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碣石之名,始见于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贡》。《禹贡》载“碣石”一名有二处:“夹右碣石,入于河”及“太行、恒山至碣石,入于海。”笔者略述管见:虽“碣石”一名,实二地也。无棣大山《禹贡》云:“夹右碣石,入于河”。《史记·夏本纪》云:“夹右碣石,入于海”。二者所指“碣石”为同一座山体,即今无棣大山,昔称“碣石山”。此山位于今山东无  相似文献   

2.
对于碣石山的地理位置历来有昌黎仙人台、秦皇岛海滨诸山及绥中姜女坟之众说。《“唐山碣石”考》一文,通过反复论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现本着“疑义相与析”的精神,将此文发表在这里,以飨读者,并希望得到历史地理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对于碣石山的地理位置历来有昌黎仙人台、秦皇岛海滨诸山及绥中姜女坟之众说。《“唐山碣石”考》一文,通过反复论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现本着“疑义相与析”的精神,将此文发表在这里,以飨读者,并希望得到历史地理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田晓岫在《西藏载入中国版图始见于(夏书·禹贡》(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禹贡》所记“九州”包括今日西藏。《夏书·禹贡》是第一部记载中国版图行政区划的地理著作。《禹贡》作为我眼一部地理志经典,其科学性权威性是不可否认的。俄今存(十三经注疏》中(禹贡》将所记,九州之中,就包括了今日之西藏。今日的西藏在当时属于九州中的梁、雍二州。粱、雍二州皆以黑水为界。关于黑水的位置,《禹贡》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危”(围、卫)在藏语里意为中心。三危(围)意指三个中心地区。清康…  相似文献   

5.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究竟在哪里?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观沧海》注碣石为:“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北。207年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山。”主这种说法的有两种意见:一是明《一统志》说,“碣石山在昌黎县西南五十里”,离海三十里;二是郭造卿说,“今昌黎北十里有仙人台,即碣石顶也”,并描述“碣石顶”,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273页《师说》注①说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那么,什么叫“郡望”?“昌黎”所指何处?现据《辞海》简释如下: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划,秦汉以前,郡比县小,秦汉以后,郡比县大。《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望”有仰望之意。魏晋至隋唐,人  相似文献   

7.
论曹操     
毛主席在《北戴河·浪淘沙》这首词里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魏武,就是曹操。公元207年,曹操东征乌桓,在归途中曾经登临碣石,写下了豪迈的《碣石篇》。其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在这里,毛主席对曹操给予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九《庐江水》曰 :“余按《尔雅》云 :‘大山曰宫。’宫之为名 ,盖起于此。”查各字典、辞典 ,“宫”字无此义项。大概郦道元在读《尔雅》时将句读点错。中华书局影印本《十三经注疏》中《尔雅注疏·释山》断句为 :“大山 ,宫。小山 ,霍。小山 ,别。大山 ,鲜。”令人费解 ,其误与郦道元相似。宋人邢 《尔雅注》曰 :“宫 ,犹围绕也 ,谓小山在中 ,大山在外围绕之。山形若此者名霍 ,非谓大山名宫 ,小山名霍也。”依邢氏的解释 ,正确的断句当为 :“大山宫小山 ,霍。小山别大山 ,鲜。”(《四部丛刊·尔雅》作“小山引大山 …  相似文献   

9.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指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随后介绍了山东、山西和龙门碣石以北的地理范围.但江南是何处?课文却没有说明。  相似文献   

10.
汉魏敦煌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分“天下”为九州。今天的河西广大地域,属于雍州。因此,秦以前,敦煌为“禹贡雍州之域”。可是,因为《禹贡》里有“三危既宅,三苗丕叙”的记载,《尧典》有“窜三苗于三危”的记载,《左传》有“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的记载,而自汉以后,人们知道了敦煌,也知道了敦煌的东南有座山叫做“三危山”,所以,后来集注典籍,往往把三危、三苗和敦煌、瓜州联系起来,代代相因,几成定论。其实,“三危远不在敦煌”(注1),秦以前的敦煌情况,还有待于今后的  相似文献   

11.
江淮大儒丁晏贯通经学,精熟舆地,于《禹贡》之学深有研究,不但对胡渭《禹贡锥指》多有匡正,还在此基础上撰成《禹贡集释》三卷。该书丛集前人众说,又多有丁氏见解,体现了丁氏深厚的文献功底和超卓的考据水准。  相似文献   

