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容易混淆的同音词瑕不掩瑜和瑕不掩玉“瑕”是玉上的斑点,“瑜”是玉的光彩。这个成语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成语原意并不是说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王”,所以“瑕不掩玉”的用法也是由于同音相混造成的成语误用.势不可当和势不可挡“当”是抵挡、阻挡的意思。这个成语...  相似文献   

2.
史峰 《河北教育》2014,(10):35-35
教师进行校际间“轮岗”交流,是一项体现义务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这项措施渐由“区域实验”向“全面推开”挺进,于是将有更多的学校参与到“轮岗”行动中来。面对来势不可挡阻的“轮岗大潮”,校长们则显得有些“心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素质教育风起云涌,势不可挡。但是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进行素质教育?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正是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直接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我们提出:“素质教育”应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徐今 《学语文》2013,(3):69-70
“坑爹”的流行实在有点势不可挡,近来频频现身各类新闻媒体。“十大坑爹XX”的盘点更是层出不穷,如“十大坑爹公司”、“十大坑爹坏习惯”。不难发现,这两例“坑爹”的语义内涵不尽相同,前者存在有意进行欺骗的行为主体“公司”,后者不然。时下,“坑爹”一词广受大众喜爱,在高频使用中语义得到迅速发展,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坑爹”的多个语义。  相似文献   

5.
龙启彬 《贵州教育》2014,(22):38-39
当下,“高效课堂”的理念正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热潮,席卷中学教学一线。中学教学,因其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处的特殊地位,更是受到“高效课堂”理念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6.
<正>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素材支持素材一莫峻曾说:“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衣。”诚哉斯言,恰如“罗德学者”赵储珺,始于一腔好奇心,她的热爱掀起了一阵势不可挡的飓风,载着她“扶摇直上九万里”,终凌绝顶,实现“推动世界朝更好的方向改变”的鸿鹄之志。我们一路风雨兼程,一路乘风破浪,但也一路得勇气、  相似文献   

7.
刘长兴 《天津教育》2013,(13):61-62
最近,全市新一轮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刚刚启动,大家就已经跃跃欲试,势不可挡了。因为,上一轮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人们虽说吃了不少“苦头儿”,但也尝到很多“甜头儿”。特别是那些一直被“一般”了多年的学校,更是振奋不已,借势发展的期待一直埋在心里。当然,有不同想法也是在所难免的。有种观点就很有代表性:不是已经“现代化”了,怎么还要“现代化”呢?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正在当口儿。眼睁睁大家费劲巴拉拼了四五年,好不容易才算完成“现代化”。你要不说清楚,就是让人困惑。  相似文献   

8.
陈丽琴 《教师》2008,(6):101-104
21世纪初,新一轮的“辞官下海”趋势势不可挡,这意味着我国公务员系统中优秀人才的流失。本文试图从“经济人”视角来解析这一现象,指出“辞官下海”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不能够为公务员提供足够的收益预期而使“经济人”在权衡收益后作出的选择。文章最后从“经济人”的视角提出了三点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期能为我国加强行政监督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扩招后我省首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据预测,今年我省本、专科毕业生的总数近8万人,为历史之最。在“学子多,位子少”的激烈竞争中,“考研”成为毕业生走向新“三热”(考研、去国企、考公务员)之一。2003年,我省研究生报名人数有27 868人,是历年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比去年增长了25%。“考研”大军可谓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这股迅猛而来的“考研”热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以势不可挡之势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国,对其政治、经济、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本客观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这是历史的客观要求,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进而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前景与命运。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新时代,融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势不可当。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技术赋能、以生为本”为特点,将在线自主学习与教师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已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以课程思政实施框架为指导思想,以产出为导向,提出集活动教学、任务型教学和项目式教学于一体的STAPLL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44年3月12日,古罗马元老院里一片混乱,没有当上皇帝的“独裁者”凯撒的脸遮在斗篷里,不无遗恨地倒在贵族共和派的脚下。“凯撒被刺死了”!的消息迅速传开,整个罗马城似:“山雨欲来风满楼。”凶手们期待着人们的欢呼,但是,他们终于失望了,罗马共和制的覆亡,帝制的建立已势不可挡。凯撒的事业将由他的后继者——屋大维去完成。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正在以一种势不可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伴随于此,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也相继出现,本文从教师自身、教育活动的特质以及社会环境等三个主要方面出发,论述了当前“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障碍,旨在倡导更多的社会人士,尤其是教育界人士,对此提出更为深入和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用“铤而走险”而不用“挺而走险”《现汉》:“[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大词典》分条释义,“挺而走险”条注明“挺,本作‘铤’”。《辞海》“铤而走险”条,注明“铤,亦作挺”。词频统计:铤而走险180,挺而走险0。《说文》:“铤,铜铁朴也。”《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杜预注:“铤,急走貌。”洪亮吉《左传诂》:“按此字当从手廷;高诱《吕览》注:‘犹动也。’盖云动而走险耳。”“铤而走险”通用性强,宜作为规范形式。用“透彻”而不用“透澈”《现汉》:“[透彻](了解情况,分析事理…  相似文献   

