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档案开放是实现档案社会价值和作用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开放相关政策由关注“历史档案开放”到关注“档案开放”的演进过程,阐述从“历史档案开放”到“档案开放”的政策演变逻辑:一是认知逻辑,“档案开放”包含“历史档案开放”;二是实践逻辑,“历史档案开放”易于且应快于“档案开放”。以此为基础,本文揭示了我国档案开放政策发展中开放范围扩大的趋势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档案开放"语词溯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改娇 《山西档案》2005,31(5):16-19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档案开放”语出法国大革命。文章作者认为,“档案开放”一词并非“法国造”,200多年前,法国人提出的是档案馆开放和公民享有利用档案的权利,而非档案开放。“档案开放”是国人结合了法国“档案馆开放”的含义和我国当时“开放档案”的表达需要,由“开放历史档案”、“开放档案”、“档案的开放”逐渐演变而来的。在这种语言转换过程中,档案馆开放的精髓——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观念,逐渐被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惯性淡化了。  相似文献   

3.
自从1980年党中央决定开放历史档案以来.档案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向社会开放了一批又一批历史档案,受到社会,特别是学术界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继2004年1月19日向社会开放1949-1955年外交档案后,2006年5月10日,外交部再次向社会开放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5.
档案面对的利用者是一个要求各异而又极其复杂的需求群体。过去过分强调档案的保密性决定了档案的封闭性,1980年国务院通过的《国家档案局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几点意见》,首次明确而正式地提出来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了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和公民、组织利用开放的档案手续,开放档案自此有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蕾 《湖北档案》2010,(7):17-19
自1980年党中央决定开放历史档案以来,档案开放工作已开展了30年。随着档案开放政策的实施,档案馆一方面作为档案开放政策的执行机构,组织档案开放工作并向社会提供利用;另一方面受档案开放观念的影响,档案馆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功能呈现出不断完善和拓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新 《中国档案》2007,(9):53-54
档案开放不仅是社会开放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主要手段。1980年5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的第21次会议做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重要决定,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明确提出:"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8.
历史档案开放对于促进历史研究的开展、发挥历史档案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国外关于历史档案开放的语境和实践,包括国外对于“历史档案”相关概念的理解、国外“历史档案”的主要构成以及国外开放“历史档案”的实例,同时立足概念认知、法规制度语境和实践差异,对我国历史档案开放不理想的现实状况进行思考,以期对我国历史档案开放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档案开放是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环节,厘清“档案开放审核”与“档案开放鉴定”的关系对于做好档案开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档案开放审核”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深入解析“档案开放审核”与“档案开放鉴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期为人们区分档案开放审核与档案开放鉴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档案部门在执行档案开放法规时过于强调开放时间的一般限定和延长规定,保守谨慎地体现了对法规中保密精神的贯彻,忽视了法规中提前开放的规定和鼓励利用的精神,导致了档案“超时”开放。要改变档案开放时间的滞后。必须从“源头”上完善档案法规关于“档案开放时间”规定的合规律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开放历史档案的背景进行了回溯,同时就形成开放档案机制提出了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被异化的谨慎——对我国档案开放利用现状之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档案开放20余年,经历了由“点”到“线”至“面”的发展历程,然而,实际效果如何?笔者调研发现.我国的档案开放利用率不足5%,而欧美一些国家的档案开放利用率超过6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笔者就此问题发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3.
《新上海档案》2005,(1):31-32
陈兆祦教授在《档案学研究》2004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建议将“现行档案”改称“现时档案”。从《档案法》将档案定位为“历史记录”来说,还是不用“现行档案”为好。在档案按时间分类时,不是有古代档案、近代档案、现代档案、当代档案吗?在一个单位中,称刚刚形成的档案为“现代”、“当代”什么的,可能大家不太习惯。因此我建议,使用“现时档案”一词,与“历史档案”对应。建议将“实物档案”改称“特种档案”。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档案的对外开放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外交部档案正式对外开放。”此举在中外档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李肇星外长在“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上指出:外交档案不仅要为国家利益服务。还要为公众服务。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虽然开放的档案所占的30%的比例不算很大,但终究是重要的积极的一步。”一时间,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门庭若市,前来查阅文件、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9月底,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对到期符合解密条件的万卷档案向社会开放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前来咨询查阅的人员络绎不绝。新闻传媒首先对泉州市档案馆这一为民办实事好事的重大举措给予了充分报道。就在万卷“密级”档案向社会开放的当天,《泉州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万卷“密级”档案文件向社会开放》的详细报道。10月2日,《泉州电视台》“新闻广角”、《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分别以《泉州万卷“密级”档案与市民亲密接触》为题作了专门报道。10月4日,《东南早报》也以题为《万余历史秘密今朝破壳》的专文,报道…  相似文献   

16.
现行文件开放与档案开放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档案界而言,档案开放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现行件开放只是近两、三年的事。然而,随着我国“人世”及政务信息公开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现行件开放已经提到档案工作的议事日程,成为档案界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现行件开放与档案开放都是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档案件信息服务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有关规定,安宁市档案局(馆)坚持分期分批开放的原则,组织档案鉴定小组和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馆藏保管期满30年的2620卷档案进行开放前鉴定和保密审查,经鉴定有727卷档案可以向社会开放。本次开放的馆藏档案有县委办、政府办、总工会、妇联、团委、知青办、征地办、统计局、计委、财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启示下的档案开放制度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档案开放问题是一个令档案人爱恨交织、喜忧参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80年代“档案开放”方针的提出到2004年我国万卷外交档案的开放,每一次开放工作的重大突破都得到了民众的热情回应,让档案界赢得了久违的关注和赞誉。但是,与国外档案开放率普遍在90%以上相比,与政府信息公开最短时间为一小时相比,近两年外交档案开放的斐然成绩,浙江、广东等地文革档案开放的喜人现象,并不能彻底改变全国档案开放的尴尬状况和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19.
如今只要你登录辽宁档案信息网,过去因不易获取相关政策文件而对养老保险、工资工龄、医疗卫生等问题所存的很多疑问都可能明晰起来。辽宁的大部分已公开现行档案已经为民所用。而且,省档案馆已经逐步完成了建国前档案鉴定开放工作,开放了部分建国后档案,开放档案共计96.6万卷。到2008年5月1日,省和14个市及100个县(市、郊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已经全部向社会提供政府信息查阅服务。“十五”以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每年接待的利用者有130多万人次,辽宁档案信息网开通以来,点击率也已超过10万次。这些数字为我们描绘了辽宁的档案开放利用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0.
杨青 《兰台内外》2023,(15):14-16
档案开放鉴定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也是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档案信息“供需耦合”为视角,探讨了档案信息“供需耦合”与档案开放鉴定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了档案信息“供需耦合”视角下档案开放鉴定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档案信息“供需耦合”,做好档案部门档案开放鉴定的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