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新闻消费环境的变化 随着受众新闻消费的生态环境的改变,美国人与新闻的关系正在发生戏剧性的、不可阻挡的变化。传统的新闻组织对美国人来说仍旧非常重要,但是技术已经改变了新闻生产者和新闻消费者原有的各方面的特征。这种改变缘于新闻的消费者拥有了主动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甚至“编辑”的能力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国际媒介     
美国新闻消费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受众为何消费新闻,美国人与新闻的关系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请看《2010年美国受众新闻消费特征报告——第二部分:报告细节》。  相似文献   

3.
任琦 《新闻实践》2012,(6):66-67
移动终端,新闻消费中的乐观信号 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手提或者桌面电脑,有44%的拥有智能手机,还有18%的人拥有平板电脑,更重要的是现在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27%)是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的。面对这些数字,可能确实该认真考虑这些移动终端带来的新闻消费的新变化和新图景了。  相似文献   

4.
新文创的出现和大消费时代下消费升级的普遍趋势让消费者的消费伦理和消费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自我""时尚""个性化""社群化"成为当下主流文化消费的标签.消费者的审美意识形态及消费伦理的变化影响着文化消费行为的改变和产业发展方向的调整,同时,也反映了消费社会的诸多新特质.文章通过研究此背景下消费伦理纵向变化与消费观念横向拓展的变迁规律,总结出其对新文创发展矩阵布局和市场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已经变得无所不在.美国人通过无数终端上的多媒体平台,以各种形式接触到新闻.那个人们忠诚于某种媒体形式或某个新闻组织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使用多媒体平台获得新闻,包括全国性的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互联网、地方报纸、广播和全国性报纸.46%的美国人认为在具备代表性的一天中,他们会通过4~6种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仅有7%的人在具备代表性的一天中,只通过单一的媒体形式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6.
文敏 《新闻实践》2014,(9):29-30
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新闻的消费正在经历戏剧化的改变。当报纸和电视新闻在两年内跌入历史低谷时,移动设备正重塑这一产业并鼓励美国人消费和分享更多新闻。  相似文献   

7.
国际媒介     
传媒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在促成这种变化?美国皮尤调查中心互联网与美国人生活项目与新闻业杰出规划项目做了联合调查,本期刊发其调查结果《2010美国受众新闻消费  相似文献   

8.
贾银峰 《出版广角》2016,(23):54-55
当"物质极大丰富"遭遇移动互联网风潮,市场就会发生"去中心化"的变化,并渐渐向"多中心化"演变.依靠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消费者越来越习惯根据自己的品位、偏好、情感在线上或线下寻找志趣相投的人,理念趋同的消费群体由此形成……社群经济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营销的游戏规则,慢慢成为包括出版社在内的各行各业争先开发的营销利器.相较于大胆尝试,及时梳理总结反面经验同样具有探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消费时代的消费者保护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红  郭鉴 《新闻界》2005,(6):93-94,96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每个人都是商品的购买者或者使用者,每个人都同某种、某些商品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关注着我们周围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事件。而我们对于消费环境和消费事件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身边的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这样,致力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新闻——消费者保护新闻走进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在3月份结束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携可穿戴产品亮相,让人眼花缭乱。智能设备不断改变着我们的使用习惯和使用环境,这种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传媒与新闻出版业的商业模式变化。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娜堡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罗伯特·埃尔南德斯甚至认为,可穿戴设备有可能改变新闻生产和消费的方式。中国专家学者栾轶玫、范春柏、方世彤、李德林、郭全中和张大勇也发表了对于可穿  相似文献   

