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是1955年5月,由原广东人民图书馆和原广州中山图书馆合并成立的。这两个旧馆都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省馆前身是建于1910年(清宣统2年)的广雅书局藏书楼,1912年它改名广东省图书馆,1917年又改名广东省立图书馆;1933年,省馆曾一度停办,将馆藏图书五万三千余册移交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在粤北曲江复馆。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广州。1949年广州解放,遂改称广东人民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筹建于1927年。当时,广州市政当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专门派员  相似文献   

2.
1926年11月,“二虎(杨虎城、李虎臣)守长安”之后,冯玉祥来了,刘镇华跑了,陕西的国民革命出现了空前高涨的形势。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当年12月22日在西安城里办起了一张面目全新的报纸,这就是后来在陕西报业史上享有盛名的《陕西国民日报》。该报社址在西安市梁府街(今青年路第二印刷厂),报头几个字是于右任隶书题写,对开四版,日出两大张。这家报当时名义上是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机关报,实际上却是由一些中共党员办起来的,社长雷晋笙、刘天章,总编辑杨慰祖、孟园梧,编辑白超然、王授金、赵宝华、金宏图,印刷厂长王尚德等,都是中共党员。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西安解围后,陕西的国民革命,事实上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走向高潮的;连国民党的一些地县党部,也是共产党员领导建立起来的。共产党员李子洲、魏野畴、杨明轩等,被选为  相似文献   

3.
在70多年前的1926年,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曾是全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涨地区之一。1926年7月,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后期的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杨虎城、李虎臣等在共产党人的支持下,坚守西安城,抗击直系军阀镇嵩军司令刘镇华对西安的围困。当时爱国将领冯玉祥在苏联考察,中共北方局党的领导人李大钊邀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去苏联作冯玉祥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的替身叫张逢伯,字之如,1880年生于陕西西安市一书香之家,比冯玉祥小两岁。幼年上过私塾,青年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返回西安致力于教育工作。他思想进步,积极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论坛》2011,31(5):186-187
2011年8月14日下午,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副厅长杜佐祥、杨树等陪同下,莅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视察。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副馆长莫少强、周国昌和馆长助理吴昊等热情接待了蔡部长一行。一进广东省立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6月 2日上午 ,年逾八旬的老教授陈耀祥在家人的陪同下拄着拐杖第一个来到广州中山图书馆报告厅 ,参加在这里举行的“首届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读者‘读书成果奖’”颁奖座谈会 ,领取他获得的“读书优秀奖”。参加颁奖座谈会的有获奖的 3 2位读者 ,省文联主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斯奋 ,省文化厅副厅长林迪夫出席了座谈会。1998年底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国家图书馆时发出“要在全社会大兴勤奋学习之风”的号召后 ,为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中山图书馆决定首创“读者读书成果奖”褒奖优秀读者 ,下设“读书贡献奖”和“读书优秀奖”…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莫少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为探索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道路和模式,1989年文化部图书馆司将研制省级日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科研项目下达给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广东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珠江三角洲公共图...  相似文献   

8.
《当代图书馆》2008,(2):F0003
2008年5月20日上午,延安中山图书馆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延安交际宾馆胜利召开,来自延安地区各系统图书馆的会员代表及西安、铜川、榆林等地的特邀嘉宾共102人出席了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名誉理事长3名,名誉副理事长8名,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5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4名,常务理事14名。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23日仁科公司和中山环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日前宣布,中山环亚选择的PeopleSoft(r) InterpriseOne(原J.D.Edwards 5)已经成功上线,这一解决方案优化了中山环亚的生产计划和流程。中山环亚是业内领先的塑料包装生产商,一直致力于先进的包装技术和流程以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2 0 0 1年 1月 2日下午 ,阳光明媚 ,在跨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工作日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钟阳胜博士在省文化厅厅长曹淳亮、副厅长杜佐祥和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张国仪陪同下视察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钟阳胜部长一进入图书馆大堂 ,就高兴地向迎候的李昭淳馆长说 :“我是中山图书馆的老读者 ,今天来看看图书馆 ,看看大家。”在李昭淳馆长、颜良辉、莫少强副馆长陪同下 ,钟阳胜部长一行首先来到多媒体阅览室 ,钟部长认真察看了读者上网学习 ,了解中山图书馆网络建设与服务的情况。在座无虚席的中文图书阅览室和自带书刊阅览室 ,钟…  相似文献   

