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出版社新出之<南京通史·六朝卷>,置六朝都城建康(建业)的研究于六朝史的整体观照中,凸显了六朝都城的政治历史地位,开掘了其经济发展状况,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再现了其作为"六朝文化"之都的风貌,虽然也存在个别不足之处,仍堪称是一部资料翔实、内容厚重而有撰述特色的地方断代史.  相似文献   

2.
南京出版社新出之《南京通史·六朝卷》,置六朝都城建康(建业)的研究于六朝史的整体观照中,凸显了六朝都城的政治历史地位,开掘了其经济发展状况,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再现了其作为“六朝文化”之都的风貌,虽然也存在个别不足之处,仍堪称是一部资料翔实、内容厚重而有撰述特色的地方断代史。  相似文献   

3.
·六朝研究·主持人简介:胡阿祥,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 南京为六朝首都,“首都与国家民族的关系,犹人之神经中枢,五官四体,皆受其操纵指使”(台湾学者王恢语);清代学术为中华传统学术之总结期,“就清代学者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而言,地理是最突出的领域之一”(谭其骧先生语),又魏晋南北朝“地理为最难明”(清儒王鸣盛语)。以前辈大家的上引语录为指导,则本期“六朝研究”专栏所刊发的张可辉博后、胡运宏博士的两篇学术总结性论文的价值,便可体会并放大之了。不赘。  相似文献   

4.
第一期学习 六大精神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及其要求··················……魏玉梅(l)“会议决定”是落实党内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程序……朱志仁(6)与时俱进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宋其香(10)陶行知研究陶行知提倡学生自治的当代价值···……陈善卿(14)德育生活化—一种开放式德育··················……吴海燕(18)六朝史研究试论六朝时期史学兴盛的社会环境······4········……邱敏(22)荆州之争与吴蜀关系新探···············……张…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时,唐传奇叙事艺术的成熟常令人赞叹、惊讶不已,同时为了凸显其叙事艺术的美,比照对象则是我们今人以现代小说观念划分的魏晋六朝“粗陈梗概”的小说。实际上,魏晋六朝人观念中的小说与我们今天所划分的魏晋六朝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魏晋六朝人观念中的小说,一方面是对班固《汉书·艺文志》总结的具有学理意义的正史小说观的继承;另一方面随着魏晋六朝文学思想的发展萌生了新的小说观念与因素,为唐传奇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唐传奇所具有的一些小说质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X不比Y·Z”属于歧义句式。其中表示陈述差异的A类,从唐代以来一直存在,类似“比lY·Z”复杂谓语经过六朝至唐代的发展,促使“X不比1Y·Z”出现。与之同形的“X不比2Y·Z”,随着不同性质的形容词充当Z和实比与虚比的差异,所体现出来的具体语义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认为小说"小道不可观",但《隋书·经籍志》却将小说提升为"圣人之教"。可见,自汉至隋,小说的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高。究其原因,盖源于六朝小说较之汉代,无论其内容、社会功用还是创作人群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源自六朝所发生的社会变迁,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士族需要"士传言"以维持其社会地位,进而客观上改善了小说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8.
读《文心·事类》篇,写了几条笔记,题作“说《事类》”,意在辩白几个问题. 一、刘勰笔下的“事类”“事义”,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六朝文士的笔下出现了骈文,而当时却没有“骈文”这个名称;称六朝文为骈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那一轮明月.是从《诗经·陈风·月出》篇升起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它圆在汉魏六朝的城郭之上.在刘宋谢庄的《月赋》、齐梁沈约的《八咏诗·登台望秋月》、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史料,采用逐一考证的方法,对《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收录的90篇武帝诏书中年代未详或标注年份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探讨,以求明确其年份,为相关研究奠定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古人关于"巧似"、"形似"的论述,最早见之于六朝时期的文论中.它们或以"巧似"、"形似"来评论诗人的艺术风格,譬如:《颜氏家训·文章》:"何逊诗实为清巧,多形似之言."《诗品·晋黄门郎张协》:"巧构形似之言".  相似文献   

12.
彭哲 《教师》2010,(21):125-126
六朝时期的画论是中国画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后世画论都是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为基础,研究中国画论和中国画必须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作为基础,尤其是宋朝以后发展起来的文人画更是以六朝画论为依托,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画论的重要精髓。  相似文献   

13.
本期"六朝研究"专栏,特别刊发了"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六朝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的开幕词、致辞、综述.所以这样做,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报导最新的学术动态;其二,展示重要的学术团体.这两方面又都是主要围绕着江苏而展开的.二十年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团结了相当一批六朝研究者,并与省外、国外同行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应该说,以六朝古都南京为中心、以六朝京畿江苏为主力的这支上百人的六朝研究队伍,其实力不容小觑,其兴趣值得注意.以学术会议为例,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先后举办了"六朝文化学术研讨会"、"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江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然则江苏学者既重视六朝的基础研究、也致力六朝历史文化的应用开发、又特别关注立体细化的六朝区域研究之学术追求,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4.
彭哲 《教师》2010,(18)
六朝时期的画论是中国画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后世画论都是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为基础,研究中国画论和中国画必须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作为基础,尤其是宋朝以后发展起来的文人画更是以六朝画论为依托,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画论的重要精髓.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朝石刻记录了大量的复音词,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起汉魏六朝石刻复音词数据库,然后对汉魏六朝石刻复音词进行定量统计,并分别从语法构成和语义构成两方面对汉魏六朝石刻复音词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古称“大江”,始于汉止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长江这一名称,出现在六朝  相似文献   

17.
万历三十四年刊行的《六朝诗乘》,是反映明代六朝诗学深化的集成之作。具体而言,在六朝诗歌史述讨论中,"晋宋并论""齐单论""梁陈延论",深入揭示了六朝诗歌发展的传统性、变异性及特质性;在六朝诗歌时代特色分析中,对"六朝诗人‘分路扬镳、殊林奋响’中形成的‘缘情绮靡’特质"的探讨,准确揭示了六朝诗歌发展的时代特质;在六朝诗体演变探讨中,对六朝优秀诗人在"古今诗体演变"中意义的凸现,部分还原了六朝诗歌演进的真实状况。毋庸置疑,梅鼎祚《六朝诗乘序》及《六朝诗乘》的编纂,及时地反映了明代六朝诗学在探讨"诗史分期""时代特质""诗体演变"等理论问题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第一部分,以陈寅恪的辉煌的学术成就为例,论述研究六朝文学必须深刻理解六朝文化.第二部分,以"六朝风采"所展览的丰富多彩的文物为例,论述研究六朝文化应该充分利用六朝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9.
送别诗是六朝题材诗中显赫的一支,特别以其独特的美学风韵,丰富了六朝诗歌美学,在六朝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领略一首首六朝送别诗,优秀之作所展示的人情美、山水美、场景美尤其引人瞩目。六朝送别诗略带悲怨或清新或绮丽的美学风格正是从其别具姿态的人情、山水、场景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六朝文化的形成,具有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人文因素.六朝文化值得总结、称道的历史经验可归结为三点:六朝文化是对两汉以来学术文化的继承、开拓和创新;六朝文化提供了兼容发展、自由争辩的文化发展模式;六朝文化提供了对外来文化吸收与融合的成功范例.开展六朝文化研究,对于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