11.
一、公共物品·外在性──新闻产品分析前不久,美国和英国事前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和提出警告,公然轰炸伊拉克。这则消息经各国媒体的广泛报道,让世人“大为震惊”。在这过程中,“消费”这条新闻的受众不分国界、种族、信仰,也不分男女老幼,对新闻的传者而言,消费者多一个,也不会增加其成本,少一个也不会降低其成本;传者自然希望“消费者”越多越好。由此可见,新闻成为一种“公共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加(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人对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它们是非排他…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媒体环境。在网络媒体环境中,读者和新闻互动的方式,在新闻消费过程中所希望得到的内容,都和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网络媒体不仅提供了新闻的内容,而且人们还通过诸如社交网站这样的方式,对新闻进行过滤、评价、转发、分享,从而拥有了无法从传统媒体上获得的新闻体验。  相似文献   

13.
《报刊之友》2012,(12):73-73
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院发表最新报告,分析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丹麦受众的新闻获取渠道和上网方式。通过数据对比,研究者发现,欧洲大陆国家对数字新闻消费的进程慢于英美两国,尤其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德国更是对报纸等传统媒体情有独钟。报告显示,在德国,只有61%的人每周至少浏览一次网络新闻,近70%的人仍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绝大多数德国人都不习惯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浏览新闻。德国曾被称为“报刊王国”,全国共有300多种报纸。  相似文献   

14.
本报告的目的是帮助生产新闻的新闻从业者以及消费新闻的受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媒所要表达的内容,了解传媒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力量正在促成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厉国刚 《新闻世界》2013,(4):141-142
在微博空间中出现的生活新闻化现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形态,而且导致新闻消费有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它打破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使公众舆论的力量得以真正体现,旧的新闻传播情境被改变。  相似文献   

16.
节日营销属于时令营销,指的是根据时令特征(通常是短期的),开展主题鲜明的、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激活读者的潜在需求.节日消费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不同于平常的节日售书形式,此时既是对新书的推广,更是与消费者深度接触的时机. "感觉消费"时代的来临,使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的重视商品性价比到今天同质化时代的感觉消费,消费者越来越随心所欲,而商家精心营造的售卖氛围,就会使消费者不自觉地跟着感觉走,实现目标销售.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4)
自1988年"公民新闻"在美国提出以来,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公民传播权力的激活,公民新闻的行为主体发生了变化,由记者改变为公民,其理论建构也由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调整为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面对当下公民新闻的乱象与伦理拷问,公民新闻尤其需要提升公民的"记者素养"。在公民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传播伦理的追问以及媒体追求社会担当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田丽 《青年记者》2020,(12):8-10
传统媒体网站和客户端一度处于两难的境地——媒体内部似乎没有大报、大屏的血统"高贵";受众市场上也没有社交平台和商业新闻客户端的"热闹非凡"。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媒介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9.
刘畅 《传媒》2015,(7):39-41
目前在美国,只有10%~ 15%的新闻点击量来自报纸网站主页,80%则是由搜索与分享带动.年轻人几乎与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全球知名社交网络绑定,成年读者逐渐抛弃传统门户网站,转投社交网站,社交软件就如同个性化过滤器,被刷屏最多的新闻成了受众票选出的头条.可以说,手机社交软件正在改变并重塑日常新闻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20.
消费重聚:多元分化过程的另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领域中的"碎片化"倾向日益显著,企业经营者日益陷于困顿,消费市场的"分化"是否是消费的惟一趋势?在梳理消费分化现象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附着在"分化"背面的另一个现象--"重聚".科学进步、技术更新、生产力发展逐步对大众消费市场产生深刻影响.消费者由于地理因素、人口统计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被划分为不同消费群体,形成消费分化.同一阶层内部的消费者由于态度观念、生活方式的不同呈现出"碎片化"趋势,这是消费分化达到极致的表现.消费分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消费重聚的过程.由于消费分化形成的某一个特定消费群体,就是拥有某种特征的消费者聚合体.在经济环境和媒介环境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今社会,局限于传统指标进行消费者的分化与聚合已不足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将消费者生活方式某些方面的突出特征综合起来才能勾画出立体、生动、高度同质化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