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动与静     
施亮池 《大理文化》2021,(11):52-60
生命,动与静,有两层释义:其一,人与动植物的生老病死;其二,纵观人的一生,无不与某些动植物共生共长,倘某一方身死形灭,交集犹在延续. 一 我们村中央有两棵大柳树,大约百十年了.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且是不可或缺或首先涌现的意象,然后唤醒生存本性,将一切卷入生命印记.这些年,我愈加认定它才是村庄真正的守护神,然第一条标准须是可爱近人.一方面,立于中央,南来北往的村人与之照面无数回,在若干次生命交集中,大柳树成了村庄变迁的亲历者及见证者;另一方面,本主庙在村北,除一载中屈指可数的纪念日外,几乎大门紧锁,有时竟遗忘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又回故乡     
又回故乡,这是怎样一种心绪.在隆冬的静默里我悄悄地回来了,正如我悄悄地走.南方冬天的山村看到的是真正的秋景,有一棵两棵柿子树挺立在村头,树梢上挂满稀稀落落的红;凋零的黄叶,如金色的请柬,如岁月的风铃,见证和述说着山里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我是中专生     
清晨,依窗眺望,远处那熟悉的青山又跃入眼帘.青山披着的雾渐渐被揭开,一棵棵缀满晶莹露珠的树枝从山腰上冒出来. 我站在窗前,出神地想:这无名的小树竟也能将青山装点得如此灵秀,而自己却不如一棵小树.默默地期待,希望很快开学,离开这孤远的山村.等待,这烦人的等待已将我折磨得躁动不安,满心的怨气不敢发泄.耳边又响起了邻居婶婶那刺心的话语:"现在的中专生可真是命苦,国家又不分配,以后还是农民,与我们这些文盲有什么两样,只不过白费父母的血汗钱混三年罢了,倒不如像××家盖了新房……"我捂住耳朵、痛苦的使劲儿摇头,心里在大声的叫着:"够了,够了,我不要再听到这可怕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4.
梨树 乍一看,那棵三百多年历史的老梨树还在枝繁叶茂,生命旺盛,再仔细看,梨树却已经衰老得不成样子了.那些碧绿的、繁茂的枝叶,不是梨树本身长出来的,而是很多寄生的植物,在借助梨树的无私繁殖着自己的生命.梨树每一棵巨大的树干,几乎都在高扬着这些寄生生命的绿,有深沉的绿,有淡淡的绿,有浅红的绿,甚至还有一些灰白的绿.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生命源于一潭温暖的水,后来的人生旅途,总有一条河流相伴.那条河,也许清流缓缓,也许浊浪涛涛,一直在记忆中奔流不息.我要说的,是一条叫做“雪山河”的溪流,我的寂寞,全是这条河流犯下的错.  相似文献   

6.
赵勤 《大理文化》2004,(2):50-52
小时候,我曾见过胡湘先生.那是1974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和母亲到洱源县沙坪渔潭坡赶街.当我们徒步回到上关村南那棵高大挺拔的大青树下,有一位长得清瘦矍铄,留有白胡子的老人,见到我们后,忙唤起母亲乳名,与我们相叙起来.  相似文献   

7.
生命生命!我不知你的男秘,只知你我必将分离;我们曾在何时,何地,如何相会,对我仍是一个秘密。生命!我们曾朝夕同栖经历过艳阳与阴沥,密友道别,两情依依—也许会洒下一行泪水,发出一声叹息;—然后,默默地悄然别离,随你选择什么时地;不要说“晚安”—在一次熹微晨曦中,向我道一声“早安,你”。 (A.L.巴柏德)美神的女儿们美神的女儿们, 哪有你如许魅力;你甜润的珠喉,Life1 know notw五之Lt thou art,But know tl,at[houa::〔飞I州ust PartAnd whe月, 门let1 own to」;IcOrh。、v,or、vhel,c、v。5 a scCret JOt. L ife!w。’:e beonl。卫…  相似文献   