15.
几天前接到某报社一个电话.问:“揭秘”还是“揭密”?我回答是“揭秘”:又问:“泄密”还是“泄秘”?我回答是“泄密”:再问:两词结构相同,为何一个用“秘”、一个用“密”呢?这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秘、密同源,音同义近,混为一谈是常有的事。这里,试作一点辨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对“何况”“而况”“况且”这三个词的解释为:(1)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呢?(2)而况:连词,何况:这么多的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而况他又是新手。注意“何况”前可以加“更、又”,“而况”前不能加。(3)况且:连词,表示更进一层:上...  相似文献   

17.
<正>“化妆”与“化装”是一对近义词,使用起来很容易混淆。下面我们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对近义词的异同点。相同点:1.读音相同:“化妆”的“妆”与“化装”的“装”都读“zhuāng”。2.词性相同:“化妆”与“化装”都是动词。3.意思相近:“化妆”指使容貌美丽,“化装”指修饰容貌的意思。不同点:  相似文献   

18.
用“无动于衷”而不用“无动于中”《现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也作中。《新华》只收“无动于衷”。《大词典》以“无动于中”为主条。词频统计:无动于衷186,无动于中0。宜以“无动于衷”为规范形式。(参见“热衷”条)用“毋宁”而不用“无宁”《现汉》:“[毋宁]副词,表示‘不如’:这与其说是奇迹,~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作无宁。”《新华》处理同《现汉》。词频统计:毋宁43,无宁0。在“不如”的意思上,“毋宁”与“无宁”为异形词,宜以“毋宁”为规范词形。“无宁”在古汉语中还有别的…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一篇《食草与食肉》的文章深深地震撼着我:当你看到电视画面上成千上万的角马、牛群、鹿群在奔腾,仿佛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征战——蹄声隆隆如战鼓如滚雪轰鸣,双角闪闪如刀剑如枪刺凌空;弥漫的烟雾托着一股势不可挡的气势,令你热心沸涌。然而,只要出现一只狮影,一只干瘦的草原狼,或是一只还没有角马腿肚子高的豺狗子,这成千上万的雄壮立即就一钱不值,就成了乌合之众,就四逃八散溃不成军。它们眼睁睁地看着同类的肉体喂饱了敌人的胃肠,全体才轻松起来,渐渐放慢脚步悠闲地啃草。看到这样的画面,我想了很多,也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相信大家都有一致的答案。要让学生具备“食肉动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不少人在“踟蹰”与“踯躅”间划等号.其实二词有很大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对“踟蹰”的解释为:“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踟蹰不前。亦作踟躇。”对“踯躅”的解释为:“徘徊①。”“徘徊①”的解释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