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激发企业研发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以2015-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企业税收负担与研发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税收负担显著降低研发效率,并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企业产权性质与研发强度在上述关系中存在调节作用,国有企业与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其税收负担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减弱。异质性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地区企业研发效率与税收负担间存在显著差异,东、中部地区企业税收负担与研发效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西部地区企业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为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财税政策对企业RD活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税收优惠对企业RD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而政府补助的影响效果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不同区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东、中、西部地区企业RD的激励效果依次递增,政府补助对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有一定的激励效应,却难以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基于此,提出建议兼顾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的平衡性,着重依靠税收优惠扶持,结合地域特点制定有差别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政策。  相似文献   

3.
现有文献缺乏国家研发财税政策在企业层面上对研发活动影响的研究。本文选取2008-2014年北京市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探讨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和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都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产生促进效应;政府研发补贴政策与高新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其中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同时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对研发产出的影响则不显著。本文的发现为国家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推动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计量视角,选取我国部分省区2011—2015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政府不同科技资助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企业研发投入及政府直接补贴资助、直接税收优惠和间接税收优惠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内生交互效应。政府直接补贴资助、直接税收优惠和间接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均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但间接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最好,直接税收优惠激励效果次之,直接补贴资助效果相对最弱。政府对大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激励效果要优于小规模企业;国有产权比重越高越不利于激发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竞争会显著地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旨在考察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采用2000-2012年我国28个制造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在最优的政策力度门限区间内,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投资有着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而政策力度小于第一门限值时激励作用较为微弱,大于第二门限值则产生反效果。此外,较大的企业规模、较低的国有产权比例和较强的知识技术密集度均有利于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研发投资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企业研发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激励企业研发活动的主要政策工具。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及配套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发布,标志着我国研发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优惠度也达到了新的水平。本文基于对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128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随机效用模型对我国现有研发支出税前扣除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也检验了其它一些变量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的新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大小对企业研发投资有正面影响,但并不显著。另外,资产报酬率、现金流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企业性质与研发投入负相关,但资本密集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减税降费等政策背景下,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颁布作为准实验,使用2008-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施行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而实现的;(3)这一政策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采用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资。经合组织的研究表明,与跨国公司相比,本土年轻创新公司在享受研发税收激励方面处于劣势。政府需要精心设计政策,使政策发挥最大效果,并扶持年轻公司。一、研发税收激励政策快速蔓延、力度更大。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增长低迷的今天,很多国家正在采取税收激励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造新的增长点。通过税收激励间接扶持企业研发投资的国家数量正在增加。至2011年,经合组织34个成员  相似文献   

10.
韩凤芹  陈亚平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21-1629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是一项典型的选择性激励政策,其核心是只有实现高企认定的企业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这种选择性优惠政策容易引发企业政策迎合市研发投入行为,不利于企业创新。文章基于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高企认定背后的政策迎合式研发投入行为进行了验证和识别,同时考察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以及政策迎合式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发现如下结论:(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确实使部分企业产生了政策迎合式研发投入行为;(2)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能够促进全样本企业的研发绩效提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盈利绩效,最后是成长绩效;(3)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与有政策迎合式研发投入行为的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和盈利绩效没有显著关系,却与企业成长绩效存在明显的负相关。(4)剔除掉有迎合行为的企业之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了。这些结论经过异质性讨论和GMM重新估计后仍然稳健。  相似文献   

