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蔡懿 《视听界》2004,(6):21-23,25
2003年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电视新闻”在收视率上大获成功以来,成都、广州、海南及浙江等地相继策划并推出了类似的新闻节目,各地方台不约而同地把本土特色浓厚的“民生新闻”当作竞争时代拓展生存空间的神奇法宝。浙江省级频道及各地市也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阿六头说新闻》到《温州零距离》、《直播绍兴》等,收视率表现不俗。于是新闻热线成了投诉热线,一档新闻节目源90%来自百姓的报料。但是在大家一哄而上的热闹劲背后,是否需要一些冷静的思索呢?  相似文献   

2.
人文视野中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霆 《新闻导刊》2006,(3):39-40
论起这几年各地最为“抢眼”的电视新闻节目品种.业内人士恐怕都会想到民生新闻。的确,近几年来里,随着《天天630》(重庆台)、《阿六头说新闻》(杭州台)、《南京零距离》(江苏台)、《第七日》(北京台)等一批以反映和报道百姓日常生活为宗旨的电视新闻栏目的开办.民生新闻节目渐次在各地电视观众的视野中凸显出来。在有些城市,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3.
覃韬  史熔  安涛 《新闻前哨》2008,(3):60-61
2002年,江苏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后,收视率一路狂飙,位居南京地区所有电视节目AC尼尔森收视率排行榜之首。在南京地区的影响力可与央视《新闻联播》相媲美,得到的美誉也是“盆满钵满”。2003年11月《南京零距离》拍下了1亿零88万的天价,其推动改革浪潮的威力可见一斑。《南京零距离》随即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从各地民生新闻节目播出的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当前有几个方面应该引起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开设民生新闻电视栏目的是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从2002年1月1日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现已稳居南京地区所有电视节目AC尼尔森收视率排行榜首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由于它的成功,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及其系列频道陆续推出了《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绝对现场》等一些民生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5.
荆华 《新闻窗》2014,(4):94-94
一种在学术上难以界定、但又充满亲和力,从平民角度出发的新闻类型,被命名为——民生新闻。从《焦点访谈》到《南京零距离》、《新闻夜航》一直到离最近的《新闻天天看》、《24小时》等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收视率和社会的认知程度上发挥着一种不可缺少的作用。时间一久,“民生新闻”便被百姓们所喜爱。  相似文献   

6.
项国雄  黄璜 《新闻界》2005,(1):32-33
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开播了全新的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从此民生新闻成了各省台的一朵奇葩,江苏电视台各频道纷纷出台民生新闻栏目拉动收视率,结果屡试不爽。在民生新闻成功挖掘了新闻节目收视潜力的时候,南京地区的民生新闻栏目也走到了质和量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几年之前,随着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南京电视台《标点》等节目兴起,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闻栏目在各台长期稳居收视率前五位。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了老百姓,解决百姓生活中最实际的困难,开创了江苏省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江西卫视《都市现场》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时间,电视界刮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南京零距离》、《都市·时间》等节目在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志坚 《青年记者》2007,(12):15-16
《南京零距离》、《新闻坊》、《第一时间》是国内三档有代表性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开播时间较早,在业界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这三档栏目的收视率及有关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飞速扩张,全国各地方台纷纷推出民生新闻栏目。或将原来的社会新闻节目转型为民生新闻.而这类栏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受欢迎.一方面是其自身“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使然.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中夹叙夹议,轻松自然、灵活简洁的评论方式也让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雪 《新闻窗》2011,(5):99-100
近几年,随着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7日》受到观众喜爱,收视率表现良好,各个地方台都雨后春笋般地设立了类似的民生新闻节目,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作为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和形象代表,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民生新闻主持人应该具备什么素养.本文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这一档第一次高举“民生新闻”大旗的栏目自开播以来,就一举成为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王牌栏目。其收视率之高,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收视率奇迹”。《南京零距离》的大热在全国各大省市电视台引发了一股“克隆”热潮,2002年以来,仅南京地区就先后出现了6档类似的节目,如《直播南京》、《绝对现场》、《法治现场》、《标点》、《服务到家》、《1860新闻眼》等。  相似文献   

13.
陆蓉 《新闻知识》2006,(6):41-43
从2002年江苏的《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到湖南的《都市一时间》、哈尔滨的《都市零距离》,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全国共有20多家电视机构开设了此类节目。他们高举“民生新闻”的大旗,以“关注百姓身边生活”为宗旨,以反映百姓冷暖,喜怒哀乐为己任每天惟妙惟肖地讲述寻常巷陌新闻,观众收视率一路攀升,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收视率奇迹”。民生新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引起业界、学界的广泛关注,多数论文从新闻学的角度进行了解读、阐释。本文通过传播学的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经验和潜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期望民生新闻获得更为深广…  相似文献   

14.
辛昕 《记者摇篮》2007,(6):56-56,55
2002年元旦,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横空出世,中国电视界民生新闻节目从此便风生水起。它以鲜明的地方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培植着受众对媒体的亲和力,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民生  相似文献   

15.
郭光华 《新闻界》2006,(6):90-91
2002年第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诞生,收视率迅速提高。马上引发全国不少省市电视台的跟进。同样获得高收视率的回报。“民生新闻,一抓就灵”,这句话已成为中国电视业界提升收视率的秘笈。  相似文献   

16.
王洪亮 《青年记者》2006,(16):58-59
随着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展,观众的收视视野也日益开阔,这给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诸如,《南京零距离》、《拉呱》等地方民生新闻一出现,收视率便一路攀升,与之相比,地方时政新闻收视率为何高不了甚至有逐步下降趋势呢?笔者认为,问题就在于怎样报道,报道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17.
洪威 《新闻传播》2008,(2):20-21
众所周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节目是相当多都市类媒体提升收视率、争夺市场份额的强有力武器。以CSM媒介研究2007年10月30日城市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数据显示,在九大类节目收视率份额中,新闻类份额高达27%,仅次于电视剧类的34%,位列第二。而在新闻类节目方面,30座城市里有12座城市的12档民生新闻节目进入收视率前三名。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南京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南京》,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界出现了“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丁理 《新闻采编》2007,(5):32-33
随着《南京零距离》“零距离”贴近民众的“民生新闻”的成功运作,全国范围内随即引发了“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节目。由此,运城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第一时间》栏目也应运而生。像其它台的民生节目一样,这是一档站在百姓立场、以平民视角来关注百姓生计的本土化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日常的七零八碎、家长里短等。节目中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让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增强其话语权,并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出媒体对百姓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三贴近”的新闻从业理念。  相似文献   

20.
徐波 《声屏世界》2007,(3):8-10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持续走热,收视率和经济效益节节攀高,成为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与大台竞争的有力武器。以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第一时间》为例:据央视一索福瑞调查显示,2003年6月,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合肥地区18:30—19:30这个时段的平均收视率不到1%,而中央电视台这个时段的平均收视率在15%以上;2003年7月《第一时间》在这个时段推出,收视率迅速上升,2004年6月它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达到26%,中央电视台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则下降到8%左右。①在此之前,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第七日》等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至今,《第一时间》的收视率仍然稳定地保持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