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近期西沙钻井平台事件的升温,中越关系越来越引人关注。在讲述《形势与政策》"南海问题"专题时,学生对越南民间对中国的仇恨发生了疑问。他们会问为什么越南会逐渐遗忘被美国、法国殖民侵略时的痛苦,反而对曾经帮助他们获得民族独立的恩人恶语相向。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2.
越南在提出其对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后,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所谓主权"宣示",其中鼓励本国渔民远赴南海侵渔是最常用的手段。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对满足我国人口需求意义重大。越南的侵渔政策严重侵犯我国在南海的权益、威胁渔民安全、破坏南海渔业生态平衡,增加执法维权难度。我国应在研究越南侵渔政策并加以预判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南海维权策略,灵活运用国际法与国内法,应对越南日趋多样化的侵渔活动。  相似文献   

3.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南海问题正在从周边国家海洋经济利益争夺问题,演变成为西太平洋的地缘政治问题,其背后反映出美国遏制中国的霸权企图。今日的南海问题,使得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受到严峻挑战。我国应充分认识和处理中美关系已经出现的新特征,丰富解决南海问题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 ,在南沙群岛 ,越南不仅在中国的固有领土上修建机场 ,4月中旬以来还公然策划了南沙旅游。中国渔民在南海海域捕鱼时 ,更是屡次遭到菲律宾、越南等国的驱赶甚至拘押。中国蓝色海洋国土 ,正接二连三地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那么 ,南海到底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这些争议又是如何形成的 ?一、南海岛屿与海域争端的基本态势在南海 ,中国依次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在这些海域内 ,不少区域与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 ,有些我国固有的岛屿被某些海上邻国明目张胆地占领 ,我国海洋权益也正受到严峻的挑…  相似文献   

5.
南海问题中的越南因素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越南介入南海问题的回溯与越南在南海地区与相关国家争端的现状两个方面入手对南海问题中的越南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指出越南介入南海问题的不利影响,从而得出了越南作为南海问题的重要当事国对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不无裨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越南统一后,对我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及相关海域提出主权要求,并不断出台法律和政策措施鼓励渔民赴南海侵渔以“宣示”其所谓的主权.越南的南海侵渔政策无疑是对我国南海权益的侵犯,增加了我国南海维权的复杂性、艰巨性.我国应采取措施针锋相对,及时揭露越南南海侵渔政策的目的、企图;加强海上渔业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发挥我国渔民在维护南海权益中的作用,切实有效维护南海权益.  相似文献   

7.
2010年南海争端又以新的表现方式再次凸显出来,其复杂化趋势也更加明显。导致此次南海争端风云再起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国际体系、国际制度的变化所引起的中国与相关国家在互动中相互不适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明示南海为中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不断加大"重返东南亚"步伐及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的推动。只有在正确理解南海争端风云再起原因的基础上,中国才能以理性的方式应对各种挑战并做长远的战略准备。  相似文献   

8.
[新闻背景]2000年12月18日,为急救一名在南海XJ302石油钻井平台维修作业中手指断裂的中国工人,菲利普斯石油有限公司不惜重金包租深圳的直升飞机,实行跨越南海大营救…… 十万火急 打工仔海上作业遭遇断指  徐志刚是四川省巴中市人,1988年当兵,退伍后在渤海海洋公司当了一名电焊工,后来经过一年的学习培训,被分配到天津海洋公司工作。其间,他参加了半年的焊工培训,后经过考核,获得国际焊工证书。  1990年,徐志刚应聘到深圳赤湾海洋石油设备修造公司做电焊工,大部分时间从事海上作业。由于电焊工作有危险,而且海上作业时…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利益主体以违法方式向政府部门表达利益诉求以及不满情绪,并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我国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其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而相关政府部门侧身利益之中、忽视某方利益并至其严重受损是直接诱因。群体性事件虽然影响严重,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威胁,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解决之。  相似文献   

10.
1978年11月6日,由胜利人自行设计、监造的胜利一号钻井平台下海打井,胜利海洋钻井诞生了,胜利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正式拉开了战幕。 25年来,胜利海洋钻井从"船无码头人无家"艰难起步,自力更生,顽强拚搏,不断壮大,目前已拥有八条平台,可在0-40米水深的海域作业,最大钻井能力9000米,具有海上石油钻探、综合地质录井、海况地质勘查、后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