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几何画板发现数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含有美的要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本身都构成了数学的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这些“数学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呢?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觉得那种“数字游戏”太单调、枯燥,对数…  相似文献   

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在摇篮中露出甜美笑靥的婴儿到“钓胜于鱼”的老翁,从古代的“忘其锄”的农夫,到维纳斯塑像前的学生,都足以证明:欣赏美伴同每一个人,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美,像磁石般吸引着每一个人。因此,把美移入作文教学之中,并使之发挥效力,实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良策。如何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引导他们认识美、感受美、描绘美?具体做法如下:一、引导学生捕捉视野中的美——多看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视觉中接触的万物,都会产生美的体验。把学生带出教室,尽收眼底的都是美。延伸的柏…  相似文献   

3.
就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一问题 ,拙文[1 ] 论述了五条基本原则 .显然 ,只讲“原则”不讲“途径”是很不够的 ,为此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途径 .1 充分利用数学内在的美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马克思曾指出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2 ] 也就是说 ,人类的社会实践依循着美的规律 .数学中本身客观蕴藏着大量美的因素 ,靠我们去挖掘、去发挥 .有人对数学线条、图形进行过很好的描绘 :直线表示力量、生气、刚强 ;曲线表示优美、柔和、运动 ;折线表示转折、升降、前进 ;垂线给人以均…  相似文献   

4.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为看,以由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是教育理论历史发,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一、话“美”导入1.揭题。(1)教师板书“美”。齐读“美”,你见过哪些美的事物?让学生在“美”字后面添加词语——美的××,然后补充课题“美的叶子”、“做一片美的叶子”。同学们,在大家的心中都有一份无比纯洁的美。那么  相似文献   

6.
3.美在关系十八世纪,法国美学家狄德罗在对美的本质的研究中,看到了用“伟大”、“用途”、“对称”、“秩序”等表面现象罗列方式来界定美的不足,他从无限纷繁的美的现象中,从一切美的事物中发掘出共同的性质——关系,提出了“美在关系说”.他说:“我相信,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根据狄氏的观点,关系是使得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属性,美随关系的产生而产生,随关系的消失而消失,随关系的增加而增加,随关系的减少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数学美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洁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指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语文教材中美的东西俯拾皆是,既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类型,又有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可以说,语文是“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那么,如何发挥这些美的因素,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焕发生命之美呢?无可置疑,教师应该在语文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往往用“诗”来形容:美的风景——如诗如画;美的姑娘——诗一样的风韵;美的作品——史诗般的作品;美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0.
世界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古诗中的美呢?笔者以教学《江雪》为例,采用“读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美的导引,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1.引读——初步感受韵律美引读,就是教给学生一些感受美的常识。如读好音律,采取“二二一”的方式读五言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从声音力度的强弱和  相似文献   

11.
自古至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现实生活里,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美,追求美和鉴赏美。世界文豪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毛泽东同志也说:“人们历来不是讲真善美吗?真善美的反面是假丑恶。”显而易见,美的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主要表现为它所特有的逻辑美、科学美。数学概念判断之准确,推理之严谨,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之紧密与精妙,解题思路之丰富与简洁,数学语言之精炼,及数学材料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结构性……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数学美的各种意境,为美的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科学与美是一对孪生姐妹,数学美总是溶美与真为一体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无论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是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将发生深刻积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教育呢?我以为要——一、挖掘美的实体,感知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程来看 ,由以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 ,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 ;从教育理论发展的规律来看 ,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 ,是教育理论历史发展、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懂数学美、爱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一、培养学生懂美。古希腊数学家波罗克拉斯认为 :“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从数学的内容来看 ,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等 ;从数学的方法来看 ,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等 ;从狭义美学意义来看 ,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数学美虽然是一种真实的、客观的美 ,但它…  相似文献   

15.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和美的哲学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说明“中”的本义的基础上,认为中和美即优美与崇高互相过渡的“中间状态”,与优美、崇高并存构成美的三元世界;中和不是绝对的“点”,而是一个相对的“阶段”;把三元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四象”说统一起来看,中和大体上包含了少柔、少刚之美,即处于大柔、大刚之美的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教学实践已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也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幼小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儿童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孩子的发展不能没有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美的有效性,要以“美”为突破口,从“美”着手,具体地说,充分显现“美”的教学内容;恰当运用“美”的教学手段;善于运用“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许冰 《湖北教育》2004,(7):41-42
马克思指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语文教材中美的东西俯拾皆是,既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类型,又有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可以说,语文是“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那么,如何发挥这些美的因素,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焕发生命之美呢?无可置疑,教师应该在语文  相似文献   

19.
我从小就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朦胧的美。那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那是云外山峰般的美妙……当了教师,就一直向往着把语文课演绎成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可当现实的语文教学把语文“演化”得不成形的时候,我一直在痛苦地思索:这样教法,语文还有美吗?失去了美,语文还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由一则试题答案看语文美的失落例:五年级的语文测试题“对对子”白:鹭对()一些教师认为,所有的表示颜色的词加上一个名词都应该是正确答案,诸如:乌鱼、黄鳝、黑猫、灰狗……我不敢苟同这些没有一点意韵与美感的答案。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这道题目的出…  相似文献   

20.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