8.
我栽了一棵树苗在我年轻的时候,现在树已成材而我已到老年;过冬的知更鸟在它上面御寒,传出它的歌声,清亮又婉转。我种了一棵生命常,青、叶簇滴翠的树,在炎热的正午它张开遮阴的帷幕,在它下面我可以坐下来避暑。但现在我只是看望着它,坐在窗边,我看着它在飒飒的微风中摇荡,或是,枝条上披满了银霜。或是,当夏日芬芳的花朵盛开,它,带着庄重的优美,在吻过它后又轻轻地离去的温柔的微风中,摇动它那球形的绿色的顶盖:它正当富饶的盛年,而我所照见的却是一张起了皱纹的衰老的脸。我经常这样看望着它,直到我的眼里喻满了泪水,我强自背过脸去,仗着奥…  相似文献   

9.
世上有两种艺术形式是将灯光打在白色幕布上的:一个是皮影,一个是电影。灯光犹如生命之水,生命由此显现而鲜活。今天,当电影风靡世界每个角落的时候,马灯曾经照亮的彩饰雕镂的生命,却在黑暗中渐渐遁去。皮影成了电影的故事,仿佛与我们隔着一个世界。对于皮影,仍是电影《活着》和《桃花满天红》给我的印象。在前往北京东郊皮影收藏家王今栋先生的采访途中,那些彩饰雕镂的皮影人物,一会儿在光影里鲜活起来,一会儿在黑暗里消失下去。让我联想着另一种生命的存在和另一种活着的方式。王先生取出他的收藏,那些经历了几世几代暗暗旧旧…  相似文献   

10.
怀念桃树     
昨夜,忽然梦见老家院角的那棵桃树. 大概是在我睡熟的时候,我的心灵到故园神游了一回.还是从那道破旧的大门进去,心中很宁静,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也没什么烦心的事儿.突然间,一时惊喜起来,我右手边院角里那棵老桃树,不知在什么时间发芽了,变得更加高大了,满树碧绿,枝繁叶茂,树冠巍峨.树根的四方,什么时候用砖和水泥围成了一个花台.我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根塑料水管,往花台里给桃树浇水,没多久,水就漫成了一塘.  相似文献   

11.
孔雀杉     
记不清孔雀杉的印象来自何处,好像是四十多年前,第一次上大理鸡足山,在一座古刹山门前,见过两棵参天大树.从此,这两棵大树就常常闯入我的梦境,为我遮荫蔽雨,给我乘凉小憩……每次醒来,对大树的庇荫,总是念念不忘,怀想良久.  相似文献   

12.
海男 《大理文化》2014,(10):4-17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来到滇西抗战的主战场腾冲,我曾两次攀越过高黎贡山。第一次穿越高黎贡山时,我们沿着怒江而上,看见了江岸之上一束又一束木棉花。我从小在金沙江的滇西长大,并不是第一次看见木棉花,然而,那年春天,我却用目光迎着江岸以上那一棵又一棵高大的木棉树而上,我的目光在那一顷刻间逢着了那硕大的花冠,那些红的花冠之上似乎还浸润着早露。  相似文献   

13.
一、校园与水不知是偶然 ,还是设计者“风水先生”有意安排 ,我从小学到研究生就读的八所学校 ,不是濒临湖池、滨依江河 ,就是校园里泛着湖塘 ,淌着溪流。总之 ,学校似乎离不了水。学校当然离不了水。水是生命之源 ,吃喝洗漱、灌浇草木 ,须臾离不了水。我指的却不是这生活用水 ,这水可用井水、自来水…… ,我说的是露在地面上点缀校园景观的水。水 ,西方人赞扬她有四性 :简朴、纯洁、灵慧、普惠 (simplicity ,purity ,subtlety ,andchari ty) ,以四位美丽的仙女象征它们。我们中国人虽然也颂扬水 ,文人墨…  相似文献   

