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云南网消息备受学生和家长们关注的昆明市小升初实施细则出台,记者近日从昆明市教育局获悉,昆明市小升初采取“稳妥过渡、逐步推进”的原则,计划在2015年全面实现免试入学,而今年则实行“公办初中就近免试免费入学、民办初中测评限报”的政策,每个小学毕业生限报1至2所民办初中学校。  相似文献   

2.
省外动态     
正·北京小升初取消"共建招生"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明确将取消"共建招生"方式。据介绍,从2014年起,北京将建立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幼升小和小升初学生均须在系统进行信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2006,(4):3-3
2006年小升初将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任何学校不能通过文化课考试录取新生。记者从日前市教委发布的“荚于2006年小学、初中入学工作的意见”获悉。今年本市小升初将分划片分配入学等十种方式入学。  相似文献   

4.
11月22日至23日,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的“2004年海峡两岸小学初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是自1997年在台湾嘉义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以来的第八届,从小学教育扩展到小学、初中教育,涵盖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过程。参加研讨会的台湾代表团来沪人数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科学》2008,(2):24-24
虽然今年“小升初”和小学入学政策要到三、四月份时才能正式出台,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取消学科实验班、严格免试就近入学等原则目前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14,(1):36-3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要大力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实行“小学初中对口入学”,以破解小升初难题。事实上,“九年一贯制”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全国的许多地方,也早已试点推行。  相似文献   

7.
《云南教育》2014,(5):3-3
人民网消息 北京石景山区教委日前透露,该区已制定小升初基本方案。今年,石景山区将在以往“对口入学”方式的基础上,从优质初中拿出10%的学位专供普通小学,希望以此减少择校现象,促进教育均衡。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全区小学毕业生中划出一定比例进入升学推荐名单,再依据这些学生选报初中学校志愿提前实行小范围的电脑派位——这种被称为“小派位”的招生方式今年将会出现在海淀、西城和东城等热点区县小升初之中。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多个区县获悉,虽然北京市小升初意见已经下发,但包括八城区在内的多个区县初中入学方案将在本月中下旬才能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9.
“小升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不断得到规范,“小升初”招生入学工作基本遵循了“免试、就近”原则.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这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引发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质疑。1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通过大力推进均衡发展、试行学区化办学、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从而为“小升初”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南昌教育》2009,(10):35-36
一年一度的小学毕业考试落下大幕。今年,天津市改革初中招生制度,把60%的优质高中初中部的招生指标按比例分给每所小学,由各小学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向招生学校等额推荐,最终实现“小升初”全部免试入学。然而,一项要把小学生从“小升初”争战中解脱出来的新政,许多家长却不买账:缺少了可以量化的考试“硬杠杠”,推优标准如何保证科学公正?一些家长甚至表示,因为不配套,这样的改革实际变成了“不考学生、考家长”。  相似文献   

11.
林蔚 《山东教育》2005,(19):123-124
上海“小升初”择校战依旧激烈为读名校。不少家庭斥资百万上演“新孟母择邻”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14,(6):1-1
近日,继年前发文要求各地“小升初”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后,教育部针对19个大城市再度重磅出击,打击择校热。这19个重点大城市涵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到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  相似文献   

13.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的设定,导致了在同学年入学的儿童中,不同出生日期儿童的实际入学年龄不同。本研究利用上海市中小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小学入学年龄对儿童学校表现的影响,探讨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对年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的相对年龄效应显著,直到初中后这一效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入学年龄对夏季生儿童的学校表现影响将从小学持续到初中;相对年龄效应对男女儿童的学习成绩均具显著影响,对女童的社会交往也具有显著影响;家庭资源对相对年龄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湖南教育》2014,(5):F0003-F0003
湖南卫视去年推出的《爸爸去哪儿》节目红遍了大江南北。随着今年小学毕业日期的临近,“爸爸,去哪儿读初中”成为了广大“小升初”学生新的热门话题。今年初,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对公办学校“小升初”实行“对口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等政策。这意味着小学毕业生不能像过去一样自由择校了,而跨县跨地区选择优质公办初中就更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15.
近日,省教育厅下发2004年全省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各教育阶段招生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招生工作。通知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继续执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规定。初中招生按照“划片、就近、小学毕业即免试入学”的原则进行。具体工作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一些地方由于学校布局和人口分布等特殊原因,需要全市统筹的,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初中学校(包括社会力量办学和改制学校)不得提前单独招生,不得擅自扩大招生范围,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选拔性的书面考试。国家和省备案的外国语学校,确需提前单独招生的,必须经…  相似文献   

16.
正"小升初"让成千上万中国家长操碎了心。近年来,瑞士"小升初"的竞争相比过去也日趋激烈,各界对此反映不一。与很多国家一样,瑞士也实行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一般情况下,儿童通过小学毕业考试后即直升初中,个别未通过者需要留级再考。毕业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将作为孩子们进入何种中学的直接参考。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学生平衡发展,不公开设重点学校,但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初中阶段分校或分班的"定向培训",  相似文献   

17.
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阶梯,小学升初中本来应当像四年级升五年级一样顺畅自然:然而,在不少大城市,小升初入学过程中择校费、考试等行为屡禁不止,特长生、推优、条子生、共建生等各种渠道扭曲了义务教育的价值,使得本应最为轻松快乐的小学,成为学生负担最重、竞争最激烈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1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在若干条具体意见中,最受家长关注的莫过于要求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完成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单校划片、多校划片,并允许小学毕业生填报优质初中,当出现初中的报名人数多于招生人数的情况时,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但在兰州市,实施意见中的细则影响并不大,从2006年开始,兰州市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就开始实行“免试入学,相对就近,整校划拨,兼顾户口”的原则,因此,家长不必过多疑虑。  相似文献   

19.
动态     
正国内教育部出台小升初实施意见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意见》明确了小升初工作流程:一是合理划定招生范围,二是有序确定入学对象,三是规范办理入学手续。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  相似文献   

20.
据悉,今年北京“小升初”政策将试行小学推荐入中学的方式,在政策上继续沿袭往年“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但在遏制择校方面将出台一些新政策,其中包括取消实验班招生、推荐入学、中学不参与等基本原则。其中,小学推荐入学政策将被重点试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