11.
应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的邀请,以阿尔及利亚国家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穆罕默德·图义里先生(MOHAMED TOVILI)为团长的阿尔及利亚图书馆代表团一行二人于1987年4月27日参观了省中山图书馆。四月的广州,春意盎然,阿尔及利亚的贵宾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部份建成的省中山图书馆新馆,并与该馆的赵平副馆长、黄炎副馆长等人进行了友好的会晤和座谈。来宾们对省中山图书馆新馆颇感兴趣,赞不绝口。阿尔及利亚图书馆文化旅游部图书与公众阅读局副局长图比希·拉希德先生(TOBBCHIRACHID)说:“我能到中国参观访问图书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9月 7日下午 ,国家图书馆全国联合编目中心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隆重举行。国家图书馆全国联合编目中心主任、图书采选编目部主任景鸿达 ,副主任曹宁 ,主任助理蒋敏 ,信息网络部高级工程师延卫平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馆长李昭淳 ,副馆长颜良辉、莫少强 ,采编部主任李宏荣等出席了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隆重、热烈而又简朴 ,景鸿达主任与李昭淳馆长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正式成为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广东省分中心。国家图书馆全国图书馆联…  相似文献   

13.
爱国将领冯玉祥(1882—1948)是坚强的民主斗士和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在国民党元老、爱国进步人士于右任的敦促下,于1926年从苏联回国,9月17日在五原(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誓师,宣布脱离北洋军阀,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并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冯玉祥按照李大钊倡导的“进军西北,解围西安,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方针,首先长驱南下,为镇嵩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作者对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新馆建筑的一些设想,如在地理位置的限制下,如何争取好的朝向、明确功能区分、处理静闹关系、解决层高错落问题;如何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等。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档案资料选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选辑收有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和蒋介石、孔祥熙、张静江、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密电49件、电2件、函2件。均选自我馆所藏的档案。 本选辑所收入的函电,记载了张学良、杨虎城所提出的救国主张和杨虎城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严正立场。 记载了孔祥熙向张学良提出在释蒋后对其人身安全的保证,复对张杨进行分化,劝杨背张释蒋;冯玉祥愿意作为释蒋的人质而亲身赴陕,并派人劝说宋哲元、韩复榘拥蒋,和宋哲元在西安事变中的拥蒋立场、韩复榘在蒋被释回后的拥蒋表态;南京方面处理西安事变所谓“正面处置严正,营救则多方运用”的原则,和阎锡山的救蒋活动。 记载了蒋介石被释回后对张学良的迫害,坚持所谓不得“牵人容共及陕甘特殊化”的反动立场,并以政治分化、军事压迫为手段,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进行破坏;孔祥熙先则诱骗杨虎城、于学忠接受南京方面所谓“撤职留任”的命令,继则加以分化,争取于学忠以孤立杨虎城。 本选辑所收入的函电,一般不作删节,其对革命和人民所加的诬蔑辞句,亦不作改动,以保持历史档案的原貌。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在南京中山陵园内兴建的诸多文化设施中,中山文化教育馆无疑是一个亮点。它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倡办的。在抗战前孙科为中山陵所做的许多工作中,创建该馆是其最突出的成绩之一。中山文化教育馆创建的宗旨是阐明孙中山的学说和思想,恢复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创收活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国器 《图书馆》1997,(2):51-53
文章总结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创收活动中的做法与经验,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身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正在南京,参加了国民党政府处理事变的工作。在有关他的档案(包括日记在内)中,对此有所记述。尽管所记不够系统完整,加之他并非蒋介石嫡系核心人物,因而他了解的情况不够全面深入,但仍可从他的亲笔记述中,了解一些国民政府上层人士对处理西安事变的态度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借助各类新媒体进行阅读推广形成了一种趋势。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研究样本,结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实际,运用评估体系对具体的阅读推广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利用新媒体推广阅读的建议,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纪录片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纪录片市场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笔者以中山广播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海外中山人》为例,分析了纪录片市场化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