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教师在教学多步计算应用题之前 (如两步计算应用题 ) ,总是先出示两道一步计算应用题 ,让学生轻松解答后再拼成例题。如 :①红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黄花有几朵 ?②红花有8朵 ,黄花有32朵 ,两种花共有多少朵 ?拼成例题 :红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两种花共有多少朵 ?学生有了准备题作“桥” ,于是能顺利地解答新的例题 ,表面上造成新授很成功的假象。孰不知 ,多步计算应用题是由几道相关联的一步计算题复合而成 ,其数量关系复杂了许多 ,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多出了一个或几个“中间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中间…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们到某小学听“比多”、“比少”类应用题的练力课,其教学程序如下: 教师先出示一道题:“同学们做红花18朵,黄花比红花少6朵,黄花有多少朵?”(仿四册教材42页第8题)让学生演算。学生算完后,教师将题中的。黄花比红花少6朵”改成“黄花比红花多6朵”,再让学生计算。尔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归纳出以关键词“多”与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教师针对学习目标向学生发问,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课堂中,教师要向学生提问多次,如何发挥提问的最佳效能,问题的设计是个关键。一、问题设计宜“小”不宜“大”,具有阶梯性向学生提问,要正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现实基础,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要深入浅出,体现阶梯性,以点促面设计“线型”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问题设计“大”了,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对老师的问题。如,教学低年级应用题: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学生读完题后,让他们分析题里的黄花与红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培训通常先进行通识培训,再进行学科培训,即先解决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问题,再解决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操作问题。其实,将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结合起来,引入“教学问题引探法”的培训方式效果更佳。教学问题引探法是克服在通识培训中学员不愿听大道理的心理习惯,以学科教学中典型的教学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员对课程理念进行研讨,从而使学员正确理解与掌握新理念、新课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如,引入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案例):一次小学数学考试有这样一道题:小强有9朵红花,小红有15朵红花,问小强再有几朵才和小红一样多?有一学生用9+6=15来列…  相似文献   

5.
1.扎实的“双基”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只有扎实地掌握了“双基”知识,才能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比如,只有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知识,才能使他们在没有学习分数除法之前解答这样的题目:  相似文献   

6.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现介绍几种应用题的审题方法。一、想象审题法首先让学生默读、思考,弄明白应用题条件、问题。然后教师用纸遮盖某一条件或问题,让学生说出条件或问题,逐渐到默读完应用题,闭上眼睛能把应用题中的情境再现。例如:小明做9朵红花,做的红花比黄花多2朵,做了多少朵黄花?此题学生看题后往往根据题中的“多”字错列式为:9+2=11(朵)。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想象成图形(适应于低年级)或线段图(适应中于高年级),那就很容易得出…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教学实例,一位小学生在考试中遇到一道这样的题:小强有9朵红花,小红有15朵,问小强再有多少朵花才会和小红一样多。他答6朵,列式是9 6=15(朵),教师判了错,扣6分,得94分,全班倒数第三。孩子疑惑了:“我究竟错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结构的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决定了应用题教学不能就题讲题,只能借题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解答应用题时常用的思维策略与技巧,使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思维效率,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些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常用的思维策略与技巧。一、着眼关系词语应用题都是由条件和问题组成的,其中有些条件或问题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红花的朵数比白花多5朵”、“用去煤的吨数是总数的13”、“红金鱼与黄金鱼一共有多少尾”等,抓住这些关系词语,再结合其他条件,就能很快…  相似文献   

9.
一、注重双基 ,培养应用能力“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是在中考要求的基础上 ,以教学大纲为基本要求 ,加大了信息题、实验能力题的比例 ,进一步强调了双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 ,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挖掘教材的内涵 ,拓宽其外延 ,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双基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 ,判断分析的依据。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学生在解题时才会有正确的分析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同解、多题归一的练习 ,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和同一角度思考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固然重要,而在进行“双基”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在“双基”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物理定律、公式等规律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牢固、深化,并能灵活运用。因而,物理教学中狠抓“双基”与培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对比训练,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对错误的方法能够辨析。例如:1.红花有25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2.红花有25朵,比黄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有些同学看到题目里的“比……多”,就用加法计算,得出两题的算式都是:25+5=30(朵)。很明显,第2题的解法是错误的。从第2题的条件“比黄花多5朵”可知,红花比黄花的朵数多,红花是25朵,黄花比红花少5朵,要求黄花的朵数,用减法,即:25-5=20(朵)。为什么同样是“比……多”,一道题用加法,另一道题用减法呢?教师应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2.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概括的反映,与人的实践活动及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密切联系。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削弱“双基”教学,而是要进一步加强“双基”教学。因为各科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是思维的基础,概念不清楚,决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推理,也不可能应用知识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重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学深、学牢、学  相似文献   

13.
要搞好化学教学中的“精讲多练”,我认为要充分认识“双基”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提高“精讲多练”的自觉性。用精讲多练的方法,才能保证掌握“双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了“双基”,就能适应题目的千变万化,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剖析两个有代表性课例,意在使更多的教师觉醒到那些习以为常、为广大教师所仿效的所谓的“经典之作”正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是应该加以革新的,并认识到教师到底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才好的问题。案例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教材上的例题是:“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下面摘录一段名师上课的过程。生:5 3=8(朵)。师: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意思?生:算式中的“5”表示5朵黄花,“3”表示红花比黄花多3朵,“8”表示红花有8朵。生:老师,…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简单应用题是基础。学生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将应用题反映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数量关系抽象为一般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列式计算。低年级学生形成上述思维能力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教学中要遵循这个规律,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可按以下几个阶段组织教学。 1.初期阶段,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 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实物演示,多引导学生用实物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方法。如教学“有5朵黄花,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可先让学生摆小棒:①第一行摆4根,第二行摆6根,摆后让学生说说:第二行比第一  相似文献   

16.
非完整题即为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只给出部分条件或问题,需要先补充一个或几个条件或问题,然后进行解答的应用题。通过补充非完整题的训练,既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1.通过补充非完整题的训练,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已知小明有8支铅笔,小红有4支铅笔。__________”这道题用两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能提出许多可以解答的问题,可知它是开放型的:①小明和小红共有几支铅笔②小明比小红多几支铅笔③小红比小明少几支铅笔④小明的…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来稿摘登括号是改变原来运算顺序和列式计算的关键。原来用式题讲解“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学生印象不深,列式错误较多。但我采用以下教法,学生作业正确率高,教学效果好。教学时,我首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华做了5朵红花,2朵白花,黄花的朵数是红花...  相似文献   

18.
在“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根据儿童感知的特点,从视、听、触、想、说等方面来引导他们由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本质特征。现以“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作法。口算质疑,激发兴趣首先出示例题: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让学生读题后,口算出  相似文献   

19.
在选择题中,出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化学双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利用题干设置一些“陷阱”,致使一部分学生因双基不牢、能力不强、处理不当掉入出题者精心布好的“陷阱”而失分.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在学习中抓好双基,夯实基础,同时善于总结归纳,内化知识,练就慧眼,就能识别试题中的“陷阱”,并能根据布“陷”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就选择题中常见的布“陷”类型及解题策略作一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思维训练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核心。思维训练要有力度 ,训练设计要有坡度 ,训练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 ,训练内容要有广度。下面就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谈几点看法。应用题的审题训练。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 :“学生应当找出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不管这些条件和问题在应用题中是怎样安排的 ,也不管是以什么方式给出的。”这句话说明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51页例6 :红花8朵 ,黄花比红花少3朵 ,黄花有多少朵?教学时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审题 :(1)读题。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 ,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