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与她相识,屈指算来,恐怕有好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里,她给过我喜悦,给过我希望;也给过我烦恼,给过我痛苦.她——就是我矢志不渝所追求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2.
冯雪峰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他在冷落与冤屈中溘然长逝后,我不断地读到怀念并描述他的文章,从而使我对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位德高望重的首任社长更加深了理解和尊敬.上世纪50年代我在他手下工作过,“文革”期间又在“牛棚”共过3年患难.那以后还在咸宁干校一道劳动了两年.其间,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在向阳湖我还同这位半生坎坷、备受折磨的老人同台讲用过一次.  相似文献   

3.
卖书     
郭沫若 《出版参考》2004,(29):32-32
我平生受苦了文学的纠缠,我想丢掉它也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了.小的时候便喜欢读<楚辞>、<庄子>、<史记>、<唐诗>,但在一九一三年出省的时候,我便全盘把它们丢了.一九一四年正月我初到日本来的时候,只带着一部<文选>.这是一三年的年底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店里买的.走的时候本来也想丢掉它,是我大哥劝我,没有把它丢掉.但我在日本的起初一两年,它被丢在我的箱里,没有取出来过.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真是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已届而立之年,《编辑学报》也进入了29岁.为纪念建会30周年,任胜利秘书长约我写一篇文章,作为见证了一会一刊诞生、发展全过程,在学会担任了30年常务理事、3年青委会主任、20年副理事长并分管过教育委员会和青委会,在学报当了29年编委、5年副主编、17年主编的我,的确没有理由拒绝.不过动笔写这纪念文章时,我被写什么难住了,有“癞蛤蟆吃天”之感.还是老婆的“就写你做过的具体事儿,写你的真实感受”的话启示了我,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标题:以我经历过的点滴小事及感受,印证一会一刊通过“创业奉献”,做到了“平凡辉煌”.  相似文献   

5.
从2007年7月正式进报社,至今已经快两年了.回首两年记者生涯,我总结出一句话:只有小记者,没有小岗位. 两年来,我干过娱记,也跑过社区.最近,又来到生活日报最年轻的一个部门--经济新闻部.两年时间,三个部门,多个报道领域,这样的经历在年轻记者中恐怕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廖建晚 《档案时空》2015,(10):43-44
2008年,我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分局,被安排在办公室从事档案工作,有幸与档案结缘.一晃七年过去,在这三尺之间的档案室,我有过迷茫、沮丧和寂寥,也有过辛苦的坚持和成功的欢笑,这些种种让我坚定了对岗位的忠诚,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档案工作. 我工作 我快乐 档案工作对在部队当护士的我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档案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其中的滋味,没做过档案工作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可谓是“风雨飘雪匆忙去,艰辛甘苦一路尝.”  相似文献   

7.
爸爸: 我好久没这样叫了,好久了.张开口都是陌生的,好像有一个长久的死寂的冬天,把这两个温情的字眼淹没了.从我的八岁到我的十八岁,我都没有开口叫过.整整十年. 十年.我一想起都觉得这是如此漫长的时间.如此漫长.回首凝望的时候感觉怎么也望不到头.  相似文献   

8.
梦回琉璃厂     
"到北京没到过琉璃厂,就不算真正到过北京."1984年刚到北京上学的时候,我听到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9.
我于1987年至1993年间先后在上海三联书店和香港三联书店工作,分别担任过这两家出版机构的副总编辑和总编辑.我一直认为,自己对编辑工作的认识是在三联书店工作期间逐步成熟起来的.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曾先后策划了十多套丛书、三四百种选题,亲自担任过近百种图书的责任编辑,这些图书获得过各种各样的奖励和荣誉,但是,对我来讲,最难以忘怀的是策划和主编"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10.
从1996年8月加入<中国日报>到现在,我在新闻路上已经坚守了近10年.说实话,当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当面对外面新的职业诱惑的时候,我也曾经有过犹豫,有过困惑,也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为新闻事业付出这么多,舍弃这么多,到底值不值?  相似文献   

