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高航 《历史教学问题》2023,(5):18-26+201
刘大年作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极为重视辛亥革命史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近代史叙述多以“革命史”尤其是“阶级革命”范式为主,刘大年在接受“阶级革命”范式的同时也尝试利用“民族革命”范式来论述辛亥革命。改革开放后他回应海外学者,深刻阐释了辛亥革命的性质。晚年刘大年力主将“近代化”与“民族独立”共同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两个基本问题”。此外他还通过组织及参与学术会议,推动了学界关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研究的进展。刘大年的学术与事功构成了辛亥革命研究学术史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推进了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二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今主要表现为丑诋革命、否定革命,主张在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由此出发虚无中国革命的历史,虚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虚无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虚无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借歪曲历史本来面目来证明“学习西方”的主流文化是无法抗拒的历史必由之路,从而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否定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否定革命: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全部给予否定。太平天国起义被说成是把历史“拉向后退”,是“破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都是“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有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人在“反思”整个中国近代史时,极力否定近代以来的历次革命,认为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政治激进主义的产物,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应该走改良和“君主立宪”的道路。李泽厚在《告别革命》一书中更是认为“革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而改良则是一种能量的积累”、“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这符合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史实吗?难道中国在20世纪选择了革命真的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  相似文献   

5.
1956-1976年间,毛泽东带领全党进行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取得了辉煌的理论建树,经历了不小的曲折,也给我们留下不少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实事求是是必须坚持而不能须臾离开的思想路线。如果坚持了事是求是,在革命和建设中就会不犯东少犯错误,甚至犯了错误也能很快得到纠正;其次,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形成了典型的“中心二元论”,“中心二元论”的结果必然是错误的“一元”代替正确的“一元”,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最后,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是一个关系改革前途命运的大局。中国与苏联改革的成与败的分水岭就在于是否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6.
“M—S—D”教学是专门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Modemiza-tion指教学理念上的“现代化范式”;SpeciM—subject指教学内容的“专题化”设计;Diversification指教学方法上的“多样化”手段。该教学模式试图将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由传统的以“革命范式”为主的教学路径,转化为以“现代化范式”为主。以“现代化范式”为主线的“M-S-D”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革命范式”,能更好地适应当今全球化时代过程中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的本意和中国人理解的“现代化”内涵来看 ,用“现代化”概括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不尽恰当 :第一 ,中国近代只是“现代化”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 ,“现代化”不能明确表达中国近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主题 ;第二 ,“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 ,对于中国近代而言 ,它包括了民族独立、社会民主、人民解放等内涵 ,将其与独立、民主等概念并列使用不符合逻辑 ;第三 ,资本主义化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中国近代史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 ,这是近代中国人已经明确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 ,这也是中国现代化在近代史上的特定内容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研究回应社会现实的需要,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革命史范式危机的影响以及“告别革命”论的出现,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问题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界围绕着对范式的不同理解、研究中存在的范式种类、不同范式之间的关系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但是,相关讨论大多流于学理层面,至今缺乏对范式运用的经验考察,因而范式研究仍有进一步扩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形成了以“八大事件”、“三次革命高潮”为基本内容的结构体系,这一体系突出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突出了阶级斗争和进步势力的作用。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忽视了历史的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一些新的理论范畴,如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在古代就有思想家在向统治者建言的过程中提出“民生”这个问题.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也曾明确提出过“民生”,并且将它作为自己的革命纲领之一.直至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民生“问题依然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它里面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关于民生的思想成为了我国民生理论的基本的雏形.另外,毛泽东还在革命和建设中将自己的民生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为我国形成完整系统的民生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对于我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以及在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乃至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