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底打窝器     
传统的打窝方式是用打窝器在水面倾倒,诱饵从水面自由落入水底。其间,受风向、水流等诸多因素影响,诱饵到达水底可能已移位或成了“一盘散沙”,诱鱼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
手竿垂钓诱鱼打窝.一般是在钓点投些酒米、稽食之类诱饵。饵料落于水底后散开成平面铺于水底形成“平面窝”。平面窝打窝方法比较简单,是传统钓法最普遍、最常用的打窝诱鱼的方法,钓底层鱼效果较好。但钓中层鱼、上层鱼效果就比较差。有经验的钓鱼人为了提高效率,为了把中上层鱼引入水底聚而钓之,常常在“立体窝”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撒窝与补窝     
撒窝是野外垂钓中很重要的技术环节,我的撒窝方法是从大面积诱鱼到定点垂钓。先谈大面积诱鱼的用饵和撒窝方法。 第一,诱饵要求。以没有粘结性的饵料为好,当饵料接触水面时,就能成雾状物下沉到窝点。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在垂钓中,投撒诱饵打窝,是钓友们必施的诱鱼手段。除诱饵的诱鱼效果外,打窝的方式是否适合水情、鱼情,也会影响钓获量。近几年来,在我们吉林省辽源地区,兴起一种有效的打窝方法──送窝。送窝,即将诱饵通过水上运输工具,运送到钓点投放的打窝方法。因其具有诱饵集中,在钓点周围形成强诱鱼区,被诱引的鱼群集聚于钓点,发窝后会出现接连上钩的特点,所以倍受钓友们青睐。一、适用范围:大中型水库、湖泊,水面较大、较深的不流动水域。二、适应钓法:海竿、拉礁和长度手竿(6.3米以上)的深水垂钓。三、运送工具:小木船、汽垫子、…  相似文献   

5.
赵乾海 《钓鱼》2012,(24):46-47
一个钓鱼爱好者总想能多钓鱼,充分享受钓鱼的乐趣。那么,精擅于撒窝便是其诀窍之一。曾有钓谚云:"要想钓得多,必须先打窝。""钓鱼不喂窝,多半空鱼篓。"一般来讲,除了某些活动性很大的鱼外,其他比较安静的鱼,下竿前都需要先施用诱饵喂窝子,诱鱼进窝点,然后再作垂钓。那些不打窝子钓"白水"者,大都少有较好的收获。实践证明,施钓前撒好窝,如果能掌握好以下五项基本原则,多有事半功倍之效。一、因鱼而异原则撒窝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但必须先根据所钓  相似文献   

6.
钓德不可丢     
赵乾海 《钓鱼》2014,(18):1-1
前不久,笔者外出垂钓,碰到了这样一件令人不太愉快的事情: 那天一大早,我和钓友来到位于本地西郊的一处鱼塘。剑达时鱼塘边早已有了十多人在垂纶了。我们选好钓位,放置好抄网和位护就准备撒窝诱鱼。为了不影响其他人钓鱼.我们用打窝器将诱饵静静地送到窝位。打好窝,我俩开始掐鱼。  相似文献   

7.
投撒诱饵打窝,是每一位钓友在垂钓中不可缺少的诱鱼手段。诱饵的诱鱼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出钓的钓获量。现介绍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诱饵,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二、长竿短线钓法 用长竿配短线垂钓的特点是利用长竿将钓组递送到选定的钓点,使水线垂直入水。这种递送钓组的方式,用打窝器打窝和下钩,每次都能使诱饵和饵钩准确地落入钓点,提高了垂钓的效果。 这种钓法适用于水草丛生的静水水域。可装浮漂底钓,也可不装浮漂底钧和浮钓。  相似文献   

9.
在垂钓过程中,诱饵用量与垂钓效果,一直是垂钓者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和研讨的课题。诱饵用量的大小与钓绩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很难固定一个标准模式。因为诱饵用量又与诱饵配方、诱饵质量以及鱼种、水域、季节、气候等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就广谱诱饵而言,在具体垂钓实践中如何做到科学配制和合理用量,确实是一个深浅难测、千秋各异的研讨范畴。诱饵的作用是将分散的鱼尽可能多地诱集于窝点,又要使滞留于窝』点的鱼易于咬钩,这两个要素是比较复杂和难以掌握的。根据笔者多年的垂钓实践,拟提出以下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旨…  相似文献   

10.
很多钓友都有钓鱼打窝的习惯,我以前也是每钓必打,好像不打窝就钓不着鱼似的(事实并非如此)。可2005年秋季,一次外出垂钓偶见一开竿鱼塘用拉网拉鱼,却让我从此改变了沿袭30多年的垂钓习惯。当时只见十几个人拉着大网靠岸,不仅拉上来一些鲢鳙和小杂鱼,还从水底拉上来一些发白、发黏、发臭的豆饼、窝头、动物内脏、骨头等钓鱼人打窝扔下的诱饵。这些发酵变质的诱饵酸臭无比,使人老远就闻之作呕,望而生厌,想必水中的鱼儿也要避而远之。  相似文献   

