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叶倩 《职教论坛》2002,(24):31-31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把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培养教育的学生。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实施科教兴国要优先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过去一段时期,我…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辽宁教育研究院李玉英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着眼于青少年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使基...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身体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在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这里结合生物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所谓"素质教育",它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施紊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体育对学生思想的渗透作用、时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美育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何家宽 《生活教育》2011,(12):80-81
当前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讲,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巧玲 《考试周刊》2007,(29):35-36
当前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有明显区别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基础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讲,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柳斌《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国家教委颁布的新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强调了历史学科"具有认识社会和教育的功能,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7.
前瞻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是一个重组和再造的过程。因此,师资素质的构建与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小学师资摇篮的中师学校,该如何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新型小学师资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明确阐明了素质教育是“转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尽管理论界界定不一,但主要内涵是指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并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素质。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强调: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笔者认为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基本特征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即是国家法制规范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它应是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当今基础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它是历史的选择,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未来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为我国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革的讨论与实验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对传统课程体系构成要素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更为合理的科学体系。本文拟就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提出拙见。一、普及性原则基础教育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二…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学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自身特点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榜样刘克语文教学评介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哈尔滨市教育学院义务教育研修部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平凉地区教育处孙柏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怎样理解素质教育呢?概括地说,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  相似文献   

14.
樊飞 《辅导员》2012,(Z2):46-4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工具学科,它的外显性、累积性、实践性、广域性、开放性等特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文学、信息、交际、意志、鉴赏"等多元素养的培养。立足校本生本现状,结合家庭教育实际,合理、科学、有效地开展"三心"系列活动,促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效提升,为孩子终身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5.
庄则侠 《成才之路》2014,(26):67-67
正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初中、高中阶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概念,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解释,然而,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像有人说的那样,人的素质并不是一个纯粹自然的、纯生物的实体,它是人类不断进化、社会长期演变的结果,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和人的生活最  相似文献   

16.
中学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不同学科都有其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课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从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功能看,它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化学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其根本思想是基础教育必须培养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公民。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以抓“双基”为己任,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我们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切实抓好“双基”;第二,注重培养能力;第三,加强思想教育。1教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  相似文献   

18.
减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它的确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老大难问题。减负是伴随着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展开的,减负是素质教育的起点。与传统教育相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应该是促进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不同是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整体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普遍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升  相似文献   

19.
学校科技教育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培养目标下不可缺少的教育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自始自终。加强学校科技教育资源建设,让学生亲身感受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和学科学的兴趣、用科学的能力,为学生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浅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的方法北京九十二中吴月平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基础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必须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科学素质又分为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品质。“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生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训练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