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目前中国最具权威之古籍善本书目,对于了解现今所存善本古籍概貌及鉴别、整理善本古籍皆有极高之参考价值。惟因其书所著录之善本古籍数量繁多,编纂者得以实地复核原书者,仅占少数,故难免有疏误之处。本文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所著录"《毛诗名物图说》九卷,稿本""《周礼注疏》十八卷,明末张采刻本""《阎红螺说礼》三十三卷,明崇祯九年阎氏二分明月菴刻本"等三书中之问题提出讨论,勘订其误,或有助于其书之更臻完善。三处之误,盖皆由于未细审原书内容所致,由此益显示细审原书内容对书目编纂之重要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明末黄道周所撰《缁衣集传》,是现所见仅有的疏解《礼记·缁衣》篇的专著。明崇祯年间刻本很有可能是该书的初刻本。崇祯十六年(1643年)卢之颐、李清校刻本因刊刻时间较早,且完好保留校勘痕迹,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郑开极刻本传世最广,但各图书馆藏书目录多将此本与乾隆年间翻郑刻本、道光年间彭蕴章重刊郑刻本混淆,相关讹误应予以补正。至于乾隆间《四库全书》写本则质量不佳,讹脱衍倒及篡改较多,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3.
明万历刻本新刊礼经搜义《新刊礼经搜义》二十八卷,明余心纯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三衢书林刻本。八册。半页十二行二十六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书口上刻“礼经搜义”。题“壬辰会魁敬若甫葵明余心纯著”。前  相似文献   

4.
潘寀鼎重订《六经图考》一书的刊刻年代,有著录为清康熙元年潘寀鼎礼耕堂刻本者,有著录为清康熙六十一年礼耕堂刻本者,笔者通过考察潘寀鼎生平,认为该书应刻于康熙六十一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钩稽,以揭示清代著名学者金鹗的代表作《求古录礼说》的刊刻源流,即 首刻于陆建瀛,继为潘祖荫刻入《滂喜斋丛书》的赵、管等"补辑"本,最后又有孙憙刻本。今人欲了解金鹗礼 学研究成果,须将孙憙刻本与潘氏本的《续补遗》结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谈谈《古今书刻》上编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将明高儒《百川书志》和周弘祖《古今书刻》排印问世。关于《古今书刻》,前有《出版说明》、叶德辉《重刊〈古今书刻〉序》;后有瞿凤起先生《〈古今书刻〉校记》六条,古典文学出版社辑《〈古今书刻〉叙录》九条,以及综合索引。这书的《出版说明》中说:“〈古今书刻〉所作的版刻与石刻的记录,对于目录学者和文化史学者,同样有很多用处。举例来说,都察院刊本记录中有《水浒传》,是小说史上有关这个版本的唯一记载。内府刻本中有《永乐大典》,为我们提供了《大典》曾有刻本(或者只是一部分的刻本)的线索。梧州府石刻记录了元结的《水井铭》,指出这  相似文献   

7.
《礼记》是儒家有关“礼”之“记”的资料汇编。郑玄《礼记注》是一部全部笺释《礼记》的专著,其注多存异文,择善而从;校勘经文,非常详密;又《注》文博综兼采,力求简明精确,以至于《注》文往往少于经文。《礼记注》的版本可考者主要有敦煌卷子本、石经本、刻本三大类,其中刻本以《四部丛刊》本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万历《新会县志》,一般著录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笔者通过对国家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的研究,认为该志当成书并刊刻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国图本是崇祯间增刻本,后经清人抄补。复旦本为顺治十六年(1659)补板重刊本。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汇辑舆图备考全书》进行全面研究,论证了此书的现存各种版本实际同为明崇祯六年版筑居刻本,探讨了此书四库禁毁版本问题,指出了《中国善本书提要》在整理方面、《四库禁毁丛刊》在选择底本方面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来函照登     
《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1996年第4期上胡海帆先生的《北大图书馆金石拓片特藏及其整理工作》,是篇有用的文章,缺点是所用“版本”一词欠妥当。“版本”习惯只用在书籍上,如某书有宋刻本、元刻本、清嘉庆刻本、民国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便可说此书有四种版本。碑刻的不同拓本则不能称为不同的“版本”,如某馆收藏有某碑的宋拓本、明拓本和清光绪时拓本,就不能说收藏了此碑的三种版本,而只能说收藏了三种拓本。如果还收藏了此碑的翻刻本,仍只能说有三种原拓本和一种翻刻本,不能说有此碑的两种版本。胡文“版本多”,“版本全”,以…  相似文献   

11.
明万历刻本尚书揆一《尚书揆一》六卷,明邹期桢撰,邹期相编,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六册。半页九行二十字,左右双边,白口,无鱼尾。题“锡山邹期桢公宁父著弟邹期相公寅父编”。前有万历四十四年安  相似文献   

