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晚明社会思潮的产物。它超越了前代负心故事;反映了晚明人的金钱观;颂扬了对自身人格和尊严的捍卫与维护。从而,它优于同时代的其它短篇小说而成为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相似文献   

2.
悲剧是最震撼人心的艺术。它那种因美的毁灭所激荡起来的情感冲击,是其它作品所无法比拟的。悲剧主人公命运的残缺遗憾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它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教学中去体验它、表述它,并希望由此而使学生受到感悟、熏陶,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始见于明代宋懋澄的文言小说《负情侬传》,同时代作家冯梦龙辑入《情史》,且在其《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初以白话小说敷衍其事。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的对比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补充对作者的创作视角进行深入挖掘,认为从《负情侬传》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的创作倾向发生了变化:宋懋澄是“借以言志”,冯梦龙是“借以警世”;尽管存在差异,作家不同的创作视角对我们深入理解悲剧发生的原因以及洞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整个晚明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十娘是明朝京城名妓,爱上太学生李甲,随李甲从良,不料反被其转卖,遂投江自尽;李娃是唐朝长安名妓,遇郑生,经种种曲折,终成眷属。杜十娘的悲剧固然有其他因素,但她在与李甲交往的过程中多为自己谋划,少为爱人着想,因此她自己要负一份责任;而李娃的处处以郑生为念,反而为她赢得了大团圆的结局。这其中的悲喜殊味与她们的爱情观之不同是有很大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取材于明代市井社会,我们从中已能看到近代启蒙精神的萌芽。而它把杜十娘对人性尊严的企盼演绎得如此精辟,使我们对掩没人性尊严的封建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作品揭示了女主人公悲剧性命运形成的社会根源,而感人之处在于它写出了下层妇女的合理美好的人生追求,在这一个追求中塑造出了一个崇高的美丽的灵魂,同时以一种深沉的悲悼和义愤,表现了这个美的灵魂和美的人生追求的被毁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关于杜十娘爱情悲剧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本文将从外因,即当时的社会环境,包括封建礼教和门第制度的政治环境,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的经济环境;内因,即杜十娘的人物性格原因,包括她的爱情选择和理想追求这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界春 《考试》2009,(2):98-98,101
杜十娘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一个鲜活的人物。在这篇小说中,发生在杜十娘身上的故事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爱情悲剧,这个让人感动并且惋惜的红尘女子所经历的坎坷人生影射出了时代的人性良善与社会罪恶以及社会的思想缺陷,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在冯梦龙的笔下生动而真实,她的人生悲剧连同整个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深度,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杜十娘为爱而悲,"自灭"投江,千古绝唱;美狄亚因爱而狂,"灭他"复仇,广为传颂。这两位典型形象的情爱意识与复仇行为的差异,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柔性文化及希腊刚性文化对各自女性的爱恨情仇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冯梦龙创作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将试从人生的视角来解读文本,从金钱与爱情的碰撞、社会道德的困境、命运中的不公平、人性的善与恶以及生命的脆弱性五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对文本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杜十娘和卡门都是具有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女性。她们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她们都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精神,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都以死向那个压迫她们的社会做了最坚决的反抗。  相似文献   

12.
以《李娃传》作为参照,可以看出杜十娘产生悲剧的原因:她追求人身的自由和生活幸福,最后却"怒沉百宝箱"投水自杀。与唐代李娃成功帮助荥阳郑生走上仕途,从而也为自己创造了美满的婚姻家庭相比,杜十娘为自己所设定的解放的目标太低,所依托的李甲太懦弱,这是她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明代社会封建礼教加强,特别注重女子的贞操问题,已无唐代社会的宽松,仕宦家庭不可能接受一个从良的妓女,也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她最后似乎是为情而跳江自杀。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真正夺去杜十娘生命的是其生活的社会,是封建的门第观念和等级制度。这一悲剧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新特点,就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一切都向商品逐渐转化。情与金钱的冲突亦在所难免。另外,本篇的人物及情节均出自文言小说《负情侬传》,但冯氏决非抄袭,他的加工与改造,使这篇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加鲜明和突出  相似文献   

14.
"就地筹款”是晚清重要的财政政策,它是在晚清财政困窘,中央集权衰弱,地方督抚权力扩大的局面下出现的.它的出现,虽然在一段时期内缓解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它是清朝中央集权进一步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封建礼教历来被认为是杜十娘悲剧的罪魁祸首,其实不然,杜十娘的悲剧正是源于她太过聪明,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1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三言二拍"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的孙富、李甲、杜十娘等人物形象留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象,孙富的奸诈、虚伪、道德败坏众所周知,但是从他初见杜十娘到从李甲手中千金换取之,他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机灵应当、巧舌如簧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的求职压力越来越大,孙富无疑是一个成功求职的典范,他将一个求职者应具备的成功求职的素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当今社会的求职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短篇小说的经典,本文结合课堂教学深入挖掘了杜十娘人生悲剧的多种成因,有社会原因,更有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原因。杜十娘自身性格刚烈,宁折不弯,重情重义,追求完美;李甲不够成熟,没有主见,缺乏责任。这些人物自身的原因对于我们当代读者的爱情乃至人生都更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所以受人推崇,是因为它有着不朽的艺术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学者的研究方法不同,评论也不尽相同,但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真理和美感谁都无法否认。当然,真理从来都不是赤裸裸的,只有去除遮蔽才能达到最终的澄明达到最高的美感——真理。  相似文献   

19.
明代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杜十娘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个性极鲜明的女性形象,长期以来,人们对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了多种诠释。本文重点探究造成杜十娘人生悲剧的内在和根本原因,从杜十娘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个人遭遇,扩展到当时普遍社会现象,由此得出结论有着刚毅不屈性格的杜十娘对现实生活的绝望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原因,而金钱却是造成杜十娘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除了摹写杜十娘的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外,从欲望书写的角度来看,它还为人们展现出了情爱欲望、金钱欲望以及仕途欲望的相互交织,并且在摹写这些欲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和当时社会及思想状况,为研究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想以及同时期文学和文学创作者的思想基点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