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德教育悖论界说及其德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悖论是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与至善教育目标相背离的内在性矛盾和根本性冲突,即事实与价值的冲突.它是一种善恶共时性存在的自相矛盾,是发生在道德实践领域的结果式悖论.其善恶对立与对抗的自相矛盾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排解道德教育悖论,需要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帮助人们转换道德认知方式.培育并提升人们的道德悖论思维水平,以推进道德教育的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道德选择作为人类重要的认识活动,往往面临着不同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道德主体的内在冲突、同一价值体系内的道德选择引发的价值冲突、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道德选择及其价值冲突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处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对立或冲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让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学校领域.道德教育以何种形式进行才是合理的?谁应该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负责?为何我们通过课堂向学生讲授、评价特定的“道德”范例时可以得心应手,而对生活层面的道德冲突却总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面对实践中的种种矛盾与困惑.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对以下两堂小学数学《分数》课的分析,或许能带给我们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问题正处在冲突与困惑的两难境地,如个人道德与公共道德的抵牾、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断裂、功利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冲突等。这种道德价值判断与选择所表现的热情与冷漠、进取与彷徨、认同与失落的矛盾心态,即是公民群体的"道德缄默"现象。从道德教育领域不断追问与反思公民道德缄默的原因与对策,是当下迫在眉睫的公民教育新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道德教育是以学校道德生活建构为桥梁来促使学习者道德成熟的一项心灵工程。围绕价值冲突的诱发、商谈和和解这一主线,构建价值商谈型学校道德教育是适应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间接化和微型化走向,成就学习者道德生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引起道德冲突的情境,这对学校加强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提出要求。但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灌输现象导致学生道德选择能力低下。据此,提出发展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策略:在学生进行价值讨论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7.
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傅维利 《教育研究》2005,(3):13-16,28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虚拟道德情境不含有真实的道德冲突,也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必须分析其中预设的或生成的道德冲突中所隐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并有目的地对它加以利用、引导和控制;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又要有目的地提升学生对生活的道德理解;要特别注意适合不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为他们自主参与道德活动留下足够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涵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而虚拟的道德情境则不具有这种功能,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抉择能力.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进而使整个教育获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相似文献   

10.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而虚拟的道德情境则不具有这种功能,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文主张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旅游伦理教育是以经济伦理、文化伦理、社会伦理为教育内容,对被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旅游伦理教育存在学校教育缺失、实践教育不足、企业无伦理意识等问题。通过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五步走模式,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学生"的教育模式,可以使旅游伦理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和整个旅游行业中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伦理学的个体善与社会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两者都存在价值合理性根据,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会计教育的变革必须扩充对未来会计专业人员所需的人文科学和人本会计思想的传授,其中就包括会计伦理教育。通过探讨会计伦理教育的意义、目标和重要性,认为有效开展会计伦理教育是科学发展观应用于会计教育领域的必然要求,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伦理教育存在质的差异,会计伦理教育是会计本科人才的内在培养要求;最后针对目前会计伦理教育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在会计本科学生中开展会计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规范伦理的外显性和易操作性深刻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其道德教育模式带有明显的“知性特点”,显得抽象枯燥和苍白。德性伦理以挑战规范伦理的面目兴起,反映了当代道德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德性伦理重新找回了道德的根基,即人本身,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它与规范伦理有着密切的契合性,两者互为补充。德性伦理运动的出现对我国当前的成人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必须重视成人教育的德育功能,并且要在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之间找寻合适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师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意识. 文章对师范生师德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行为倾向进行了综合量化分析,调查发现师范生在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行为倾向表现出差异性,并提出了重塑教师信念,加强师德理想教育;把握课堂主渠道,提高师德认知;重视教育实践,历练师德品质;引导自我教育,提高自我师德意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在理论界还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当下,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未能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开展,因此应该针对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来探寻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以提高高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高职教师伦理道德教育尤为必要,确定高职教师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应根据其客观依据、内在依据和历史依据,确定高职教师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应结合教师伦理道德的发展趋势,进而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高职教师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教育及其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道德教育与德育概念混同,注重道德知识灌输,缺乏道德实践等问题。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道德调控机制,改革学校德育方式,培养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现代挑战和德育中对生命伦理的长期忽视,德育出现了许多违背生命伦理的行为和现象。生命伦理教育通过进行生命文化建设,培育新型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开展生命情感和意志教育等途径,以此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20.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各科教师均肩负着德育重任,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有: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发掘德育素材;科学构建德育课堂,引发学生深刻认知;巧妙引入生活资源,加大德育力度;积极寻找德育契机,增强学生感悟体验;适当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德育渗透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