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方历史文化类陈列展览,是以地方史脉、文脉、人脉为展示内容,以展示地方历史传承与人文特色为传播目的的展览。地方历史文化类展览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其“个性”。为此,首先要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其次要围绕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展品形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第三要在前面两大学术支撑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和确定展示的基本内容,并按主题信息定位型的故事性逻辑结构安排展示内容,采用生动有趣的展示手段阐释地方历史文化,进而达到突出地方特点、彰显地方个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展示艺术是一种诉诸于视觉器官的文化形态。为观众提供可欣赏、教育的展示精品是博物馆追求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展示主题、创意设计、科技及视觉艺术四方面进行阐释,发掘博物馆自身所蕴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展示艺术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2009,(8):36-36
大展主旨 以摄影作品为载体。向全世界展示贵州绚丽多姿的原生态文化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文化风情。 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权威性、国际化、高水平、多层次的摄影创作与展示平台。 展现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文化的风采,促进全世界共同努力,更加自觉和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展示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展示科学技术提供了各种可能性,然而提炼和表达科学技术背后的科学文化,即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的价值观等核心内涵,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工程文化是科学文化的一种类型,在黑龙江工程学院工程文化博物馆的策展实践中,通过情节化、重构展品语境和不同层次的参与等多方式,探索了在展示工程技术发展的同时,深入发掘背后的工程文化,让展览不仅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也兼具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曾经作为静态展示场所的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能动性主体。中国的博物馆实践在吸收了西方博物馆模式的同时孕育了以地方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博物馆范式。对博物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展示进行思考,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陆虹 《新闻记者》2012,(1):85-88
本文通过对竞赛展示这一体育赛事传播新形态的分析,探讨了体育展示在赛场现场传播和离场传播的速度、高度、广度、深度等维度的特征,并判断竞赛展示未来的发展为自上而下、凸显一元以及整合共赢的态势。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对体育文化品质追求的提升,体育赛场内外的展示与传播将成为集体育、商业、文化为一体的全景式成长平台,并从顺应需求转向创造需求,体育赛事新媒体的勃发也由此进入一个跨界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文化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数字电视进行文化资源的展示与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机构新媒体服务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内容加工、展示设计和服务管理三个方面对文化资源展示与服务规范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数字电视标准规范不断完善,使电视媒介在文化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2009,(7):61-61
大展主旨 以摄影作品为载体,向全世界展示贵州绚丽多姿的原生态文化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9.
媒介社会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化社会的今天,以大众媒介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对传统农耕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并且使其逐渐脱离农耕社会的文化土壤。但大众媒介又是传统农耕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各种农耕文明的民俗文化经过文字、音频、视频等现代媒介的加工处理得以重新展示,这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农耕文化,而且开掘了这些文化的商业价值,起到了很好的展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洪莹 《出版广角》2018,(7):61-63
中国出版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具有代表性贡献成果的专业性博物馆,必须紧密联系文化自信进行功能定位.中国出版博物馆应整合文化、创意与教育等诸多出版模块,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陈列国家典籍,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展示当代东方文明印记,推广中国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1.
遗址博物馆作为现代人类与古代遗址之间的沟通媒介,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最形象的教材。如何全面、真实地展示和保护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协调现代建筑和古代遗址间的平衡关系,协调博物馆专业化保护与观众普及化欣赏的平衡关系,从而更好地为遗址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当前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和展示设计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作为福建省首个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在其规划建设过程中,整体以"补山"为理念,在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场馆展示、标识展示和局部复原展示等全面真实地展示遗址价值,是对我国遗址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2.
于国鹏 《青年记者》2016,(28):28-29
如何展示地方文化在海外的风采,深度呈现地方文化对他国民众在价值观层面上产生的影响?如何展示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产生的重要影响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推动地方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份特别助力?  相似文献   

13.
吴文化博大精深,要能根据吴文化的文化脉络建立吴文化的学科分类体系,以有序管理与展示吴文化资源;系统平台要能为读者提供文化资源的自助服务、互动服务、预订服务、知识地图服务以及文化搭桥等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保证吴文化数据库的长期建设与服务,为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北京档案》2007,(6):F0002-F0002
佐特陶瓷艺术中心创立于2000年,是以陶瓷文化为背景、以展示中国陶瓷文化为宗旨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可以了解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论述了文化力在综合国力诸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研究、探讨了作为充分展示文化力作用的图书馆,如何在文化力建设中发挥自身独特功能作用为全社会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文化力在综合国力诸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作为充分展示文化力作用的图书馆,如何在文化力建设中发挥自身独特功能、作用为全社会服务的问题。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17.
以"睦邻交流、合作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亚欧出版博览会,对于展示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果,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感染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博览会的前期重要筹备工作之一,能够准确展示博览会文化意味、有效传播博览会的展会文化特质的视觉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首届中国—亚欧出版博览会会徽征集过程中,以下几个重要环节为会徽征集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王俊鸿 《今传媒》2020,29(3):34-35
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解读,联系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的方法,寻找商业展示设计中的设计思维模式。如何通过展示道具与多媒体这样的实体展示媒介,来完成由抽象品牌文化逐步转变成具象的实际形态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并且在最后希望通过笔者的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把握品牌文化对商业展位的设计影响,来达到形象与文化的兼容衔接,做到展位设计美观又合理。  相似文献   

19.
祁晓娣  李挺 《新闻世界》2011,(6):274-275
2010年5月,中国继奥运会之后又迎来了一个国际交流盛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各个国家的城市文化及未来的城市发展理念,也是一次集中展示多领域文化的交流盛会。纵观历届世博会,它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到多个领域、不同背景的文化精粹。因此,世博会不仅是各国经济、科技成就集中展示的橱窗,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20.
县域博物馆只有紧紧抓住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个性,强化博物馆陈列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积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览,才能吸引公众。本文以大安市博物馆淡水鱼类陈列展览为例,从陈列展示的方法、内容、讲解等方面分析探讨县域博物馆如何举办地方特色展览,以期为县域博物馆举办地方特色展览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