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郑梦熊认为当前应当搞好两项改革:一是搞好新闻改革;二是搞好报社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这两项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缺一不可。新闻改革怎么搞,要从各家报纸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办出特色”。党报搞新闻改革,决不能把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性质改掉,不能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改掉。现在,报上信息量少,新闻质量差、可读性不强,是许多报纸的通病。讲竞争,首先是新闻的竞争。新闻改革应从加强和改进新闻入手。为此,要强调树立三个观念:  相似文献   

2.
一张地方报纸,要在强手如林的同业竞争中立足,首先必须有自己鲜明浓郁的个性,这里说的个性就是地方特色。凸显地方特色,是地方报纸依据新闻发展内在规律运作的利器。众所周知,办报要讲究贴近性,要重视和依据受众喜好和关注的心理状况来选择新闻事实并加以传播。贴近性中,首先应加以重视的是地域的贴近性。事件发生地点和新闻传播地点距离的远近,往往是衡量受众关注度高低和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杆之一,地域也就成了一张报纸采集、编辑和传播新闻的重要尺度。地方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就必须时刻密切关注自身所处地域里所发生…  相似文献   

3.
如何把民族地区的报纸办出民族特色,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民族新闻?依己愚见,民族新闻是对一定民族区域里具有一定报道价值的事物和情况的反映。民族地区的报纸的民族特色就是依赖于所辖区域的个性和风格而体现在报面上的独有色彩。民族新闻的特点应该是“不离山”,“不离寨”,“不离谱”。不离山不离山是指新闻在读者心理上与地理上的接近性。要突出民族特色,首先是要突出地方特色。大凡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报纸,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山区,这就是民族地区报纸区别于其它地区报纸的一大特点。因此,报上所登的新闻,应该有一定的山味,有山的特色。怎样才算有山的特色?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剖析两则新闻作品。1986年,全国地膜包谷经验交流会在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开,我报发了  相似文献   

4.
发挥言论的独特作用戴晓军言论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扩大新闻报道空间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地市报要改变目前言论数量不够多、质量又不尽如人意的状况,首先要改变那种言论可有可无(有来稿就上,没有来稿也不主动组稿、写稿)、可多可少(新闻多了,言论靠边;新闻少...  相似文献   

5.
提起报纸的言论,我们这些地市报的“老总”们,都在这方面动过不少脑筋,下过不少功夫。言论是一张报纸的旗帜,也是一张报纸显示自己特色的标志,许多报纸的新闻改革也往往以此为突破口。衢州报是一张每周四期的四开小报,这些年我们在言论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承认和欢迎。春节前,报社编辑部曾进行了一次读者意向调查,言论专栏的得票率达到43%,  相似文献   

6.
从连续四届的全国地市报好新闻评比来看,深度报道有可能成为地市报新闻报道中的强项之一。而报纸言论仍然是当前地市报不容忽视的一个弱项。有人提议,明年第五届地市报好新闻评选工作,除多倡导现场短新闻外,宜强调和重视言论报道,促进报纸言论在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参评的言论,评上二、三等奖的共有28篇,一等奖空缺。这是历届评选所没有的。这里有严要求的因素在内,但主要反映出小报言论报道确有不尽人意之处。言论是报纸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读者对报纸的需求提高了,引导舆论的任务更重了,这就是时代对报纸言论的严峻挑战。言论报道,一是要旗帜鲜明,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引导舆论:二是不放过应该说话的机会,不办哑巴报纸。地市报(包括县报在内)的言论,宜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优势,面对面向广大  相似文献   

7.
第一、新闻工作的全面改革要抓住改革新闻报道这个中心环节。第二、新闻报道的改革,要在增强指导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提高宣传水平. 第三、要按照“新、短、多、广”的要求,多发新闻,发好新闻. 第四、要减少和改进会议报道。第五、要加强评论工作,提高评论水平. 第六、副刊是中国报纸的特色,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8.
当前,许多报纸竞相推出新闻言论专版,与之相伴的一个现象是,新闻言论越来越追求“快”了,因为不少人误认为“快等于新”。这种现象,值得业内人士关注。毋庸讳言,新闻讲究时效性,决定新闻言论也要讲究时效性。但是,新闻言论讲究时效性,我以为,当有一个“度”,而这个“度”则是:一要讲究时间新;二要讲究思想新,三要讲究论述方法新。所谓“时间新”,是指新闻言论中所引用的新闻事件必须新而真;所谓“思想新”,是指新闻言论中所表述的思想观点必须新而准;所谓“论述方法新”,是指新闻言论中的论述方法必须新而鲜。为了实现上述新闻言论之种种“…  相似文献   

9.
新闻文摘     
当前新闻改革要抓好十件事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中央部委产业经济报工诈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当前新闻改革要抓好十件事:一、改进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对这方面重点新闻要报道好,一般的要少报或不报;二、改进典型报道,围绕典型宣传,增强感召力;三、进一步加强热点问题的引导;四、加大舆论监督;五、大力增加报纸的信息量;六、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联系实际;七、努力把文章写短写实,减少长文章;八、扩大报道面,丰富报道内容;九、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栏、言论、栏目;十、改革内部管理。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生产资料的公…  相似文献   

