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产出超出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所需的燃料。这一研究成果让科学家距离实现自持核裂变梦想再近一步。自持核裂变可以产生几乎无限多的能量.人类从此无需再为能源问题担忧。  相似文献   

2.
核聚变发电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轻原子核如氢的三种同位素:氕(_1~1H)、氘(_1~2H)、氚(_1~3H)以及氦(_2~3He)等,它们发生聚变反应聚合为较重的原子核时会放出巨大的能量,同等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反应会比重核裂变反应放出更多的能量。所以人工控制热核反应以利用其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核电站,全部都是采用核裂变来进行发电.也就是核分裂,由重的铀或钚原子,分裂成较轻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但是,科学家对核聚变的研究已经经历了数十年,它建立在一个几乎人所共知的物理原理之上: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相似文献   

4.
核能利用     
氢弹爆炸核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核的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轻核的聚变,即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聚合成为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重核裂变能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铀-235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惟一核素。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到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放出能量。如果新产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  相似文献   

5.
一、太阳是否会发生氢核聚变 认为太阳的巨大能量是由氢核聚变为氦核的热核反应提供的,在今天已被作为科学常识写进了教科书。然而,至今仍不断有科学家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它还远不是一个严密得滴水不漏、无可挑剔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建刚  赵君煜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5):474-477,479,480
1基本原理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核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受控核裂变技术的发展已使裂变能的应用实现了商用化,如核(裂变)电站。裂变需要的铀  相似文献   

7.
核聚变能作动力美国亚拉巴马州NASA马歇尔宇宙飞行中心最近宣布,如果NASA的宇宙飞船用核聚变能量作发动机的动力起飞,从地球轨道到达火星的旅行时间将从六个月大大减少至不到六个星期。因为预计这种核聚变装置产生的能量比任何化学燃料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大300倍,而使用的核聚变燃料重量仅化学燃料的几分之一。 这意味着星际间航行可以不再需要苦苦等待“最短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11,(4):9-9
目前的商业核电站都是用核裂变来发电,核聚变迄今还无法用于大规模商业核电站中。最近,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项目的科学家攻克了点火装置中两个关键难题,如太阳般的极端高温以及均匀的、使标靶不会失形的压力,从而演示了在激光驱动下产生核聚变所需的条件。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21)
冷聚变自从被发现,就一直饱受争议。其争议的来源是核反应的产物与常规核理论不相匹配,另外是实验可重复性差。目前热聚变反应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质量非常小的原子,一般指的是氘,其在高温和超高温下使得原子核的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核力的约束,从而造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核发生剧烈碰撞,碰撞所产生的聚合反应生成了新的,质量更大的原子核,而其中的中子在此期间从中逃逸出原子核,产生巨大的能量。就目前而言,实现热核的可控聚变难度十分巨大。相对于热核聚变,冷核聚变却是理想的未来新能源,冷核聚变相对于热核聚变制备设备来说,仅仅占地大约两平方米,并且在反应过程中无中子产生,无辐射。其原材料从海水中获取,原材料储量巨大。因此,冷核聚变有望成为人类最理想的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     
世界第一个热核实验反应堆在法国兴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参与国6月28日在莫斯科作出决定,世界第一个热核反应堆将在法国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与国际空间站、欧洲加速器、人类基因组计划一样,是一个大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目的是借助氢同位素在高温下发生核聚变来获取丰富的能源。目前的核电站是通过重金属元素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获得巨大能量,而核聚变反应主要借助氢同位素,这种原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尽,而且核聚变放射性微乎其微,不产生核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因此核聚变被认为是未来解决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石油和天然气只能开采几百年甚至数十年的紧迫局面下,人们不禁思考究竟什么能源可保长久使用无虞。是铀-235吗?的确,应用核裂变原理建造的核电站,可以让1克U-235完全裂变释放出相当干2吨半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铀虽然储量丰富,但其产生的核废料不能循环使用,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人类全部依靠铀提供能源.预计1000年后铀资源也会枯竭,而且铀产生的核废料污染性也很大。  相似文献   

