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孩子们从懂事的那天起,就不断地在头脑中储存各种各样的图式和模式。正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的:“儿童每遇到新事物,在认识中试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并不断地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同化新的事物,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他还指出:“所谓图式就是索引卡,头脑中装满许多索引卡片,每一张代表一个具体的图式,图式之间可以互相协调形成一个有规则的一般的图式,它代表着主体某一时期的智力程度,认识水平。”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中,通过感知、理解、推理等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头脑中形成许多的模式和图式,若能帮助学生把这些模式和图式互相协调起来,也就是  相似文献   

2.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同化是主体将客体纳入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去,顺应是指主体调节和改变原有图式或建立新图式以适应外界客体的过程。同化在量上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在质上改变认知结构。简言之,同化导致生长,顺应导致发展,两者的结合是认知结构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知识学习同化与顺应的点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洪彬 《四川教育》2009,(11):38-38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引起认知结构量的发展;而顺应则是知识的学习不能同化时,改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引起的是质的变化。学生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平衡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其关于认知结构的阐释:儿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主要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得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这个理论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变得科学明晰,且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同化顺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一个旧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也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先在其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随着“同化”和“顺应”,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延伸、改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让·保罗·皮亚杰(JeanPaul Piaget)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无非是经历同化顺应过程。个体接触到新的知识,首先是以旧的认知结构(图式)对其进行解译与吸收(同化),将新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当原有的认知结构暂时不能解释容纳时,则内部系统就会及时对旧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顺应),以便包容新知识,达到认知结构的新的平衡。这就是“同化顺  相似文献   

7.
一、调整思维结构的必要性学习心理学认为,数学科学结构(学习活动的客体)和认知结构(学习活动的主体)的交互作用就构成了数学思维结构。而认知结构学认为:当每一种新知识出现时,学者首先是用旧的认知结构(图式)对其进行解释与吸收(同化)。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之中,当原有认知结构不能解释,不能容纳新知识时,则内部系统及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重新改组、扩大(顺应),使之足以包摄新的知识,达到新的平衡。高等数学在知识和思维方法上冲破了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的固有差别的束缚,以运动和变化的观点研究变量,研究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事物间的相互转化,较初等数学有了质的飞跃。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初等数学的思维惯性作用下,习惯于用原有的思维结构来解释和同化新的学习内容,突出地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朱露露 《教师博览》2023,(36):45-47
图式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大量对外在事物的结构性认识。基于图式理论的深度阅读是原有图式被新阅读材料刺激后,多次发生同化或顺应,不断形成新的图式,实现新的平衡,形成高阶思维,然后进行迁移运用,解决更复杂的阅读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是由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方法图式、情感图式五个方面共同决定的。运用图式理论促进深度阅读的策略有:运用语言图式,奠定阅读基础;巧用形式图式,明晰文章结构;活用内容图式,构建方法图式,促进深度阅读;妙用情感图式,相机引导点拨。  相似文献   

9.
一、重释词轻解句,启发学生自由说学习古诗,要经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就是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适应对新的信息的吸收。低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古诗,其同化和顺应都有困难。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经历师生共同释词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让·保罗·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无非是经历同化顺应过程。个体接触到新的知识,首先是以旧的认知结构(图式)对其进行解译与吸收(同化),将新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当原有的认知结构暂时不能解释容纳时,则内部系统就会及时对旧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顺应),以便包容新知识,达到认知结构的新的平衡。这就是“同化顺应”理论在认识新知识和指导教学方面的基本内容。运用这个理论指导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对贯彻“高速度与巩固性相结合”的教学原  相似文献   

11.
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旧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平衡。据此分析阅读图式形成的心理机制:语文阅读是通过同化,不断补充修正语感图式的过程;是通过顺应、改造、重组语感图式的过程。根据图式理论的心理机制去探求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情感以及一种场景、情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对物理概念的研究 ,一般都是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讨论的 ,对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也不外乎是对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物理概念教学的设计以及概念掌握的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从现代教育理论来看 ,对物理概念教学问题的研究 ,不能只局限于教师如何“教”,还应着眼于学生如何“学”,也就是说 ,我们对物理概念的研究 ,必须涉及学生的学习心理 ,即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 ,是以怎样的方式形成物理概念 .因此对物理概念形成的思考 ,就有必要对物理概念形成的心理基础作比较全面的认识 .本文试图用认知心理学的一些观点 ,对物理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及思维过程等作一初步探讨 .一、认识心理的发生认知论观点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发生认识的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其中图式是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的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个体所以能对刺激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 ,是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同化这种刺激的某种图式 ,因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 ,一经和外界接触 ,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图式不断变化、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13.
现代认知学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化和顺应是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方式,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少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或者原有观念不稳定、不清晰,就应设计、组织一些引导性材料,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架设一座“认知桥梁”.■一、复习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提供稳定固定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总要涉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总是从其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教师在备课时,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尝试构建了顺应认知发展的物理教学模式,并从认知图式的透析、图式平衡的打破、动态平衡的建立3个教学过程,讨论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物理认知水平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与前概念(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强  刘炳升 《物理教师》2001,22(8):1-2,5
在物理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前概念,就是要改造和重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的过程就是认知发展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指学生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调整和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6.
互动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同化(assinl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并在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定势是人们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是思维的定向预备阶段。人们头脑中原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都是产生思维定势的重要源泉,在学习与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形成新的思维定势,而新知识的产生又是建立在新的思维定势之上的。思维定势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既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也有反向的消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其正向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是物理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角的度量",一般的教学流程分成认识量角器、讲解量角方法、练习量角三个部分.这种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来确定的教学流程,虽说在短期内能收到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忽视了学生先整体后部分的认知规律,偏重于教师的教,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展开教学.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他们头脑中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其认知图式的顺应和同化,打破平衡、寻求新平衡的自我反思、修正的过程.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从静态认知图式的形成到动态认知图式的重建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一、调整思维结构的必要性学习心理学认为,数学科学结构(学习活动的客体)和认知结构(学习活动的主体)的交互作用就构成了数学思维结构。而认知结构学认为:当每一种新知识出现时,学者首先是用旧的认知结构(图式)对其进行解释与吸收(同化),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之中,当原有认知结构不能解释,不能容纳新知识时,则内部系统及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重新改组、扩大(顺应),使之足以包摄新的知识,达到新的平衡。高等数学在知识和思维方法上冲破了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的固有差别的束缚,以运动和变化的观点研究变量,研究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事物间的相互转化。较初等数学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活动”和“构造”是《皮亚杰的理论》阐述的两个中心观念。皮亚杰认为,认识来源于动作,活动是认识发展的源泉;认识就是构造,即认识的过程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不断递进平衡的过程。这对物理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建构活动,才能不断发展、更新和丰富原有的物理图式;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同时,更要备学生,恰到好处点拨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设适宜开展活动的物理情景,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