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著名化学家─李远哲山东荷泽市二中(274007)邓文献李远哲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出于他在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是至今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炎黄子孙,也是第一位和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炎黄子孙。李远哲19...  相似文献   

2.
提到李远哲,大家都知道他是继李政道、杨振中、丁肇中之后第四位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1986年10月,李远哲因“分子束仪器应用于化学反应之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博士1936年生于我国台湾省新竹。其父李泽藩是著名画家(已故)。李远哲早  相似文献   

3.
199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崔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崔琦是个孝子,他说他是沐浴着母爱的阳光,从一个贫穷乡村孩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4,(5)
本期刊首人物是198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他是第四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李远哲教授的成功,再次证实了:只要肯努力、下苦功,中国人还是很行的。人口11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何时向全世界贡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呢?我们期待者。我们的每一位自然教师都在为这一天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我们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相似文献   

5.
崔琦者,何许人也?他是美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98年10月被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为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成为继1997年朱棣文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的又一位华裔得主,也是自1957年以来,在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月十五日,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在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新旧院长交接仪式中列为第七任院长。据知,李远哲的当选是“中研院”成立六十五年来的首位台湾省籍院长,也是历住院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崔琦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六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他们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但他们都与1949年以后的中国内地教育没有关系。杨振宁、李政道是1949年以前在中国内地受的教育。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是在中国台湾和美国受的教育,崔琦是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受的教育。那么,这样一个事实能够说明什么呢?我想,能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我们中国人的智力天赋是世界一流的,这不是虚假的民族自信心,90年代以来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在人类学上得到了证实。二是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内地(大陆)的教育存在…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对台湾目前不少大学生玩股票,热衷赚钱以及成绩退步深感忧虑。他痛心地说,现在台湾的大学生“太不用功了”。他表示,近年来一些台湾一流的学生,成绩却比不上美国大学的中等学生。对此,李远哲认为主要是近年来台湾教育科学界受到“功利主义”和“经济至上”的影响。他指出,台湾教授的平均所得远比香港、新加坡、美国为低,加上台湾几十年来强调经济发展的结果,使得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改变,因而一些优秀的人才不从事科学研究,都想去赚钱,这些社会风气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心态。李远哲对那些沉迷于玩股票,只知赚钱的大学生更感痛心,他感慨地说:“我实在不懂他们玩股  相似文献   

10.
教改会经过两年的集中讨论,提出了最后咨议报告书,教改正式进入执行阶段。在此关键时刻,教改会召集人李远哲特别接受《远见》专访,畅谈他的改革历程。  相似文献   

11.
瑞典皇家科学院曾在斯德哥尔摩宣布:斯坦福大学的朱棣文教授因其在激光冷却捕获气体原子实验方面的杰出贡献,与美国的菲力普斯和法国的科恩·唐诺吉二位学者一起分享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而使朱棣文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之后第五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1948年,朱棣文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在纽约市长岛长大。他生长在一个学术世家,他的父母亲和三兄弟都是博士。父亲朱汝瑾和母亲李静贞同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都是颇负盛名的化学家。他的哥哥朱筑文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1994,(5)
多年来,科学家始终找不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分子特征,只能依赖不完全的证据取得结论。现在,多亏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李远哲教授、哈佛大学赫希巴哈教授以及多伦多大学的波兰尼三人发明了研究化学反应最基础作用过程的方法及工具,这个难题解决有望了。这三位化学家成就非凡,终于一起获得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分享29万美元奖金。  相似文献   

13.
肖川 《青年教师》2006,(8):42-4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6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他们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康文、崔琦),但他们都与1949年以后的中国内地教育没有关系:杨振宁、李政道是1949年以前在中国内地受的教育:丁肇中、李远哲、朱康文是在中国台湾和美国受的教育,崔琦是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受的教育,那么,这样一个事实能够说明什么呢?我想,能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我们中国人的智力天赋是世界一流的,这不是虚假的民族自信心,1990年代以来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在人类学上得到了证实;二是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内地(大陆)的教育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巨星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汕”字由山和水组成。有山有水之处,会给人带来美感,也会给人带来智慧。 世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这番话时,正是他和杨振宁、李远哲、丁肇中同时出现于在广东汕头举行的首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的历史性时刻。对四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在中国同一城市的团圆,我们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王冠向他袭来 1986年10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这一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哈佛大学达德利·赫希巴赫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李远哲教授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约翰·查尔斯·波拉尼教授。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说:“李远哲进一步发展了交叉分子线束方法,把它用于研究一般反应,“他们的研究对化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反应动力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人们得以详  相似文献   

16.
崔琦院士是美籍华人,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从事电子研究工作.1998年10月13日瑞士皇家科学院授予其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院士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从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的儿子奋斗成长为摘取世界科学殿堂最高荣誉桂冠的科学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体华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7.
崔琦先生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在记者招待会上,他含泪回忆起难忘的童年时光和母亲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小时候在乡下耕田、割草、放牛,能从中学毕业已算幸运,但是母亲有远见,自己不识字,却坚持要我上学。”  相似文献   

18.
一派明丽,一片澄净,一腔诚挚。这是手握台湾中央研究院权柄、有着显赫地位、在众人眼里高不可攀的“大人物”李远哲教授给我的印象。 李远哲谈台湾的科学研究发展、论教育,以及他做学问的认真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提起自己的亲子关系和一些相当私人的琐碎感受,他也一样带着毫不设防的眼神,坦坦白白、略带幽默地道出自己的感受。 他说:“许多人以为我和我的画家父亲一样会画画,实际上,我不会,我喜欢打球。念高二的时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世界》2010,(8):48-53
在李敏镐身边很久的一位化妆师,这样形容他:努力、敬业、不知疲倦。 做到这三点不难,坚持却非易事。 3年的默默无闻,1年的大红大紫。 心态随着地位的改变,剧烈震荡。  相似文献   

20.
琴声悠扬     
克里斯·克莱斯勒是一位水平高超而且敬业的小提琴手,他做梦都想得到一把史特拉提瓦里小提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