12.
从贵刊2001年第2期28页上看到吴丹同志一篇为“反物质的利用”的文章,其基本内容是利用反物质来产生能量和发电。我很敬佩作者的大胆构思,如能成功,它将是比核聚变更方便,产生能量更大,更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通过分析,我觉得该方法真要实施,在目前至少有一关键之处行不通——就是反物质的收集和输送问题,我们现在制造的任何东西都是由正物质构成,而反物质一旦碰到正物质,就会进行湮没反应产生能量,故我们制造的任何容器、管道都无法盛装和输送反物质。不解决这一关键问题,该文的构思就行不通。如何收集输送反物质@…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2011,(1):1+67-F0002,F0003
被誉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最近完成了首次综合点火实验——192束激光系统发射的能量打造出相当于恒星或大行星核心的温度。NIF作为全球最大的激光核聚变装置,一旦成功。将能持续产生并驾驭如同太阳一般的巨大能量,实现人类的清洁能源之梦。  相似文献   

14.
人体内也在燃烧吗?我们稍一考虑,马上恍然大悟:我们的身体内时时刻刻都在“燃烧”,“燃烧”我们摄入的食物,把它们转变为二氧化碳和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能量。那么,人体内也在进行核反应吗?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就不免要困惑了:我们身体内能进行核反应吗?是像原子弹那样的核裂变,还是像氢弹那样的核聚变?如果不可能,那么下面的情况该如何解释呢?神秘增多的镁1958年,法国斯特拉斯大学药物研究所的梅茨和哈塞尔曼等人,对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油井工人做了长时间的生物化学统计,他们详尽地分析了工人们每天进食的成分和排泄物成分后发现:几乎全部元素…  相似文献   

15.
五、类星体能量的可能来源 单一的氢核聚变供能说尤其不能说明类星体的能源机制。 类星体被认为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按照目前的认识,类星体的辐射能量极大,一个类星体发出的能量相当于1000个银河系。  相似文献   

16.
两名台式打印机工程师辞掉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去追寻无尽能量的终极源泉——核聚变。这个听上去让人觉得相当不靠谱的计划真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闻     
高温气冷堆高温气冷堆,通俗地说,反应堆就是"原子锅炉",是通过控制核燃料的反应来产生原子能的装置。通常,反应堆的核燃料是铀235,在中子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核裂变。一个铀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以热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两个  相似文献   

18.
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核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 受控核裂变技术的发展已使裂变能的应用实现了商用化, 如核(裂变)电站。但是, 核燃料来源、核辐射风险以及核废料的处置等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 聚变能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目前开展的受控核聚变研究正是致力于实现聚变能的和平利用。核聚变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D)和氚(T), 氘在地球的海水中有极其丰富的蕴藏量, 总量约 40 万亿吨。 每升海水中所含的氘完全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料 340 升汽油。 按目前世界消耗的能量计算, 海水中氘的聚变能可用几百亿年。特别重要的是聚变产生的废料为氦气, 是清洁和安全的。因此, 聚变能是一种无限、清洁、安全的新能源, 核聚变能源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这就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遗余力竞相研究、开发聚变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按现行开采速度,石油仅能开采50余年,煤炭仅能开采200余年。地球上最有希望的能源是氢核聚变,地球上的水含有0.015%的重水,重水是核聚变原料,如能和平利用重水核能,则按现在的能耗计算,重水可使用几十亿年。但自从氢弹爆炸后的40多年里,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没能实现核聚变的和平利用(主要是发电),而应用核裂变的发电厂全世界已有几百座了。要实现核聚变发电,关键技术在于将核聚变的能量有控地、均匀地、连续不断地释放出来,但全世界的科学家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这一愿望。我想如果改变一下思路,也…  相似文献   

20.
高温气冷堆     
高温气冷堆,通俗地说,反应堆就是“原子锅炉”,是通过控制核燃料的反应来产生原子能的装置。通常,反应堆的核燃料是铀235,在中子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核裂变。一个铀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以热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两个或者三个新的中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