12.
甘肃“属《禹贡》雍州之域”说,早已成为人们对甘肃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赞美之词。笔者认为此说疑点甚多,特提出来以就教于方家。一首先从《禹贡》九州疆域同华夏族居地的关系说起。众所周知,《禹贡》这部地理文献,其作者是华夏人,所荟萃地理知识概为华夏人视野所及,导水、导山、土田等级和贡赋等的记述表明,九州疆域乃华夏族所居,原本不含四夷之地。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113耀115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介绍家乡无棣的名胜古迹,重点说一说具有悠久历史和美丽传说的"碣石山"。师:同学们,你能告诉听课的老师们你们的家乡是哪里吗?生: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  相似文献   

14.
敦煌在唐虞时代,系流沙三危地,《史记》"禹贡三危既宅"即古瓜州今之敦煌《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禹贡》"导黑水于三危入于南海".《汉书·西羌传》"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注云:"古瓜州今之沙州地."《山海经》《水经注》、《括地志》均有记载,皆以瓜州或沙州即今之敦煌.惟刘逢源《尚书今古文集解》,谓三危即西藏地.按《禹贡注疏》指三危为青海与西藏界上巴萨通拉木山(唐古拉山脉之旁支),刘说慨系本此.《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相似文献   

15.
顷读中华书局出版万曼遗著《唐集叙录》,其中对《李贺歌诗》的版本源流,作了一番考证,指出:“宋代所传李贺诗集,据记载有五种版本:京师本、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鲍钦止家本(或称上党本,大观戊子〔1108〕冬刊)。……宋元间五本通行,独碣石赵衍本,因刻于北方,不为当时人所知”;而在谈到这五种宋代版本流传的结果时,则说“所云五本,除鲍本外,皆不见。……这五个本子,正集四卷都是二百一十九首,后集一卷二十三首,只鲍本和宣城本有”。  相似文献   

16.
淮河源远流长,为我国古“四渎”之一,著名大川。《禹贡》曰:“导淮自桐柏”。可谓地理书中最早的淮源记载了。在隋以前,桐柏二字虽为古文献中多见之词,它却不是指今天的桐柏县。到了隋开皇中改淮安为桐柏时,始有桐柏县之名。至于今天的桐柏县治,则始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因而隋以前所说的桐柏,无疑是指桐柏山。《禹贡》所说亦是。这就可以把“导淮自桐柏”解释为淮河发源于桐柏山了。然而,桐柏山广166公里,袤105公里,地垮两省八县,何处为源,就无从说起。所以《禹贡》给后人留下的这个难题,让人们在广阔的桐柏山区去寻索它的答案。源者“水流起头的地方”(见《辞海》)。古往今来的专家学者以及公务人员,为探求这个“水流起头的地方”披荆斩棘,劳心苦形,历久不息。但时至今日,尚有争议。现就本人所能寻阅到的历来各种有关载籍,按其获取的成果为准,试把探索淮源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五册《愚公移山》:“……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其中的“惩山北之塞”究竟应该怎样解释呢?与该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译文是……住在大山的正对面。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愚公想移山“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吗?笔者认为愚公想移山不是“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而是“由于南边的大山挡路”。何以见得?《愚公移山》一文中首先交代了太行、王屋两座山是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即在黄河以  相似文献   

18.
游记,在我国文苑中是一束璀璨夺目的鲜花,是记叙旅途见闻的一种散文。“记”,原是古代一种以记事为主的文体。明人陈懋仁在《文章缘起注》中写道。“记者,所以叙事识物,以备不忘,非专尚议论者也。”最初的“记”,始于《尚书》的《禹贡》、《顾命》。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断言:“《禹贡》、《顾命》,乃记之祖,而记之名则昉于《戴记》、《学记》诸篇。”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叶的政治家陶澍(1779-1839年)不仅荡涤了盐政积弊,而且在倡导海运上作出了成绩。1825年(道光五年),他由安徽巡抚调任江苏巡抚后,和两江总督英和、江苏布政使贺长龄新辟从吴淞口至十(?)这条入海道,并奏请以苏、松、常、镇、太仓之漕百六十石归海运,过令山、大沙,北趋成山,又转西偏北至庙岛达天津,“水程四千余里,旬月抵京,无一漂损者”①,民咸称便。实际上,海运开辟已久。“《禹贡》载,扬州贡赋,沿海达淮、冀州,夹右碣石入海,即海运之始,秦唐亦偶行,其道难稽。明则由胶莱内河转般登州,实为劳费。惟元代海运最久”。②清康熙年间.亦“开海禁”.“商船往还关东、天津等处,习以为常”。因此,予陶澍以首创海运的桂冠,实属不确。  相似文献   

20.
《师说》的结句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术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所载,《师说》的写作时间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时韩愈年三十五岁,在国子监任四门博士,算是个相当有地位也有声望的人物,而一个仅十七岁的还没有加冠的童子,能够得到这样的人为师,应是很不容易的事,他的前来从师为什么韩愈还特地赞许他“不拘于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