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艳红 《河北教育》2005,(21):22-24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倡导学生自主感悟、体验……全新的理念如春风拂过,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的思维机敏而灵动。课堂不再压抑与沉闷,充满了个性的声音开始响起,那是课堂中最美的声音,那是孩子充满童真的、充满思考的声音。让我们现在就去听一听——  相似文献   

2.
去年下半年,我有幸听了十三节高中语文评优课,执教的是季羡林的优秀散文《清塘荷韵》。十三位教师分两天,均于上课前一天下午知道执教的课文后独立备课(但允许上网),然后按抽签顺序,逐一登台亮相。说实话这十三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着实令人佩服。一天七节课听下来,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虽然教者大多有意识地注意引领学生去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参加了“国际华语小学语文优秀课展示会”,听了几位知名教师的课,感受到习惯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需要持之以恒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的习惯、倾听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主动复习的习惯等等。台湾的苏兰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大声介绍自己,注意用耳朵听,讲话要与别人的目光交流等,她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及时指导,及时实践。这就是在扎扎实实地、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中小学生一年假日总计约180天左右。这么多的节假日,学生在做什么?在学什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作为教育研究工作者,我们希望在节假日里老师可以做计划并与家长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一、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听的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不可欠缺的能力,教师要为节假日学生听能力的提高做好规划,联系家长,让学生的听能力真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教学中,气候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气候知识的基本方法,成了我教学的重心。经过实践,我认为一定要做好两点:一是听,二是导。听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参与其中,多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必在意答案是否统一,是否正确,要看学生提出的理由、依据、分析判断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要多给学生以鼓励,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三维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教师的上课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多数课堂正在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目前的课堂多数是呈现了如下的现状:镜头一,学生抢着发言,但各说各的,其他同学不认真倾听,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镜头二,课堂上,学生一会忙这儿,一会忙那儿,  相似文献   

7.
教育点滴     
刘凤英 《湖南教育》2005,(13):16-16
一天下午.课堂里有几个学生睡觉,但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听课很认真,精神也很好.迟到的不多。课结束时.我真诚地袁扬他们:“夸天上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迟到的少了、睡觉的也少了。听其他老师说不愿意上下午的课。但在你们班上课我感觉很好。”接下来几周.我上课时仔细观察,不断地发现她们的闪光点,并赞美她们。课堂气氛逐渐活跃。我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我自己.下午上课时都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的大脑成了知识的接收器,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这就泯灭了学生活泼爱动的天  相似文献   

9.
蒋骏 《今日教育》2005,(9):40-41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乃至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然而,深入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不愿倾听、不会倾听的学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听”这一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长期被忽视,而为人师者也未能率先垂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即便在新课改的今天,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把倾听视作改善师生关系的门面:装模作样地听,心不在焉地听.为寻找代言人听……学生长期置身于这样的倾听氛围,如何能学会倾听。新课堂呼唤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中倾听的示范效应,让自己的倾听激发学生倾听的热情。使学生在倾听中学会倾听。这种示范效应要求教育工作者学会用“心”倾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教育革新》2005,(4):23-24
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数学课程标准》的发布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听,学生的辩论争鸣,看,学生在合作探索。课堂上多了动感和鲜活,一言堂变成了讨论场,每一位学生都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需要。生活是听、说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离不开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学校、社会乃至家庭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时机和场所。如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自己一天的生活,回忆一天中听到些什么,说过什么,在听、说的过程中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在教学第七册语文《购书谈体会》的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我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的演员,进行对话。在对话时,学生不知说什么,怎么说,即使说出来,也有明显的做作的感觉。针对此问题,下课后,我号召同学们亲自去书店购书,购书时观察书店的环境、售货员的所作所为,观察他们是如何接待顾客的,然后同学之间谈体会,最后在课堂上又进行了一次围绕购书展开的话对。  相似文献   

12.
江南的野菜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改实验区的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可当学生真地动起来后,新的担心又产生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而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环节。教会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一、明确要求,让学生知道认真听课认真听课包括两方面,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二是认真听同学发言。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有幸听了一节送课下乡的公开课《普罗米修斯盗火》,这节课上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课堂气氛也活跃,但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关注学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自己要教好课,更要指导学生上好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和技能学到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指导学生听课听教师讲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面。在一堂课中,教师讲的内容,有重点、难点,也有非重点,学生应该抓住要害,围绕重点,有所侧重。学生对一般知识要听,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一定要特别注意听。此外,在听课方面还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要听道理,不要光听结论数学上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比较多,大部分概念、定理与法则都比较抽象。在概念与法则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阅读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等等。新课标把学生提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还他们学习主人翁的身份和地位,把学生定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一改过去教师主讲、学生从听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习效率低下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新课改下的很多课堂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积极,有话想说,也有话可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把课讲好,更重要的是要把课“导演”好,灵活机动地选好、用好教课方法,把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愿意听、乐意听、听得好、记得牢。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堂,新的面貌。课堂活了,学生动起来了,学生亲历学习全过程。张扬了个性。听了不少的课改教学大赛课,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思考。很多课堂上,当学生起来读书时,教师总要让该学生先站一会儿,让其他同学给他提提建议。如:我希望你读得流利些;我希望你读得有感情些;我希望你读正确:我希望你吐字清楚……结果呢?这一折腾,这位同学的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的辩论赛●张义兵教育理论课是师范院校最乏味的课之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们也就习惯于昏昏欲睡地教、昏昏欲睡地学了。一天晚上,打开电视正好看到转播辩论赛,我马上被精彩的辩词所吸引。听着听着,突然眼前一亮,辩论的方法要是“移植”到我们沉闷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王秋花 《天津教育》2001,(12):31-33
听,是一个对语言感知、理解、储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教学,读写重要,听说也重要,不能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忽视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口语交际空前重要。”目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读写,对说话的训练也普遍重视了,但对学生听的方面不够重视,缺少指导,一些学生在听讲时出现沮丧、焦虑、紧张、厌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障碍,影响了听课的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必要对学生听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做一探讨。一、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