10.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纸上没有言论,就显得软弱无力。因此,要办好企业报,也必须加强言论的写作和宣传。过去,我们《莱钢报》对言论的写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版面上配发的言论较少。针对这一状况,从今年开始,我们报社加强了言论方面的写作和宣传,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报纸要期期有言论,没有言论的版面不能评为好版面;同时要求编辑对一些重要新闻配发言论,提倡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11.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是报纸进行新闻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地报作为接近基层接近群众的一张报纸,责无旁贷地要在报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要有敢担风险的勇气在地报上开展批评,首先要更新观念,要有不怕担风险的勇气。现在一提到公开登报批评,编辑们叫难的多,害怕受阻扯皮惹麻烦。有的说“婆婆就坐在堂里,咳一声叫人吓得颤,还叫怎么敢批评!”于是出现抓小不抓大,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现象。为了健康地开展批评,首先要学习贯彻十三大文件和(?)新闻改革座谈会纪要》精神,破除封闭求稳.批评难搞的思想,树立勇于负责,敢于监督的观念。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地报,应把舆论监督当作己任,要有使命感,站在改革的前列,站在生活的激流中,想方设法,战胜困难,褒功贬过,扶正袪邪,推动改革前进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国良 《新闻实践》2003,(12):41-42
党报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发扬党报的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坚持"三贴近",适应新形势,办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既有高扬时代的主旋律,又有丰富多彩、亲切动人的大合唱。一份党报要在群芳争艳的新闻园地里占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采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品位。很难设想,一份没有文化品位,没有独特视角,缺乏思想深度又板着面孔向人说教的报纸,能够赢得读者的喜爱。党报的文化特征包括报纸所在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习俗特色和人文特色等诸多方面。党报的文化特征应从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来加以审视。一、注重新闻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言论,是新闻传播中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提出看法、发表议论的一种政论文章。对于一个报纸编辑来说,配言论是自己的基本功。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报纸编辑工作的经验,要配好言论,使版面生辉,就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繁荣地市党报的新闻言论,主要任务有二:一是要解决量的问题;二是要解决质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加强言论队伍建设有关。要增加新闻言论的数量,就要建立一支专职与业余相结合的言论写作队伍;要提高新闻言论的质量,就要努力提高言论队伍的素质。一从目前地市党报的现状来看,新闻言论的薄弱之处,不在于量的不足,而在于质的不高。以安庆日报为例:1990年,安庆日报共发表各种言论411篇,以全年365期报纸计算,平均每期报纸有言论1.16篇。其中由本报编采人员直  相似文献   

15.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一张报纸,没有鲜明犀利、风格独特的言论,即使消息的信息量很大,即使通讯的可读性很强,也算不得一张好报纸。从第二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的评选来看,我深感言论是目前地市报纸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这次评选,共选出一等奖好新闻21篇,其中言论只有一篇;二等奖中的言论也嫌分量不足。怎样改进地市报纸的言论写作?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应该注意的。首先要转变地市报纸言论“无所作为”的观念,大胆接触热门话题和实际中的重要问题。从这次报送好新闻的言论稿来看,抓重大题材、抓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问题显得不够。许多言论停留在对“红白喜事大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的言论包括企业报上的社论、评论、编者按、编后、杂文等。它们同一切报纸言论一样,具有新闻言论的共性特征。也总是及时地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发表议论,具有言论的新闻性特征;所论及问题常常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行为,具有言论的政治性特征;所采用形式是就事论理的方式,具有言论的论理性特征等,然而,企业报毕竟不同于其他报纸,它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企业报言论的写作在一般言论共性的基础上具有自己较为突出的个性。 直接写职工关心、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本次报纸言论研讨班是集团培训中心举办的第三次主题研讨班.前两次研讨的内容分别是要闻报道和新闻策划。这次比较特殊,研讨的是一种新闻体裁。显然,这体现了报纸言论的重要以及集团领导对于言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言论专栏,作为报纸言论的一种基本形式,近年来,在一些地方颇为红火。它不仅受到领导机关称赞,还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可以说,正在形成新闻界一道崭新的景观。无疑,这在消息、通讯、言论“三驾马车’构成的文字新闻结构中,是特别令人高兴的。因为,言论要使“上下两头香”历来是比消息、通讯要难得多。为此,笔者结合上述的那一类专栏专门进行了一番研究探索,发现要策划出类拔草的言论专栏,首先要遵循一切新闻言论的共性原则,即:在舆论的导向上要坚定不移地做到正确,在思想的认识上要尽心竭力地争取深刻,在题材的选择上要想方设…  相似文献   

19.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所以必须围绕如何使报纸贴近读者做文章。我担任公安报社长和总编辑四年来,在工作实践中探寻,认为要办好报纸,首先必须找准“三子”。这“三子”是:言论稿,到读者中寻找靶子;消息稿,到读者中征求点子;副刊稿,到读者中索取调子。  相似文献   

20.
报纸言论的“副刊化”倾向───对新闻言论时效性的认识谢明报纸也称新闻纸,顾名思义,是以刊载新闻为主,其他内容如言论、副刊等,都应与新闻有密切联系,是从属于新闻的派生物。新闻的时效性是现代新闻理论体系的支柱概念之一,也是当代新闻同业竞争的焦点。新闻五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