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把全部认识形式归结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种认识形式,现在看来,这两种认识形式似乎还难以囊括人类的全部认识形式、认识领域、认识规律、认识功能,更不足以解释人类的认识史。我们认为,在这两种认识形式之外,还有第三种认识形式,这就是体验认识形式。体验认识,也是人类的认识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把全部认识形式归结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种认识形式。现在看来,这两种认识形式似乎还难以囊括人类的全部认识领域,我们认为,在这两种认识形式之外,还有第三种认识形式,这就是体验认识。一、体验认识的规定体验认识是什么?众说纷纭。柏拉图称之为“迷狂状态”,弗洛伊德喻之为“汪洋般的感受”,马斯洛名之为“高峰体验”,中国古代的先哲们以“虚静”、“心斋”、“顿悟”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认识形式归结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际上,认识在其发展过程中,除采取这两种形式外,还应该有一种重要的形式。这种形式,我们暂且称之为“智性认识”。 1 所谓智性认识,即是认识主体依据各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确定活动目标、描述活动结果、筹划活动方略的认识形式。它包括“目的”、“设想”、“决策”三个相互联系的认识环节。目的,是认识主体明确欲达境地、确定活动目标或活动方向的认识环节;设想,是认识主体对未来活动结果或未来事物基本属性和基本状况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认识形式归结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际上,认识在其发展过程中,除采取这两种形式外,还应该有一种重要的形式。这种形式,我们暂且称之为“智性认识”。 1 所谓智性认识,即是认识主体依据各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确定活动目标、描述活动结果、筹划活动方略的认识形式。它包括“目的”、“设想”、“决策”三个相互联系的认识环节。目的,是认识主体明确欲达境地、确定活动目标或活动方向的认识环节;设想,是认识主体对未来活动结果或未来事物基本属性和基本状况的  相似文献   

5.
道德认识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种特殊形式,是否具有真理性?对于这个问题,有道德认识真理性的地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丙种回答。本文认为,这两种回答都是片面的。要正确地解决道德认识的真理性问题,就必须区分道德认识的多元合理性和道德认识的一元真理并正确理解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文章还指出,从合具体认识形式(如自然认识、社会认识、道德认识)和实践形式(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伦理实践)来看,道德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标准是伦理实践。  相似文献   

6.
1.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人类作为自己活动的主体,正是通过这两种基本活动而和客体建立了两种基本的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和实践与被实践的关系。认识活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如何对它进行研究呢?哲学发展至今,出现了三种形态的认识论——认识逻辑学、认识心理学和认识社会学,它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 2.在认识逻辑学中,认识现象被看成是思维现象,认识活动被看成是思维活动,认识能力被等同于思维能力。它把认识论的研究限定在思维逻辑的范围,人类的其它认知心理和非认知心理均在其研究的视野之外,或被置于无关紧要的位置。认识逻辑学有两个类别,一个类别是思维逻辑过程说,这  相似文献   

7.
1.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人类作为自己活动的主体,正是通过这两种基本活动而和客体建立了两种基本的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和实践与被实践的关系。认识活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如何对它进行研究呢?哲学发展至今,出现了三种形态的认识论——认识逻辑学、认识心理学和认识社会学,它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 2.在认识逻辑学中,认识现象被看成是思维现象,认识活动被看成是思维活动,认识能力被等同  相似文献   

8.
在康德的认识论中,先验的认识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康德的认识论正是由于片面地、抽象地夸大认识形式的决定作用,最终走向唯心主义,因而遭到了众多的批评;另一方面,康德又正是以认识形式的决定作用为前提说明了何以能得到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并在说明的过程中系统地阐述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从认识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人类认识过程,被有些人誉之为是一场深刻的认识革命。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来看,我们强调的是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对于认识形式与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则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传统的认识论只是从认识活动的纵向发展方面对认识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一般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大阶段。近年来理论界也有人把认识过程划分为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三个阶段。这些划分对于人类认识活动的研究固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传统认识论没有或很少注意从认识活动的横向结构方面去考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式,因而未能对整个人类认识活动作全方位的立体考察,致使传统认识论对认识活动长期滞留在一般性的宏观描述层次上,不能深入细致地揭示人类认识活动的内在机制和全貌。本文拟从认识活动的横向结构方面,对人类认识活动的不同形式进行初步的分类,以期与传统认识论对认识过程的纵向划分理论相结合,全面揭示人类认识活动的全貌及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教育认识领域的困惑不断地发生,直接影响着教育研究过程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行。由于现实中的一切令人困惑的现象,其缘由往往在悠长的历史之中,因而,要释解许多困惑,回顾和反思教育认识演化的历史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我们认为,人类教育认识经过了"事实化-自觉化-专门化-专业化"的基本历程,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教育认识的产品有"教育经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学"这样一些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1.
英语双重介词结构是一种鲜有研究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体验视角,从空间体验、时间体验和心智体验三个层面阐释英语双重介词结构的意义建构,揭示双重介词结构的形成和意义建构实质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体验在语言形式上的反映。这一认识有助于促进英语介词研究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哲学史是以整个人类哲学认识的历史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所谓哲学认识,就是以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认识。显然,这一认识既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认识,也不同于对客观世界的具体领域的认识。哲学认识是在对诸具体领域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自人类进入阶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的优化离不开对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研究,即离不开对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与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相同:从感性到理性,存在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将使我们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反复运用“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教材中相当多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从实例引入,归纳定理、公式、法则,再到实践中应用。这种编排形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课本  相似文献   

14.
认识新定义     
1、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如何定义认识是直接关涉到认识论研究对象的问题。如何定义认识?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出版发行的有关文献中,我们可以见到两种关于认识的定义,定义一: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是关于认识的经典定义,这一定义至少有两大缺陷,第一,它只顾及了认识的结果,而没有揭示认识的过程,第  相似文献   

15.
韦渊 《广东教育》2006,(10):55-56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觉悟,锻炼能力,达到教育目的。体验和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形式。认知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6.
全息思想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解释许多事物的局部与全部的关系。全息思想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它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人类起源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社会精神现象的认识水平;有助于我们树立更全面、更科学的人类发展观;可以为社会科学许多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均衡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7.
体验是指人们与客观事物接触后的感受,它分为主动体验和被动体验两种形式,是人类学会学习,建立情感,感知世界,认识自我,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有别于传统的少先队教育,强调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8.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学科,一直与哲学认识论问题交织在一起。通过对机器学习本质的分析,发现尽管机器学习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但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依然是人类,机器学习只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一个辅助性技术工具;机器学习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思路、新工具和新方式,是对哲学认识论问题的进一步深化;机器学习是对传统逻辑中的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这些人类经典形式推理的思维模仿和技术拓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态度体验也越发趋于理性。这便形成了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命形态,即情感。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发掘这一取之不竭的生命自然资源,方可获得丰硕的教育、教学成  相似文献   

20.
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抽象”和“具体”这两个词经常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在第一种意义上,人们把我们在感性阶段所取得的认识称为感性具体认识;把我们在理性阶段或者说思维阶段的认识称为抽象思维认识。第二种意义上的“抽象”和“具体”,是仅仅在理性认识这个较小的范围内说的。这就是说我们把理性思维阶段再区分为两个小阶段,分别称为抽象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