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最近在编辑电视新闻时,经常发现一些新闻片的画面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拍摄主体不突出、镜头没成组、画面之间无逻辑关系等。有的电视新闻片如果离开解说词,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堆拼拼凑凑的杂碎镜头,好像是专门为了配合解说词而贴上去的。笔者认为,要增强电视新闻的可看性,画面拍摄也应该严格规范,必须从拍摄时突出主体画面、镜头成组完整叙述新闻片断、合理剪辑理顺画面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去改变这种现象。一、电视新闻拍摄要突出主体画面  相似文献   

2.
黄勇 《新闻窗》2013,(3):50-50
在当今新闻爆炸的时代,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如果在后期剪辑上花太多时间,新闻就变成了旧闻,所有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人们开始考虑将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拍摄完成就可以直接播出,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简单的说就是摄像记者用摄像机的开关控制镜头的长短,当拍摄完成后,剪辑也就随之完成了,提高了成片的工作效率。"无剪辑拍摄"的本质是摄像记者带着编辑的思想,根据节目的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编辑的工作,它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和完成多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是一个新闻爆炸的时代,实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只有后期编辑足够快,才能将最新消息传播出去。作为一种高效的电视新闻拍摄方法,无剪辑拍摄对于加快后期制作速度、提高成片的工作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对电视新闻中无剪辑拍摄手法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段巍  段青 《今传媒》2014,(8):173-174
电视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电视新闻能够及时、准确的传播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新闻信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有价值、意义重大的新闻信息。电视新闻在制作的时候,需要复杂的程序,主要包括拍摄、构思、策划、解说、采访、编辑、字幕和配音等技术。这里面最重要的环节是画面剪辑和新闻采访,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制作出优秀的电视新闻,最大限度的保证电视新闻的质量。电视新闻是以画面作为传播载体的,如何将采访与画面剪辑合理的统一在一起,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电视新闻的剪辑与采访的结合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电视画面的编辑也叫组接、剪辑,其基本理论是电影蒙太奇理论。它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的承接关系上。一部片子从选材、构思、策划、撰稿到拍摄、剪辑、配音、合成的整个过程中,摄像与剪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摇臂摄像师建立起剪辑意识后,在前期拍摄时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这样拍摄的运动画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后期剪辑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反映创作者意图,表现主题,电视编辑在进行新闻采集和画面剪辑过程中,必须注意在客观真实准确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观众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也就是说电视画面的拍摄和编辑要以人(观众)为本,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使观众在心情愉悦中接受信息,净化思想。然而现实当中许多电视特别是某些地方台电视新闻中却常常出现不太和谐的画面。请看下面两则新闻:  相似文献   

7.
电视台摄像师在拍摄时,往往需要多种类型的镜头,以便在剪辑时配合使用,以丰富画面,如瞬时拍摄、即兴拍摄等。由于拍摄时有的画面稍纵即逝,若缺乏新闻敏感,就会失去机会,这对摄像师捕捉画面的能力提出很高要求。摄像师一方面要具备专业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对重要画面要有高度的敏锐性。本文介绍了摄像师捕捉画面的概念,对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对摄像师几个方面的能力素质、提高捕捉画面能力的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无剪辑拍摄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是电视编辑的基础,电视编辑是电视摄像的灵魂。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拍出高质量的电视作品。无剪辑拍摄是一种高效的电视新闻拍摄方法。当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如果在新闻剪辑上花太多时间,将大大降低新闻的时效性。所以将电视新闻的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从选题到播出,虽然要经过很多复杂的过程,但是画面的拍摄,是很重要的环节.后期剪辑所需的画面是否充分,是否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生动的表现力,是否能满足受众"看"的需要,这不仅要看记者是否有强烈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还要看记者有没有强烈的剪辑意识.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的制作,不仅需要采制人员亲临事件现场拍摄大量的再现客观原貌的声像资料,而且还要深入采访写出补充解释画面的解说词,然后再经过播音员配音,剪辑成片,才能作为可传播的电视新闻与电视观众见面。因此,电视新闻制作中要有剪辑意识。 何为剪辑意识?剪辑意识是电视记者贯穿于采拍、制片过程中围绕和配合剪辑的一种形象思维。电视新闻从构思选题,到采访拍摄,后期剪辑成片,这个生产过程,就是剪辑意识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电视画面是电视记者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主要元素,也是电视记者报道新闻事件的基础。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于艺术创作不同,其只能面对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选择,画面一定要清晰,且主题明确,还需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文章主要针对新闻事件中电视画面拍摄的拍摄技巧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新闻类专题片的剪辑是根据新闻主题合理选择声音素材进行有序编排、组织剪接,将其组接成能够准确传达新闻主题思想的整体。在剪辑中,合理运用剪辑技巧是确保画面流畅,增强画面表现力和现场感的前提和基础。剪辑师要掌握专题片的主题和情感,确定剪辑风格,运用画面镜头组接、声音剪辑以及字幕编辑的技巧,将分散、独立、有用的镜头剪辑在一起,构成完成的专题片,提高专题片的剪辑质量,从而增强专题片的纪实性、完整性和感染力。基于此点,本文对新闻类专题片的剪辑技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不论在文学创作还是新闻写作中,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而在电视新闻报道中,通过画面语言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即相关人物特写镜头的拍摄和剪辑,在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感染力和丰富新闻的可视性、可思性方面,同样有着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中人们生活离不开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电视新闻的影响也非常大,电视新闻传播着国家和社会的重大信息,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也十分复杂,画面融合剪辑和新闻采访是最重要环节,本文对电视新闻剪辑与采访融合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区别于报纸、电台新闻的特质是画面语言,它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拍摄、剪辑,展现给受众的是一幅再现的生活场景,让受众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然而,我们许多电视新闻特别是地方电视新闻却是差强人意,受众不看画面,通过耳朵也能了解到新闻的大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闻直播的常态化,摄像记者“成片”意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求现场高质量地完成拍摄任务,而无法依靠后期的剪辑修补。“成片”意识,就是要在“一次过、不出错”的基础上追求画面的生动感和表现力,摄像记者能够做到这些,必须培养以下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节目编辑时,我们常常会面对一大堆的素材发愁,搜寻很久才能找到想要的镜头画面,致使编辑的效率很低。如果摄像者能够运用无剪辑拍摄思想进行拍摄,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同时使摄像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电视画面是电视记者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也是电视记者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电视新闻画面拍摄不同于艺术创作,它只能面对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选择,画面必须准确清晰,主题明确,即必须遵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曹晓明 《视听界》2000,(3):38-38
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可视性,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画面来表情达意,传播信息。电视画面作为一种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撷取再现,必须完全以事实为依据。然而,在目前一些电视新闻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原则,任意“挪用”画面,使画面语言漏洞百出,观众疑窦丛生,削弱了新闻内容的可信性,造成了新闻失真。以一个电视人的眼光观察,电视图像剪辑中画面“挪用”现象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20.
赵培树 《新闻前哨》2004,(10):55-55
编辑电视新闻画面,跟写字新闻稿一样,也要讲究结构,即:要做到通顺流畅,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要把事件交待清楚,让观众看得明白。作为一名电视记,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应当怎样围绕主题选择拍摄镜头?作为一名电视编辑,面对一堆杂乱无章的画面素材,应当怎样调整画面顺序,取舍画面内容,将其剪辑成一条较好的新闻?这也就是说电视记、编辑在着手拍摄或剪辑画面之前,就要想到出来的节目成品应该是什么样子,即要采取什么样的画面结构形式。笔认为:电视新闻中运用最多的有顺序式结构、逻辑结构和混合式结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