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君子不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英 《大学时代》2006,(11):46-48
本文从文本解读和孔子的“君子观”两个方面,寻找“君子不器”可能的思想内涵。指出“君子不器”不是才专与博的问题,“器”乃是一种君子人格状态的抽象,是一种“以礼修己”的人格表征,“不器”是说君子必须超越他律的“以礼修己”的范畴,而去追求形而上的为器之“道”。  相似文献   

2.
陈璞 《现代教学》2008,(9):19-20
君子不器——教师应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所追求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意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  相似文献   

3.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贞而不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4.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5.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正>君子之行,是千百年以来有志之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君子能内自省而不愧疚,因而不惧;对于真理、正确的事物、德高望重者崇尚敬畏,因而“有惧”。在我看来,只有于内无惧而于外有畏,方不失君子之道。君子不忧不惧,是对自己言行举止的坦荡、自我反思后内心的底气和强大的自信。孔于曾指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不忧、不惧并非盲目的,而是来源于深刻的自我反省,  相似文献   

7.
徐洋法经常用我国古代两句赞美君子的话来表达自己二十八年教育生涯的感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仰慕君子,追求君子的作为.  相似文献   

8.
“君子”是孔子追求的儒家理想人格,但相对“圣人”来说,“君子”之品行还是可以通过自身不断修养达到的。本文把“君子”人格具体分述为孝、悌、忠、信、恕、勇等。  相似文献   

9.
<正>[情境任务]余秋雨在《中国文化课》中说:君子是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君子”风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讲述叶圣陶先生谦恭守礼,是躬行君子;《驿路梨花》中解放军战士、梨花等人身上体现了“君子之德风”;《最苦与最乐》以“任重而道远”的君子激励后辈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陋室铭》《爱莲说》则阐述了君子的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0.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我都没能做到:仁者不忧虑,智者不迷惑,勇者不畏惧。”子贡说:“这是先生自己所说”。  相似文献   

11.
《论语·学而》中有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大陆版《辞源》在解释“重”时,将其作为义项“庄重,端重”的例句;台湾版《辞源》则将其作为义项“不轻率谓之重”的例句。这么一来,“君子不重”之“重”就有了两种解释,究竟是“庄重、端重”,还是“不轻率”呢?查《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宋·邢疏:“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者,其说有二:孔安国曰:固,蔽也,言君子当须敦重,若不敦重则无威严,又当学先王之道,以致博闻强识则不固蔽也。一曰固谓坚固,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道理也,明…  相似文献   

12.
1.通称奴隶主贵族。《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即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即被统治的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3.
1.贵族,当官的人。《孟子·腾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统治阶级污蔑劳动人民的称呼)《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即贵族统治阶级。2.君主。《孟子三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道德高尚的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鳢”;“正人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其中的“君子”都是指品德高尚的人。4.有才德的男子。《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美丽的姑娘,…  相似文献   

14.
“道而不器”是君子儒的人生价值取向。张家顺在《论孔孟士人格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文中,对此进行了阐述。所谓“道而不器”是指人生问题上,君子最注重的是“道”,即对自然的与社会的根本规律进行不懈的追求,决不将自己束缚在工具性、手段性的位置上,只满足于做些由外部环境迫使自己做的个别的,具体的带有依存  相似文献   

15.
君子慎独     
读时清香满口,读后才高八斗.赏美文,写佳作,让我们携手共圆一个梦!毛泽东主席曾有过一个英明的论断:“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理,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作君子并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作君子。“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如《礼记》中就记载道:“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非…  相似文献   

16.
魏书生是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被誉为教育改革家。他那传奇的教学实践和迷人的教学风格备受语文界推崇。作为一名现代教育改革家,他的成功固然离不开现代教育科学的指导,也离不开他创造性的教学实践,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学习的一个方面;但魏书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教育家,他的成功离不开厚实的传统文化对他的作用,这一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尊德性,道问学,文以化成的育人理念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圣贤”或“君子”。《礼记·曲礼》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可见,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不仅要有渊博的学  相似文献   

17.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8.
周而不比     
有一天,子贡请教孔子道:“历来人们都羡慕君子,也很想做个君子,但是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君子呢?”夫子答道:“先做好了要说的事,而后再说出来,这样的人才是个君子。”接着夫子又说:“君子和小人是很  相似文献   

1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西汉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就曾据此发挥说:“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在董仲舒看来,封建统治阶级是追求仁义者,而劳动人民则是追求财利者。从此,董仲舒的话竟成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正统注解,在这里,“君子”成了统治阶级的称谓,“小人”成了劳动人民的代称。直到今天,学术界仍以汉儒董仲舒的观点来解释孔子的话,说孔子其一是政治上美化了封建统治阶级,丑化了劳动人民;其二是哲学上对立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重义轻利。对此,我不敢苟同。首先必须给“义”和“利”正  相似文献   

2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覬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會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謀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飽,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子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学也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