14.
漾濞行记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味道.云南漾濞,山高水长,美在深山,美在人文,名不虚传.阳春时节,与漾濞有约.我心怀喜悦,直奔漾濞.才刚踏入漾濞的地界,我的感觉除了亲切,还有一份回了家的感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漾濞的名气在于秀山灵水.秀山灵水,漾濞意蕴.到处是奇秀的山、灵动的水.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涧水;独特...  相似文献   

15.
成长的杂音     
成长是华美的乐章,但她也有杂音. 梦 梧桐树叶黄了,打着卷儿,悠悠飘落.于是,又一个秋天到了. 过完这个秋天,我将有14岁.14岁意味着什么?打开生命的日记,却找不到一页可以炫耀的光辉岁月,我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断言我生命的潜质.然而,我想,我已有了足够的年龄去面对各种各样我不想面对的事--现实是残酷的.可是,我的梦呢?莫非,它是一只涅槃的凤凰?  相似文献   

16.
在充满物欲的年代,普遍意义上的写作者给人的印象是日渐变得浮躁起来.为此,我们愈来愈看不到具有生命本真意识与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文字,更难看到充满大地意识的思想文本.在到处都在流行作秀文字和策划炒作快餐读物的今天,作为阅读者,我少不了像在超级市场中越来越找不到绿色食品似地惶恐.幸运的是,在我快要对阅读生活前景担忧的时候,先是苇岸的&;lt;大地上的事情&;gt;和&;lt;太阳升起以后&;gt;给了我一抹神奇的亮色,然后就是刘亮程的&;lt;一个人的村庄&;gt;给了我十分痛快的有力一击.……  相似文献   

17.
安康路42号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21,(10):35-39
安康路42号,是宾川县城边缘一个简朴而陈旧的小院.它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中转站.2011年,我从乡下调到县城工作,在小院租住了一年多的时光.这段时光在我的生命里打上了一个拙朴的烙印,见证了我从"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的过程.小院里那些来去如风、形形色色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做小生意的,有打工的,也有未买房而临时落脚于此的工薪族.我和他们混杂在一起,成为小城最朴素无言的底色.我租住的那间小屋,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住过;我搬走之后,又有多少人来住也无从得知.那些来去如风的人,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小院便是劳累之后的一个临时栖息地.我在小院里,听过欢笑声、打骂声、哭喊声,也见过悄悄溜进来的小偷.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也有吸毒的、钱色交易的、跑路的……一个简单的小院,承载着社会底层复杂的人群,这些人,互相成为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或许见面打过招呼,或许在楼道上擦肩而过,最终都像遗忘一粒尘埃一样,在各自的记忆中不复存在.可是,"安康"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是幸福最基础的注脚.我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记起安康路42号小院,记起和小院有关的一些人和事.  相似文献   

18.
进城的大树     
高正达 《大理文化》2021,(10):18-26
一 "爹,我妈不见了,电话也打不通." 王友根在滨河森林公园散步,望着一棵棵移植进城的大树,像伤病员一样缠着绷带、杵着拐杖,动了恻隐之心,想写篇散文.正在思考主题和角度,突然接到大儿子大宝带着哭腔的电话,王友根也一下子懵了.  相似文献   

19.
赵玫 《世界文化》2014,(3):34-36
<正>她问,无论谁,你认为一生只爱一次这样的说法真实吗·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无论对谁。然后我回答。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一条长长的路。我们要经历很多的男人才能走完这条人生的路。而且要经过很多男人才能让我们变得成熟而完美。我是说一个人一生可能只爱一次吗·很多人穷其一生仅仅是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激情使他们不断掀开生活的新篇章。总有最美好的在后面。而最美好的一旦得到便又不再美好了,甚至令人失望。于是那些有着进取心和生命力的人,便会永不停歇地追求下去,直到他们生命的停止。  相似文献   

20.
随笔二题     
生命的原色   在我十几平米的工作室里,有一株被称为"大富贵"的植物,也许是逢了春的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