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数学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学生"是否数学地思考"是数学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数学教材图片丰富,形象生动,十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而数学语言和思考过程在书上却不多见。教师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抓住数学的本质,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引领孩子们用心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品味数学的魅力,让低年级的数学课也充满浓浓的"数学味",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通过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数学思考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比较匮乏,他们所具有的就是直接的生活经验,所以虽然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领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小论文"让学生以"研究者"的心态学习数学,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数学,对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进而达到"知识概括化、结构化,解题方法系统化"的目的。"数学小论文"让教师以"学习者"的姿态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声音,欣赏学生的观点,与他们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学生凭借"数学小论文"能够真正把课堂掌握在自己手里,学习对自己有用的数学.这是一场数学课堂的变革,不亚于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4.
伴着新教育理念的不断前行和深入,教师对高效课堂的不断探寻和追求,许多课堂教学方法、细节开始日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更是激起了我们的很多思考与探索。数学学科是一门注重思维能力,重视逻辑能力的一门学科。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决定了学生后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成绩,甚至是终身思维品质的养成。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关注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关注数学课堂的效率。初中数学课  相似文献   

5.
2011版数学课标中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核心教育理念,更加扎实有效地落实课程培养目标,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最需要做的有四件事:(1)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发数学思考;(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4)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其中,尤其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一重要任务,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本文将结合教师的角色定位浅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赵飞 《广西教育》2013,(17):52-53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基于数学学科的本质,我们倡导数学教学简约化,让数学课在简约中彰显深刻。如:扩展情境,使探究过程更深入;剖析思维,让"内隐学习"更  相似文献   

7.
在"学思结合"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所以,有效提问是数学学习的开端,是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存在"低效提问"甚至"无效提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提问的研究,以优化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8.
左玲 《教育》2014,(6):80
正当下,有些教师感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怎么就学不会",其实是现在的学生很聪明,但心思往学习上用的却不多,所以教师需要认真去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以下是笔者对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要想让数学课堂高效,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几个方面入手,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却会使数学课失去本身的意味。教师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组织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勤于思考、乐于表达,让数学学习多一些"数学味",从而还数学课以"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要让孩子喜欢,就要充满童真和童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有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思维的磁场,她是学生思维碰撞、思维互动、学会学习的场所;数学课堂要成为学生跨越式发展的平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方法,教学中,教师善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会善于学习。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发展中学习,是我教学生涯中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胡欣梅 《快乐阅读》2011,(25):154-155
作为小学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上好数学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要想把小学数学课上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这样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我们需要"安静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静"。一、静思,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得十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  相似文献   

13.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按照大师的话,我的理解是特别是小学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就要让小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的小学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及其富有生命力。因此,只有让小学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听老师抱怨说:这个学生学习不主动,那个学生学习不积极,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差才怪呢。其实,我们教师细想一下: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初中数学,单纯依靠学生是不对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从教与学的双方着手,去创新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学情,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构建主动探索数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把学生推到数学课堂的"中央",让学生当"主角",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文就在初中数学  相似文献   

15.
吴联兴 《广西教育》2012,(21):34-3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课堂上的数学观察、数学分析与数学思考。”数学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讲解,过于包办替代,会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因此,教师不妨在数学课堂上“装装笨”,以此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从而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对于我们学生而言一直是学习路上的一大难题,因为数学课需要学习者具有足够的理性思维、抽象能力、几何能力、逻辑能力等,这就导致我们在学习时需要细心思考,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综合起来参与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包括我在内,都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数学成绩。虽然大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耗费了很多心思,但是我们的数学成绩仍然不甚理想。但是在学习和探索中,我发现,只要我们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变客为主"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就能够解决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获取较为满意的学习成果。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路上遇到过坎坷,也在逐步找寻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也将结合《我的成长足迹》来谈一谈,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们街道的数学教研员王会军老师提出,要努力做"有思想、好思考、善思维"的数学课。也就是说要让数学思想融入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让主动探索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式,让思维的火花在学生的思考中、交流中灵动。本学期,我在校内上了一节研讨课——五年级上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同一课程两位教师的不同引入方法,阐述了数学实验引入新课的优势,并提出:学生应该在"做数学"中形成数学概念;要让学生感到数学课有趣、好玩;教师要放眼于未来,认真做好数学课的引入.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行,高效课堂的模式日益更新。数学课堂渐渐成了学生的舞台,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活动为中心等理念深入教师的心。可是反思、审视我们的课堂,一味地夸大生活和活动的作用,反而会让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缺失。我们不能让"生活味"取代了数学味,也不要让"活动味"掩盖了"数学味"。如何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还原数学味呢?一、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特级教师蔡宏圣提出:一个没有数学知识储备的教师,上出的数学课肯定没有数学味。在课堂上,教师无疑是主导者,在建构课堂时以本身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理性的学科,若教师没有把握数学的本质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课堂教学时过度夸大"生活味"和"活动味",数学课  相似文献   

20.
数学阅读能力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交流的主要能力之一,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关注数学阅读现状,探讨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思考一:数学课阅读重视程度和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1.重结论阅读,轻整体阅读一提到数学阅读,许多人马上想到概念、公式、定律、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