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关于农民工的社保制度的有效实施,一要有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二要有全面而得力的执行,三要有农民工对制度的较高程度的适应。当前多数建筑行业农民工处于对社保制度的不自觉或无意识适应状态;与社保制度不适应或适应不充分,导致农民工成为制度利益上的边缘人。因此,应加强对建筑行业农民工社保制度的专题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制度的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的问题是:农民工就业受到歧视,农民工休息权得不到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受到侵害和农民工社保参保率较低等。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制约,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农民工法制观念淡薄、维权意识不高,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自我维权能力较弱等。对此,我国应尽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加大政府执法力度,转变对农民工的歧视态度,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已经把社会保障制度放在了再就业问题之前,然而农民工却对社会保障制度表现出非常不热心的态度。目前高校在册的农民工也只有大约57%的人数购买了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四项基本保险费。这主要是我国社保制度的缺陷及农民工个人的原因。因此建议制定出适合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农民工社保制度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近年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分析我国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农民工社保流动性特点提出了若干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5.
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加强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存在农民工主动性不强,用工单位积极性不高.政府主导培训模式有待改进等问题.可采取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农民工实名制卡.加大培训经费补贴力度等措施,来提高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很多流动务工人员不了解社保转移政策,加之转移手续较为繁琐,参保进程可持续性受到影响,导致大量参保劳动者无奈断保。"点米科技社保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日前对记者介绍说,跨省流动农民工将成为断缴社保最大群体。2014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解决了包括农民工在内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该群体所面临的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农民工建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民工参保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不适应农民工群体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个人账户模式与当前形势的契合程度较好,并对该模式的合理性展开论述,最后就该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培训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民工培训情况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我国,目前农民工培训存在培训率不高、培训质量较低之不足。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自身主观认识欠缺、有关单位和人员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法律制度欠缺。为此,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培训质量和完善法律制度,以便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培训率和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建立农民工社保的问题上存在顾虑;制度上的城乡分割状况;一些民营企业参保不积极;农民工个人对参保缺乏积极性;城镇社会保险门槛高,操作缺乏灵活性;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短视。针对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了七点建议:让地方政府同企业一起承担义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设计出一套统一完善、各省统筹的保障制度;实行“完全积累型”,“低缴费低待遇”,“多层次广覆盖”政策,并作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基石。等七点建议;对农民工的个人养老储蓄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个人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一项惠及2亿人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有望在今年内推出。基于分层分类保障的原则,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其养老保险有望纳入现行的城保制度;不稳定就业者,则可能将其社会保障权益直接记入个人账户。据悉,正在酝酿中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将是一套以个人账户为基础、费率较低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强和收入低的两大特点。根据该特点,办法将为他们建立个人大账户,将个人缴费和单位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缴费都纳入这个账户。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老一代农民工社保问题的延续和发展。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有一致的地方也有明显的不同。学术界对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大体有"进城"、"回乡"和"另起炉灶"三种路径。在新形势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保问题应更加注重选择"进城"。因为,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新生代农民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新的依据、新的保障、新的载体和新的内驱。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待遇作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其支付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程度的直观体现。目前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与城镇职工相差较大,不仅影响到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应遵循公平原则、保障农民工基本生活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女性农民工是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中权益难以获得保障的"弱中之弱",她们多数就业于城市社会主流职业之外,其社会保障权益普遍受损,诱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女性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念上的误区,也有制度上的缺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维护女性农民工社保权益的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从而分类分层地推进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解决女性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的关键在于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在城市中就业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速度。2008年底大量农民工返乡的现象说明,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传统农业以外的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不是户籍制度而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否健全。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应该是秉持一个健全的社保体系的价值取向,立足现实,逐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农民工就业保障制度,为最终统一的社保体系的推行营造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制度有意愿差别,对供给的社会保险项目存在偏好位序。经测算,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最为强烈,其次是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在这样的参保意愿偏好中,农民工个体层面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条件中就业保障形式、工作时间、月收入,以及保障能力层面和了解社会保险政策的程度等9个因素,对农民工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需要结合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有重点、有先后地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孩子也承受着来自城市的排斥和歧视。只有改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起限制和排斥作用的政策和制度,改善他们的个体素质,才能改变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排斥态度和意识,也才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进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的目的。改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应当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其一,改革对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显失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其二,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素质;其三,提高社会认同,消除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隔阂。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职工群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应当为其提供更多在城市生活的便利,节约其生存的成本,提高其城市生活的质量.而目前事实却是农民工社保参保率一直低何徘徊,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困难重重,问题出在哪里?如何冲出农民工社保困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465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民工城市适应问卷,考查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结果如下:(1)城市适应包含7个因素:融入感、人际关系、个人期望、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高‘适应及生活习惯,这7个因素对农民工的社会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具有不同背景的农民工,城市适应存在以下显著差异:男性农民工在个人准备上高于女性;年龄大的和已婚农民工,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等方面高于年龄小的和未婚的;有多次打工经验的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个人准备上高于第一次打工的;打工时间长的在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上高于时间短的;收入高的农民工在人际关系、融入感、个人准备上得分高,生活习惯上得分低。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进城农民工就业平等权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进城农民工就业存在就业接近机会、就业待遇、就业保障等多方面的不平等,造成这种不平等状况,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关于进城农民工的基本立法滞后等六个方面的原因。对我国进城农民工就业平等权实现机制的完善要从法律机制和社会机制两种路径入手,具体措施有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完善救济法律制度、建立农民工自己的组织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入学难、学籍管理政策以及产业转移等背景因素影响,农民工子女由城返乡就学现象将长期存在。根据对中部三省的抽样调查,返乡就学农民工子女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学业适应问题,尤其是对课程和教法的不适应。但返乡就学也具有积极的一面,它赋予不少农民工子女一种亲切感,他们不再被标签化,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这是有利于学习的一面。为此,一方面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加强课程衔接,开展差别化辅导;另一方面应注重因势利导,发挥返乡农民工子女社会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