11.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1,(11):26-27
河北李忠义来信称:他在垂钓中也体会到打窝子的好处。可是还有些问题弄不太清楚,如打窝子时抛投诱饵是多一点好还是少一些好;是一次抛投好还是多次好;是在水面抛投好还是在水下倒诱饵好等等,请予解答。 在垂钓中众多的钓友大都会采用施诱打窝的办法招鱼,达到聚而  相似文献   

12.
王固态 《垂钓》2007,7(9):23-23
普通的打窝器基本上都是把饵料撒在水面进行投饵,这种打窝的方式有许多弊端,如遇到风浪,饵料未沉底就会顺水面漂走,偏离预定钓点,饵料散布也比较大很不均匀。效果较差。现在介绍一种自制水面下打窝器。  相似文献   

13.
邹思全 《钓鱼》2012,(10):22-22
在垂钓中,尤其是在使用悬坠钓法时,常常出现窝中明显有鱼在活动,就是不咬钩,或出现漂相紊乱上鱼率很低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鱼不咬钩或咬钩不积极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鱼不咬钩,该怎样应对,如何应对?就成了钓鱼人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多年的垂钓经验和钓鱼日记记录,理论再结合实践,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各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多不是什么大问题,多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小问题,只要进行认真细致分析,准确判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按症配药,鱼就会咬钩。  相似文献   

14.
高秋扬 《中国钓鱼》2006,(10):26-27
在流动水域或在大水域野钓,有两个问题往往困扰着垂钓者:一是流动水域不好打窝,诱饵容易冲散,难以形成窝点;二是垂钓水域面积大的没有参照物,难以找准打窝点,影响垂钓效果。本人在长期的垂钓实践中,经过反复琢磨,利用废弃的饮料瓶,试做了一个集打窝、标示为一体的打窝标示器,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明水(无水草)区垂钓时,水白茫茫一大片,打窝是一个难点。因为打窝后下钩不易找准窝子,因此直接影响钓获量。我们顺义地区的钓友们,很多采用“设置目标法”(有带诱饵的和不带诱饵的两种),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此法简单方便,有风时也不受影响,效果明显。 一、不带诱饵的目标设置法 1.目标的制作:用一根尼龙线(废线也行),长15米左右,线的一端拴上一个铅砣(海竿炸弹钩用的砣较好,或用一个大铁螺帽代替),线中穿上2~3厘米长的气门心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饲养塘垂钓,常见一些钓友垂钓时,不时地抓起颗粒饵撒向钓点,结果,越撒反而上鱼越少,越慢。怎么回事呢? 大家知道,打窝诱鱼的根本目的是诱鱼,其原则是诱饵适路、味强、对口味,使鱼儿闻得着,吃不  相似文献   

17.
关新铭 《钓鱼》2004,(2):40-40
冰钓打窝是否必要,垂钓者观点不一。冰钓到底打窝好还是不打窝好呢?从笔者从事冰钓30余年的经历来看,只有两种情况在封冰期打窝有一定成效:一是钓场离居住地近,便于每天在固定的一两组冰洞中撒窝,鱼儿就像到喂食台去进餐,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形成条件反射,会产生一定的诱鱼和聚鱼效果;二是养殖塘,从春末到秋季,鱼儿吃惯了塘主喂的饲料,即使冬季不投料,鱼儿对饲料仍然有兴趣。如天气晴好,水温适宜,垂钓时在冰洞中撒些针对性强的诱饵,确实能提高上鱼率。除此之外,尤其是在自然水域冰钓,还是以不打窝子为好。理由如下:一、鱼儿的本能——适温…  相似文献   

18.
打窝的目的是诱鱼集中,提高钓获量。但好的诱饵窝则应具备留鱼长久、聚而不散、鱼久吃不饱、见钩即吞的效果。我在数年的垂钓活动中注意向同行老前辈学习,吸取书本中的精华,不断总结研究与探索,试验成功一种很有效的窝饵食——草屑泥饵团  相似文献   

19.
1.野外钓鱼的去处,无非是那些水质良好的沟河渠塘,这里往往水草丛生,水底不够平坦,垂钓时当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打窝前测试水深时,最好在钩上装一段蚯蚓,并不要让其露出钩尖。因为空钩容易挂上草根等看不见的水底异物,挂了蚯蚓的鱼钩,不光避免挂扯水底异物,同时还能侦察水底的鱼情,对打窝选位的最终判断能起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在测试水底情况时便钓上了鱼,起码说明这里  相似文献   

20.
野外钓鱼的去处,无非是那些水质良好的沟河渠塘,这里往往水草丛生,水深水浅不一,垂钓时当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打窝前测试水深时,最好在空钩上装一段蚯蚓,并不要让其露出钩尖,因为空钩容易挂上草根等看不见的水底异物,挂了蚯蚓的鱼钩,不光避免挂扯水底异物,同时还能侦察水底的鱼情,对打窝选点的最终判断能起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在测试水底情况时便钓上了鱼,起码说明这里有鱼在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