11.
我的编辑经历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从来没有离开过策划和组织书稿工作,一晃儿就是二十几年.我在给编辑讲业务课时,有的编辑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在策划和编辑书稿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这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说是"体验"也好,说是"教训"也好,期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0月,我应湖南城步县的邀请,重走长征路,追忆红军老英雄.这次活动,不仅让我看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湖南邵阳城步县的巨大变化,而且让我再一次深深回忆起当年的老上级——传奇式英雄邹毕兆. 制造“玻璃杯”的红军英雄 1949年10月,我就认识了带领我们南下的湖南邵阳军分区第一任司令员邹毕兆.当时,我16岁,是中共邵阳县委秘书处的干事.我曾经给他送过机密文件,参加剿匪,听过他的报告.1961年,邹毕兆转业到地方任中共邵阳地委副书记,我调到邵阳地委任常委秘书.三年后,我调任邵阳县委副书记,他经常来检查指导工作.我在邵阳几十年,却很少听他说过自己的英雄事迹.我只是抄写干部登记表时,才知道他竟然是荣获三等红星奖章的红军英雄!  相似文献   

13.
王之枫 《今传媒》2007,(2):34-34
青海省新闻出版局聘我做报刊审读员,算来也快4年的时间了.近4年的审读工作经历,让我有机会重新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使我这样一位过着退休生活的老人,又找到了新的感觉,又为社会所用了.我的退休生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了乐趣.  相似文献   

14.
<湖南档案>创办于1981年,伴随着湖南的档案事业走过了20年的光荣历程.我在职的时候,曾参加过(<湖南档案>的创办工作;为它的机构、编制、人员配备进行过策划和安排;在刊物上写过文章,题过词;参加过编辑部的一些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5.
我从部队转业到档案部门已三年多了.论工龄30年有余;论岁数过不惑之年;论职务只是个虚职副科调,可我却执着地耕耘在档案战线上.  相似文献   

16.
到1885年我18岁时为止,我一直过着象我那个社会阶层一般中国青年所过的那种生活.不同的只是,由于我父亲皈依基督教并任职于伦敦布道会,我有较多的机会和广州的英美传教士接触.有一位英国女士对我发生兴趣,我终于学会了讲英语.英美布道会的嘉约翰(Kerr)博士为我找到一份工作,并且让我学得了不少医学知识.我很喜欢这门学科,相信我将会有一个为我的同胞行医的有益的职业.当我一听到香港要开办一所医学院的消息,就立刻去见教务长康德黎博士,并且注册入学.  相似文献   

17.
留心用心开心——采访冯志远老师的难忘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电一 《今传媒》2009,(6):71-72
当记者20多年,我还没有为采访一个人花费过这么多时间、投入过这么大精力! 冯志远老师从上海到宁夏支教40余年、在双目失明后仍然坚持上讲台并为学生义务辅导的感人事迹,自2005年12月以来曾被一些地方媒体报道过,中央领导同志就此做出了重要批示.这些信息,令我激动.作为《光明日报》常驻宁夏的记者,我应该抓住这个题材!为此,我在3月初就专门给报社打了报告,提出初步设想,并开始收集素材.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月19日莫斯科时间上午8点,我走出莫斯科谢列梅杰沃机场,大地铺满了积雪,由于纬度高,眼前一片漆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在这静悄悄的黎明中开始了我的俄罗斯之旅. 红场阅兵,世界上最华丽的军事盛典 朋友告诉我,到俄罗斯一定要喝红汤,否则不算到过俄罗斯.可在我心中,只有站在红场,看到红星,才是真正到过俄罗斯!因此,我寻访的第一个站点便是红场.  相似文献   

19.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从事档案工作已整整一年.在这一年的时光里,我真的触动很大,感悟很深. 我是要"奔五"的人了,已有25年的工龄,在部队当过战士、班排连长,退伍后在检察院从事过党务、检察官工作,总是风风火火的.原来的工作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移动硬盘,专门保留采访录音和图片. 从业近8年,我没因为稿子写作不扎实吃过官司.即使有一些人找上门来,气势汹汹地表示要起诉,但是都被我理直气壮地给挡回去了,"我写的都是事实,有录音做证据,不服的话可以法庭上见."所以,我的移动硬盘还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更多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垃圾桶",当然我希望它永远只是一个"垃圾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