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创新2.0时代,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创新创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分析众创空间融合区域特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影响因素,并以廊坊市为例,探讨众创空间特色发展,提出"创品牌、撘平台、多共享"的众创空间特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创新集群理论视角下长三角众创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为例开展探索式分析,在系统阐释创新集群与众创空间的内在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众创空间的策略: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网络、以企业产品为核心的社会网络、以高校创新为源头的知识网络,全方位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对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互联网应用、数据库建设、创意设计等十个领域的多家众创空间负责人、运营团队、入驻创客、创新团队调研显示,众创空间行业发展呈现"一横一纵一圈"的立体发展趋势,并且成为传统企业探索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众创空间正在成为城市创新创业网络平台,未来或发展成为一种新兴产业类型.然而众创空间行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对接不足、政策支持不精准;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与国际创新资源衔接不足及集成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困难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建议众创空间行业发展应沿着协同、效率、集聚、对接的生态学路径前进.  相似文献   

4.
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孵化模式。高校众创空间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推动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将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为非盈利性的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的试验园区、开放式的资源集聚地、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中心,并从管理团队、管理制度、进退机制、运营支持等方面设计运行机制,从建设理念、虚实平台、师资队伍、文化活动等采取相应的策略,推动向GIS(群体创新空间)、“前孵化器”、PNP创业孵化器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在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逐渐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顺应了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对于推进科技创新、支撑经济转型、壮大小微企业,挖掘经济新动力、优化创业环境、带动社会就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重大。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有效扶持众创空间发展,成为当前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黄可立 《大众科技》2021,23(6):151-153
文章以崇左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和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众创空间为例子,通过总结近年来两所众创空间发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困难,探索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利用崇左市地处东盟陆路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打造以政府为主导,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且能为崇左市及周边东盟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及交流的众创空间.  相似文献   

7.
创业空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不同的创业空间模式对创新创业收益的创造、均衡分配乃至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运用新兴古典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本文将共同富裕内生化,从分工网络拓展的视角研究传统孵化器向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演进的微观机理,揭示这一创业分工网络演变过程促进共同富裕的条件及机制。研究发现:信息交互方式、技术支持方式和信任类型是众创空间与创客空间、传统孵化器的内在区别;如果创业活动和技术众包平台的学习成本很大,那么众创空间将是唯一的均衡创业空间模式;如果创业活动、信息交互服务以及技术众包平台的综合学习成本较大,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将从传统孵化器中分离出来成为均衡模式,而当这一综合学习成本较小时,市场交易效率和信息交互效率的充分改进将驱动传统孵化器向创客空间乃至众创空间模式演进升级;创新创业及技术众包平台服务的学习成本越低,市场交易效率和信息交互效率驱动创业空间模式升级的门槛越低,传统孵化器越容易向创客空间与众创空间升级。众创空间分工网络的演进通过优化劳动投入结构、提高创新服务生产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及提升人均真实收入水平等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近日,"众创空间·升级发展"主题展在成都2018年第四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隆重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参观了"众创空间·升级发展"主题展。对于众创空间的发展,万钢副主席十分关心,参观中还与多名众创空间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众创空间·升级发展"主题展示活动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成都高新区主办,创头条、成都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承办。作为双创活动周主题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主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来,云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持续升温,高校纷纷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果林·众创空间"入驻昆明经开区,"东盟森林"、"彩程茶叶"等一批众创空间脱颖而出,形成了以昆明理工大学所在地学府路为代表的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聚集区。云南农垦集团、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云南省青年创业协会联手将中国移动在高校内的MM创业基地改造升级为创业咖啡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激励下,我国众创空间近几年数量激增,但部分众创空间的运作并未达到预期。为了进一步发挥众创空间的作用,促进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视角切入,探究众创空间集群与产业链式发展模式的内在机制,为众创空间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锋,张永庆     
韩锋 《科技管理研究》2016,(11):121-126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研发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型产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研发产业集聚及产业空间布局演进过程具有其特殊性的内在机理和外在作用机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地理空间的演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对于深化研发产业性质特征、演化动力、空间集散形态及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其空间集聚分析对于丰富空间经济学及新经济地理学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和现实参鉴价值.从文献回顾、研发产业的空间形态及表现、研发产业集聚的动力因素、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等方面阐述研发集聚重构区域空间内容,结合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研发产业集聚案例及实证分析系统说明研发集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空间辐射影响力.最后通过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演化路径和研发产业集聚导致区域地理实体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区域指向的变更、研发产业集散的时空过程导致产业资源的整合和空间重组、研发产业集聚加速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及研发联盟的空间响应机制、研发产业集聚导致的集聚经济和外部经济加速空间溢出效应形成等4个方面,系统分析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陈喆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02-1911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环境规制约束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运用GMM估计法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及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U型关系。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均位于U型曲线左侧。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不断实施,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会更早到达U型曲线的“门槛值”,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钟章奇 《科研管理》2020,41(2):94-103