11.
In Canada, a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that have adopted R&D tax credits and allowances,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over their effectiveness in increasing company-fin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study seems to be one of the first systematic attempts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Canada's R&D tax credits and allowances. The results present a very consistent picture. The survey results, the econometric results, and some simple calculations based on rough measures of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R&D all suggest that the special research allowance increased R&D expenditures by about 1 percent and that the investment tax credit increased them by about 2 percent. These increases seem to be appreciably less than the revenue losses to the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2.
贺娜  李香菊 《科研管理》2022,43(9):76-82
   创新的公共产品特性和金融市场失灵是影响企业研发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可通过税收激励来调节,而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融资约束。本文基于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融资约束视角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动态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激励对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而且税基优惠的促进效应大于税率优惠,但税收激励对研发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不足。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强度影响显著为负,税收激励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其中税基优惠主要有利于缓解内部融资约束,税率优惠更有助于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文章最后提出应关注每项税收激励政策有效性、提升创新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包月红  赵芝俊 《科研管理》2019,40(12):163-171
摘要: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是政府保护和激励私人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05-2015年间77家农业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研究了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对私人农业研发投入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保护政策并未促进私人农业研发投入或者提高私人研发投入强度,而加计扣除政策则显著提高了私人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通过设置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的交互项,发现专利保护的增强削弱了加计扣除政策的溢入效应。本文结论验证了已有的部分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专利保护政策,加强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广度和强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创新数据,从“达标型”和“避税型”研发操纵这一新视角,研究了高新认定办法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新认定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而两类研发操纵抑制了这种激励效应;达标型研发操纵集中在高新认定初审阶段,且高新开发区以外、销售收入较高的企业更显著;避税型研发操纵集中在高新认定复审阶段,且高新开发区以内、销售收入较低的企业更显著。本文为高新认定办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程华 《科研管理》2003,24(6):89-93
本文从科技活动的溢出效应出发,分析政府科技支持政策的合理性。从社会收益与成本角度评估科技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对两种主要的政策工具——R&D资助和R&D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分析,最后对我国制订科技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应“在获得政府研发补贴后,企业职能背景多样的高管团队能否帮助企业优化资源整合与分配,降低企业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活动预期收益”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微观经验证据和理论依据。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与信息决策理论,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政府研发补贴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该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组中更加明显;整体而言,高管职能背景多样化有利于政府研发补贴政策效应的发挥,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影响效果也会受到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影响。由此提出,创新政策制定者在确定评价指标和甄选帮扶对象时可将企业性质和企业内部高管团队特征纳入考量指标;企业在招贤纳士时要重视高管团队整体职能背景的互补性与完备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tax incentives on R&D activities in Taiwa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 estimates show that recipients of R&D tax credits appear on average to have 53.80% higher R&D expenditures than that they do without receiving tax credits, whi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ly higher growth rate of R&D expenditure. This study further employs the panel instrumental variable (IV) and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 (GMM) techniques to control for endogeneity of R&D tax credits and firm heterogeneity in determining R&D expenditure. The R&D tax credit is witnessed to exhibit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fluence on R&D expenditure and its growth, especially for electronics firms. The marginal effect is moderate, ranging from 0.094 to 0.120. Specifically, the R&D elasticity concerning tax credits tends to increase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approaching expiration of R&D tax credits measure, lending a supportive view on its efficacy.  相似文献   

18.
选取1 626家创新型上市公司在2006—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技术创新活动对其股票特质波动率的影响,发现:第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越多,股票特质波动率越大;而新增专利越多,特质波动率反而越小;第二,相对传统行业,高科技行业的研发投入或专利引起的股票特质波动率相对较小;第三,不同类型的专利对股票特质波动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计算研发投入强度的营业收入中包含不属于营业收入范畴的项目,如税金及附加、坏账损失等,致使企业的营业收入被高估,进而导致研发投入强度被低估,不能反映企业研发投入的真实水平。为探究我国企业实际的研发投入强度究竟有多高,提出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以弥补现行名义研发投入强度存在的不足,通过理论分析、对比分析、数据测算与实证检验,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2007—2018年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为11.01%,显著高于同期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平均名义研发投入强度,平均高出0.33个百分点,如果以2018年数据计算则平均高出0.48个百分点;(2)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与名义研发投入强度之间的差异会随着税金及附加和坏账损失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以及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上升而上升;(3)如果以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为标准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16—2018年在我国全部上市企业中,平均每年可增加1.14%(2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R&D tax credits on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Canadian manufacturing firms. Over the 1997-1999 period the Federal and Provincial R&D tax credit programs were used by more than one third of all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by close to two thirds of firms in high-technology sectors. We investigate the average effect of R&D tax credits on a series of innovation indicators such as: number of new products, sales with new products, originality of innovation, etc. using a non-parametric matching approach. Compared to a hypothetical situation in the absence of R&D tax credits, recipients of tax credits show significantly better scores on most but not al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tax credits lead to additional innovation outp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