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类同关系为基础的推类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谈说论辩方法。作为先秦名学思想集大戍者的苟子,批判地继承了前人关于类和推类的相关思想.其推类理论更为自觉。但他继承了儒家的正名为政的传统,其推类思想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治伦理秩序服务,具有鲜明的伦理政治倾向,体现了先秦文化的“道德型”与“政治型”特性。  相似文献   

2.
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按照两种不同事物、现象在"类"属性或"类"事理上具有某种同一性或相似性,因此可以由此达彼、由言事而论道的一种推理论说方式.这种方法的特质是建立在"类"概念基础之上的,其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古代主导的推类"法式",是一个由兽名至祭名、善名、族类名、种类名、法式名的历史的过程,铸就了中国古代的主导推理类型.这种具有普遍适用的逻辑思维方法论意义的"推类"法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思维发展的必然,有其稳定的由"言事"而"言道"的推理结构.其成立的依据是事物类属性、类事理的相似性或同一性,表明了思维的确定性认识,使之具有了法则的一般规律的意义,使"推类"思维方法的逻辑性越来越明显,推理功能越来越显著.其取法标准既有伦理的标准,也有逻辑的标准,使得先秦逻辑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了伦理化倾向.其思维进程是通过比照事例而分类,进而援类而推.在其大量的实践应用中,"推类"法式反映了中国人在生活态度上更偏重于精神感受,积淀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它演进过程的梳理,以及对其背后的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了解,可以从逻辑与文化的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城邦伦理与个体伦理是柏拉图构造“贤人政治”的两个重要的权力伦理视角,集中地展现出柏拉图政治思维中的整体性思维、个体伦理思维以及人治思维。在剖析“贤人政治”构造过程中的政治思维特质后,本文进而批判性地反思了中国传统的“好人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类”思维是指人们在人类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借助于“类”概念不断反思、设计、实现和评价自身“类”本质的程式和方法。其现实性必须从“类”存在的人、全球问题及全球化问题以及矛盾思维、辩证思维、实践思维的逻辑关系方面入手分析。  相似文献   

5.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易经》,《易传》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中,在政治伦理方面更是独具特色。通过"推天道以明人事""阴阳对立统一"“变易与不易”“崇德与广业”四个方面来诠释《易传》政治伦理的特点,以便对其政治伦理思想有进一步的深入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柏拉图构造理想国的根本性的政治伦理尺度,同时至善也集中地折射出柏拉图政治伦理思维的内在特质。文章着力从两个层面分析柏拉图建构理想国的政治伦理走向:其一。从城邦的整体构思看,理想国中城邦的政治秩序设计是建立在柏拉图所持的政治伦理之基础上的;其二,理想国的和谐秩序的基石更是奠基于个体灵魂有效的秩序中,即理想国是“和谐”的个体灵魂在政治秩序中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推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事物或现象的同,异为据,以“类”推之为的推类,是中国古代广泛运用的一种推理论说形式和思维方法,它既影响着人学士普遍采用的艺术手法,也是思想家们用来阐发自家思想和主张的重要手段。被儒家学尊奉为“亚圣”的孟子,在阐发其政治伦理思想中大量地运用了推类的思维方法,他提出了“凡同类,举相似也”的类观念,采用了寓言明理,博喻巧譬,层层推进,以谬制谬推论的推类方式,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推类思想多姿多彩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政治伦理实践论是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以公民和城邦两个层面的主体为政治伦理实践的实施者;以维持城邦制度和对幸福、至善的追求作为政治伦理实践的目的;将公民教育和制度安排作为政治伦理实践的手段,实现了其思想自身的“完满”和“自足”。  相似文献   

10.
“身体”作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在关涉“文革”叙事的新时期小说中,借助于语言媒介而获得了足够的呈示空间。本文通过对身体与语言的相互“糅合”的分析,努力探寻隐藏在身体与语言背后的政治伦理和民族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11.
论科尔柏格德育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柏格德育研究充满了现代理念,不仅对反思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建构新型的、以主体性道德人格为目标的学校德育模式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应注重现实问题、实践检验、科际融合、科研共建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潮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增强务实创新意识和道德意识,落实“以德治国”思想,使高校成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阵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墨子是先秦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墨子重视通过实践培养“兼士”的观念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同样对中职德育实践教育的开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墨子相关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德育实践的成效,并且可以通过德育实践很好地促进中职学生构建理想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4.
俞建中 《成才之路》2021,(11):140-14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学校可引入协同育人的德育理念,将政治课堂的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外,使政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文章探讨高中政治校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南诏大理国是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其政治思想当然应该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和法的理论、政治哲学问题、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道教佛教与政权的关系、儒学和政治生活的关联等,是南诏大理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家庭德育在我国古代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思想极为深刻浩瀚,其中"修身"、"重德"的教育思想,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从我国古代家庭德育思想切入,探究其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旨在以古为鉴,为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学校德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学校德育思想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酝酿于纠“左”和“文革”错误的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就学校德育的意义、指导思想、任务、内容、原则、途径、方法等进行了深刻阐述。邓小平学校德育思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预见性等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通过在校内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校外建立“企业德育实践基地”,找到了一条符合广东高职院校实际的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路径。“研练式”、“企业德育实践式”教学等是创新德育方法的有益尝试,深受学生欢迎,得到了教育部社科司、广东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们的好评,对广东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曹能秀 《教育科学》2006,22(4):58-61
当代日本青少年道德危机主要表现为以欺侮、校内暴力和其他青少年不良行为为特征的表层危机和以基本规范意识的淡薄、人际关系的淡漠和缺乏目标意识为特征的深层危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教育外部的因素,也有教育的方针政策、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和封闭性、学校的管理主义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等教育内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课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而应加强对德育课的教学探讨,文章从明确的德育目标、学校的认真安排、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五个方面浅谈了如何提高中等专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