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一幅幅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使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但是几轮教学下来,主题图在课堂中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主题图在课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对主题图的内涵理解不够主题图立足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图文并茂,尤其是那一幅幅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引起了教师极大的关注,同时也让一些教师产生了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主题图”的困惑和思考。本文仅对“单元主题图”的认识与教学谈点浅见。一、对“单元主题图”  相似文献   

3.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它以一幅幅色彩斑澜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情节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主题图的展示,便于学生观察,能给枯燥的数学赋予生命,融人生活气息。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主题图有深刻的理解,能创造的运用主题图,使主题图“活”起来。下面就在教学实践中用好主题图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占据着很大的篇幅。主题图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正确使用主题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巧运用,落实探究教材中的一幅主题图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再现。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主题图的编写意图,巧妙地运用。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巧妙运用教材里的主题图,深入挖掘主题图的内涵,让  相似文献   

5.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大亮点.然而,观照当下,由于认识的误解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误区颇多,主要存在“忽视主题图”、“对主题图解读错误”、“仅图无文”、“游离认知”、“从抽象到抽象”、“脱离学生生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采用“分步呈现、模拟场景、全局把握、多次呈现、联系实际”等策略进行有效地处理,从而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6.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大亮点、然而,观照当下,由于认识的误解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误区颇多.主要存在“忽视主题图”、“对主题图解读错误”、“仅图无文”、“游离认知”、“从抽象到抽象”、“脱离学生生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采用“分步呈现、模拟场景、全局把握、多次呈现、联系实际”等策略进行有效地处理,从而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7.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它以一幅幅色彩斑澜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情节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人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备课、设计提供了可以参考、借鉴的课程资源。但数学中的主题图只是处于静止的、可欣赏的状态,它只是一幅图,不具有多少现实意义,直接呈现这幅图一般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杜辉 《教育文汇》2013,(9):33-34
读懂教材,读懂主题图,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主题图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现实。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理解和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意图,用好、用活主题图,让主题图的教学更凸显课堂教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正>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它以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情节展示在我们面前,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备课、设计提供了可以参考借鉴的课程资源,因此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但数学课本中的主题图只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不具有多少现实意义。教师应该精心加工,让主题图动起来、亮起来,这样  相似文献   

10.
在从事基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应根据学生和现有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如教学“认识线段”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知识,教科书用了两幅插图:第一幅是一个小孩子坐在桌子旁看桌面上一段弯曲的绳子;第二幅是一个小男孩用两手捏住绳子的两头,并用力拉直。这两幅图蕴含了“线段”这一教学内容,绳子的形状是学生关注的对象。如果静态地呈现这一教学情境,学生只能从观察的角度去感受绳子的“弯”和“直”。如何更深层次地让学生体验线段的特征呢?有一位教师创造性地对这一…  相似文献   

11.
柳耀亮 《新课程研究》2007,(7):51-51,50
实验教材往往将数学问题借助于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或生活现象,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应该说,这是一种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理念的新形式,也是尊重学生认知特点、符合学生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来看,不少“主题图”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反而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往往造成教师在“主题图”的困境中徘徊不定。如何真正发挥“主题图”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作用,教师除了应该准确读懂“主题图”,还需要对其进行灵活、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实现“主题图”教育教学的价值。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主题图是一种学习素材,以生活情景形式呈现,既让学生感兴趣又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经历“生活情境一数学问题一数学模型一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过程。它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着力体现“课堂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景图完全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表现。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设计理念“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句话谁都不陌生,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重视,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实际上,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仍是那些具体的、鲜活的,他们耳闻目睹的、有所体验的生活现实。生活经验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宝贵资源。农村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数学学习活动,让数学更贴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的第一个主题“辨认方向”这一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是一幅街区地图,地图…  相似文献   

16.
北师大版实验新教材在每章的开头都安排一幅“章前主题图”,力求点明本章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提供了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何运用并充分发挥其功能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实际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忽视了对“章前主题  相似文献   

17.
在参加课改教学的三四年中,我觉得人教版这套教材,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应该都是深受欢迎的。首先,一幅幅学生熟悉的情境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此同时,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其次,教材选材比较有针对性:一方面是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主要是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例如:在第一册就安排了“分类”这一单元,对于刚入学的小孩子来说,他们更显得有学习“分类”的必要性。因为学习分类,对于他们整理书包、文具盒等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极大帮助的。再次,教材的…  相似文献   

18.
主题图让数学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恰当使用、灵活处理,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在课改初期,我执教了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其中,对一年级上册总复习104页第18题的处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必要和愉悦。这道题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图1明确显示出有4+5+6只小鸡跑到大树下玩耍,图2只见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小鸡们马上把树叶当作雨伞或独自、或结伴地往家里跑去。这时候,有一只小鸡从大树后探出头来,主题图上便出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后面有几只小鸡?”当我满以为这个环节的组织学习即将开始时,突然有学生发问了:  相似文献   

20.
“主题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主题图按知识结构可分为单元主题图、例题主题图和习题主题图。所谓单元主题图是指在每个单元的前面.以半页、整页或两页合并的形式安排的主题图.或一幅与数个例题有关的主题图。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材中.编者安排了大量的单元主题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单元主题图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