目前学术界往往把“和平与发展”作为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问题加以探讨,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许多人有意或无意地由此而把“和平与发展”泛化为“时代的性质”,这却是值得商榷的了。在笔者看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特征,而不是时代的性质。如果把时代的特征泛化或等同于时代的性质,那么,就既不能科学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性质,也不能正确理解“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战略家的眼光和韬略,经过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缜密分析,首次揭示了当代世界关于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1985年3月,他在会见日本友人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乎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河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①本文试就其依据,主张以及影响作些粗浅探讨。一、要搞好经济建设,没有和平环境是不行的。1987年5月,邓小平会见荷兰首相吕贝尔斯时指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和平是当代世界一大主题的理论,是我国制定内外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前提;将维护世界和平与反对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方针,指明了我国国际斗争的主要方向;和平共处原则的流畅发挥,不仅妥善处理了一系列棘手的国际问题,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找到了一条更加切实可行的道路;邓小平虽不曾明确提出过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但我们可以从邓小平的话里话外、字里行间发现“和平崛起”理论的真谛,他是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最早倡导者。  相似文献   

14.
“东西南北”是一组方位词。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将其嵌入对联,或本意相对,或转意借对,或与别的四个单音词相应对,统称为“四方对”。  相似文献   

15.
“东”“西”“南”“北”四大方位各指一方.如“东、西、南、北各设一岗哨”,这里是具体方位。当它们结合一起,构成一条成语使用,则相当于一个词,其意义发生了变化。这时的“东西南北”也指方位,却是概括指各地。如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也用来泛指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有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问题(一)教材中为什么要安排这一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空间与图形”内容标准中规定,“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邓小平同志集党中央的智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深思熟虑,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这一当今世界上的最大胆的、最开明的、富有远见的战略构想,是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尊重“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和实际”,考虑到“香港、台湾、澳门”各方和“大家都有利”,着眼于“维护世界和平”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张宏星 《学语文》2005,(1):36-36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连用 ,最早见于《礼记·檀弓上》 :“(孔子)曰 :‘吾闻之 ,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 ,东西南北之人也 ,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 ,崇四尺。”郑玄注 :“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由此可知 ,孔子说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 ,”意即自己是个周游列国 ,行踪不定的人。据笔者所知 ,最早将“东西南北”这一固定结构短语用于诗中的是南朝宋的诗人鲍照 ,其《拟行路难》之四开头四句云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四句诗的意思是 :往平地上倒一桶水 ,水朝东西南北四处流。人生道路就像水流一样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邓小平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他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华民族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为推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三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对世界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研究总设计师“创造性的杰作”——邓小平对恢复行使香港 主权的杰出贡献………………史斌李国忠(2.1)伟大的创举科学的构想——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大意义………………朱敏彦 胡涵锦(2.11)邓小平“东西南北”国际战略 思想的实践与意义……………陆云邓兆明(2.16)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对马克思经济学说 的发展……………………………………郝国喜(2.20)邓小平“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 的思想及其实践意义…………邹荣庚孙道同(3.9t)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邓小平的政治理论…………………李惠康(3.98)高举邓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