基于自主体模拟(Agent-based Simulation, ABS)方法,本文将微观尺度上多区域间企业创新扩散和宏观尺度上产业发展联系起来,构建一个从异质性企业出发,到区域产业结构进化的解释框架,来探索创新扩散驱动下的全球产业结构进化,以期为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的全球经济产业治理政策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对于全球各国家或者地区而言,过程创新更有利于推动其第二产业发展,而产品创新则更有利于驱动其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发展。而模拟研究则显示近年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化主要受到来自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共同推动。其次,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未来一段时间内(2012-2030年),对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一产业的产出份额在国民经济中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分别约减少了6.12%、0.67%和1.23%。中国第三产业的产出份额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增加了约6.15%,其次是美国(4.20%)和俄罗斯(0.84%)。而就第二产业的产出份额而言,除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外,其他地区的份额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域创新数据,对区域创新时空演进特征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007年为分界,东部地区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动特征,相应的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动特征,而此期间我国制造业则呈现以2004年为分界先向东部地区转移,后再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的时空特征。由制造业区域转移所引起的地区制造业份额的相对变动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巨大差距。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研发资本投入、地区发展水平、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较为显著。政策启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跨区域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中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15.
周璇  陶长琪 《科研管理》2021,42(7):126-136
本文首次提出技术嵌入式创新的概念并将其量化,首先探究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的驱动机理,继而选择2003—2015年我国分行业的工业企业数据,基于驱动机制下的内外驱动因素,构建水平式知识溢出空间权重矩阵,深入分析水平式知识溢出下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源、技术创新战略和经费资源等内部驱动因素和政府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等外部驱动因素是实现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共生演化系统的推动力和拉动力,两者的相互作用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全局角度以及局部角度的水平式知识溢出下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的空间效应均显著为正;产业结构协调化存在行业技术嵌入式创新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不同行业间的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翔  邓峰 《科研管理》2019,40(3):84-94
本文基于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多种空间计量技术以及面板门槛技术,探讨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空间关联是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2)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不同,前者对经济增长始终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后者对经济增长则呈负向影响。二者的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化解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负效应;(3)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均存在门槛,只有当二者相互匹配、协同发展时,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布、区域创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但决定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对国家的创新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从总体和行业视角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分布及其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互联系。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和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区域创新能力对高技术产业分布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大数据产业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和途径,有助于发挥大数据产业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探讨大数据产业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关系,从驱动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等方面阐述大数据产业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双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分析大数据产业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路径,以济南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大数据产业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为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孙大明  原毅军  郭然 《科研管理》2022,43(5):154-163
    协同创新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纳入协同创新系统中,由空间溢出视角出发,讨论了不同协同创新系统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进而以中国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各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水平,由此构建面板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各协同创新系统均对区域产业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政府-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系数更大;(2)基于空间溢出的创新要素流动和集聚是带动其他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该溢出效应呈距离衰减特征;(3)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推动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环渤海和珠三角已形成都市圈效应,是空间溢出重要途径。本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区域各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关系,推进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成本不断上升,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对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外在约束和持续动力的具体需要,从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人力资本投入三方面出发,提出了走自主创新、节约环保以及持续发展的资源型产业升级实现路径和运行机制,对我国资源型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