12.
《涵芬楼烬馀书录》著录的张隽刻本《近思录》为“正德刊本”,实为明崇祯九年刊本.《贩书偶记续编》著录的李文炤集解《近思录》为“乾隆间四为堂刊”,当为雍正十二年四为堂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嘉庆十九年王鼎校刊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的著录不妥.江永《近思录集注》同治八年江苏书局刻本,《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为“清光绪八年应宝时特刊本”,有误.蔡模《续近思录》十四卷,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著录的书名、卷数皆误.  相似文献   

13.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页一一○八、《清人别集总目》页九二七皆著录何白《汲古堂集》二十八卷,有乾隆及道光刻本。今按:白实为明人,字无咎,号丹邱生,又号鹤溪老渔,《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康熙《永嘉县志》卷九、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皆以其为明人。校此集之金璋亦称之为“前明何无咎先生”(见是集道光十六年守直堂刻本卷首金璋所撰《汲古堂集后序》)。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七 :“《西野遗稿》十四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李玑撰。玑字邦在 ,号西野 ,丰城人 ,嘉靖乙未进士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集前有何镗序 ,称玑文稿多毁于火。仲孙自茂掇拾其仅存者 ,裒为五帙授梓。此本多至十四卷 ,又崇祯中其曾孙九畴所刻也。”泽逊按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西野李先生遗稿》十四卷 ,明李玑撰 ,明崇祯七年李玉铉、李玉钺刻本”,河南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两家有藏。河南省图本缺卷十。卷二以下各卷卷端均题“丰城李玑著 ,栝苍门人何镗校订”。半页九行 ,行十八字 ,白口 ,四周单边。前有…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从清初即有宗宋派,中期又有浙派,晚期则有宋诗派及后衍的同光体派。作为浙派诗人翘楚的厉鹗(1692-1752),尤值得研究者注意。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清道咸年问董兆熊笺注、今人陈九思标校的《樊榭山房集》。《前言》中称《樊榭山房集》版本主要有三:一是乾隆本,仅收诗集十八卷;二是道光蒋刻本和光绪徐刻本,只收部分词作及《游仙诗》等;三是光绪振绮堂刻本,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条批评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本《十三经》、《二十一史》"校勘不精,讹舛弥甚,且有不知而妄改者"一段话,几乎成了后来对北监本经、史的定评。其中论北监《十三经注疏》的一段话,被《四库全书总目》引用,尤为深入人心。顾炎武是这样说的:《十三经》中《仪礼》脱误尤多。《士昏礼》脱"壻授绥。姆辞曰:未教,不足与为礼也"一节十四字(原注:赖有长安石经据以补此一节,而其注、  相似文献   

17.
湖南在两宋时期,偏安南方,战祸稀少,洞庭鱼米之乡、农业手工业发达,雕版印刷盛行全省。据地方史志所载,木刻版书达数百余种,流传于今世的宋版书尚有南宋绍兴年间湖北提举茶盐司常德刻本《汉书注》一百卷,南宋乾道九年(一六五年)永州郡庠刻本《柳柳州外集》,宋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年)衡阳郡斋刻本《致堂读史管见》等。  相似文献   

18.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江西奉新人)所著《天工开物》,汇集了中华古代技术的精华,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卓越成就,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科技史名著。由于封建主义的统治,《天工开物》在我国很长时间没有得到重视,曾一度失传。但《天工开物》内容之广泛,记载之详细,是中外科技书籍中所罕见的,因此它早在二百多年前就传到了国外(有日、英、法文的译本),我国也于一九二六年从国外得到翻刻本。现在国内外有十余种《天工开物》的版本。初刻本(涂伯聚刻本)刻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分上卷、中卷、下卷三册线装,插图一百二十二幅。这个版本文字和图  相似文献   

19.
李博 《图书馆杂志》2022,(1):122-127
一般以为,《辉县志》自明至清凡修七次,其中明万历、天启二志仅孤本残存。实际上,河南省图书馆藏万历志为补刻本,其补刻至少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而所谓天启志并不存在,国家图书馆藏四卷残卷实为万历志之崇祯补刻本,相较前本,其中并有剜改,各方志目录、善本书目的著录均有待订正。从万历《辉县志》两种补刻印本可看到,志书历次重修之间存在诸多小型修补,这些补刻后印本也是方志纂修链条的一环,在编目和利用时应加注意。  相似文献   

20.
“阎”是一个通用字 ,是由繁体字“阎”简化而来的 ,已收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 ,并注明“阎”是“阎”的简化字。各类汉语字典里也都列有“阎”的字头 ,说明它是我们应当使用的规范字。“闫”字是已经被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中的一个字 ,所以《简化字总表》、《通用字表》及常用字典中均未收入。“闫”字的出现大概同“闫”字有关 ,因为“闫”与“阎”同音 ,只是形体上有些不同 ,是通用的 ,在 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中就列有“闫”的字头 ,并注明同“阎”。在文字改革中 ,“闫”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